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向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壓力(恐懼)

1

壓力或是恐懼。

壓力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感受,可能更形象的“恐懼”“害怕”“擔憂”“焦慮”理解到位一些,或多或少一些同樣的生理反應:心跳快、呼吸急、或睡眠差、倒胃口,肌肉緊張、或頸背疼痛等。

其實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會和這些叫做“壓力”或叫其他打交道,無論是否有名、有成就,都會面臨。

2

表達恐懼,或害怕。而不是說壓力。

小孩子可以直接說出來,他害怕什麼,或擔心裡面有什麼一隻大老虎,或者黑夜裡有可怕的怪獸。他視作恐懼、害怕是一種健康的,需要應對的東西,而不是一種純粹討厭的。而且還尋求父母的支援,或擁抱。

或向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壓力(恐懼)

這個正好是符合昨天在“壓力:用好,提升戰力。用不好,心臟奔停”文中提到的視作壓力下心跳、呼吸的改變,為一種助力,促發釋放催產素尋求傾訴、支援,激發了壓力帶來的減壓機制,保護心臟等。孩子的這種應對壓力的方式,多麼好的詮釋了壓力下的減壓機制啊。

我們要更好的取得成就,就如兒童一般,不去迴避壓力。而是“認識出來,遇到恐懼,我的身體做好準備”且獲得支援包括親密關係的情感等支援,以及其他人的援助。

瞭解你的這種恐懼,或擔憂,以及身體所發生的變化,比如出汗、肌肉緊張、心跳呼吸加快,是在為了“恐懼”“擔憂”或者我們習慣說的壓力而準備。我們接納和讚賞身體所做的努力,並相信其會做到你所能及的優。而不是我們通常,表現出來的想要消滅壓力(恐懼或擔憂),遇到壓力則非常討厭,出現憤怒、厭惡。這樣身體會被你對“壓力”的情緒所擊垮。

而長期壓力導致的心梗、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等風險增加,正是由於這種對“壓力”的負性情緒導致的後果。而並不一定是壓力本身。

3

壓力為什麼持續?

除外我們一些特定的重大的打擊,比如失業、失戀、離婚、疾病、死亡等,通常的壓力來源與源源不斷的日常。

比如持續對未來的擔憂,而對當下事情的不關心不感興趣。

或,工作性質持續的緊張狀態,從而形成習慣,偶爾的放鬆也變得歉疚。

缺乏有效的時間管理,比如習慣性熬夜,或拖延等。

另外,一些性格特質或者思維方式,也會導致持續的自我壓力。

或向孩子學習:如何面對壓力(恐懼)

4

參照小孩子面對“恐懼或害怕”的方法。

換角度,不死扛。換一種看法,就是把“壓力”當作日常的一部分。感受身體的變化,和為之做的準備。

訴說訴說。找親密關係的人說說遇到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尋找到社會上能夠的支援。

放鬆一下。可以是從頭到腳感受每一塊肌肉,縮緊、3-5秒、放鬆、3-5秒。放鬆。或者讓感知身體舒服。比如腳底與地板、踏實的座椅等。

時間管理。就是高度專注的時間,與放鬆閒暇的時間結合。或者交換用腦的時間。

TAG: 壓力恐懼放鬆身體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