悶熱三伏天,祛溼正當時

燕都融媒體記者 檀亞楠

四肢沉重、面板油膩、食慾不振……當身體出現這些情況時,可能與體內溼氣過重有關。對此,中醫專家表示,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避免環境潮溼等多種方式,達到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目的。

體內溼氣過重, 四肢乏力、沒精神

“一到夏天,經常感到全身乏力,太難受了。”在河北省中醫院風溼病科門診,市民王先生正在向醫生訴說他的情況。王先生說,除了沒精神,這段時間他的食慾也很差。

“七八月份也叫長夏,此時正值溼氣當令。”接診的風溼病科主任羅亞萍表示,身體乏力、犯困犯懶的症狀,就是典型的體內溼氣過重的表現。中醫說的“溼”是邪氣的一種,溼邪是人體的溼度超出人體適應能力而引發的病症。

溼氣的生成主要包括內外因兩個方面。外因,比如長時間的居住於地下室,經常在水中勞作,在秋冬季節晨起過早進行鍛鍊,在陰雨天氣不注意保暖等。內因方面,脾臟功能失調,水溼不能正常運化,就會水溼停滯,溼自內生。或因飲食不注意,過度進食生冷或誤食發黴變質的食物損傷脾胃導致溼邪內生。

人體很多疾病的產生都與體內溼氣過重有關

溼氣重究竟有什麼危害呢?羅亞萍表示,中醫所謂之“溼邪”,日復一日,溼氣可會痺阻於經絡關節,使關節出現腫脹、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狀,成為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風溼性疾病發病的誘發因素,甚至還可使病情加重;若溼邪侵襲臟腑,可引起相應臟腑的病變,如風溼性心臟病等。

此外,體內溼氣重還容易影響脾胃氣機的正常升降,也易損傷脾陽,使人們出現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不適症狀。溼性黏滯,所以溼氣所導致的疾病具有“起病緩慢、易反覆發作、病程比較長、纏綿難愈”等特點。

調整生活習慣,避免環境潮溼

“溼氣重的原因很多,也較複雜。”河北省中醫院呼吸一科主任耿立梅表示,其中長期居住在潮溼的地方,不喜歡運動,或喜食生冷、辛辣、油炸等重口味食品,長期吹空調、電扇等原因佔的比例較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調整生活、居住習慣來預防體內溼氣過重。

勤運動,運動可以緩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耿立梅指出,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跑步、健走、游泳、瑜珈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飲食清淡適量,最好的飲食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水分攝取要適量。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等,降低蔬菜寒涼性質。此外,夏季祛溼還可以透過飲食調理,如薏米煮粥、冬瓜湯、荷葉粥等,祛除體內溼氣。

避免環境潮溼,尤其對溼氣敏感的人,更應留心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氣中水分會下降且地板溼氣重,容易入侵體內造成四肢痠痛;潮溼下雨天減少外出;不要穿潮溼未乾的衣服等。

TAG: 溼氣體內過重潮溼溼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