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腸病如何營養治療?

炎症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IB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已知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異常反應所致的炎症反應在IBD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炎症性腸病(IBD)病變範圍廣泛,黏膜受損引起吸收不良,重症患者活動性發作,消化道症狀嚴重,營養物質攝入減少而丟失增加。因此,IBD患者往往存在營養缺乏和負氮平衡。對於IBD患兒,可引起生長遲緩,甚至停滯。由於兒童生長代謝旺盛,而IBD又屬高分解代謝性疾病,營養需求增加。若常規膳食中營養攝取不足、又經胃腸道大量丟失,必然導致營養障礙而使生長停滯。成年 IBD患者由於食物攝入不足、吸收不良、腹瀉及出血等,普遍存在營養不良,且多為蛋白質一能量缺乏性營養不良。表現為體重下降、低蛋白血癥、貧血、水及電解質紊亂、維生素缺乏等。而進行性營養不良使人體抗感染能力、創傷癒合能力和閉合瘻管能力均減弱。

在防止和治療炎症性腸病患者惡病質方面,營養治療無疑是一種重要的措施。因此,營養治療是IBD治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起到阻止病情惡化、改善機體營養狀況的作用,可以為病損組織修復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併為爭取手術成功贏得時間。

1。 潰瘍性結腸炎

(1)營養致病因素 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缺乏對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有一定的影響。由於消瘦、貧血、水與電解質平衡失調及從腸內丟失大量的蛋白質等,可發生低蛋白血癥和營養障礙。

(2)營養治療原則

1)高能量高蛋白膳食 給予足夠的能量,每天以10。46~14。64MJ(2500~3500kcal)為宜,蛋白質每天100~150g,以補充腸內丟失的蛋白質和滿足機體的需要。

2)給予豐富維生素和礦物質 特別應補充足量的B族維生素、鐵、鈣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補足水分 每天應供給水分1200ml~1600ml,若腹瀉失水過多者,應輔以輸液治療。

4)選擇適當膳食 急性發病期給予流質膳食,以免刺激腸黏膜。病情好轉後,供給營養充足、無刺激性、少渣半流質膳食,逐步過渡到使用少渣軟食,以少量多餐為宜。

5)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食物宜選用瘦肉、家禽、魚類、蛋類及適量奶類。嚴重腹瀉者宜提供煮過的牛奶、蒸發奶等,禁食產氣、不易消化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2。 克羅恩病 由於腸道受損面積較廣泛,影響吸收,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表現為貧血、低蛋白血癥、維生素缺乏、電解質紊亂等。由於缺鈣,可出現骨質疏鬆、生長髮育期生長延遲。

(1)營養治療原則

1)高能量、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 因患病系慢性過程,故易出現負氮平衡。每天應供給高能量10。88MJ(2600kcal)以上;蛋白質100g左右,50%應為動物蛋白。因疾病影響脂溶性維生素和維生素B12吸收。故應注意補充複合維生素B、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和維生素C等。

2)糾正水和電解質失調 除補充鉀、鈉、鈣、鎂、鐵等,現認為生長延緩和面板病變與缺鋅有關,因而還應補充鋅。由於脂肪吸收障礙,脂肪在腸內與鈣形成鈣皂,故還要補充鈣。

3)少渣低脂膳食 迴腸末端90cm處是膽鹽吸收的部位,當病變侵及此處時,可影響脂肪吸收,故每天膳食中應限制脂肪在40g以下,可採用短、中鏈脂肪。小腸末端受阻時,應給少渣膳食。

4)急性期以腸外營養為主,以糾正負氮平衡,四周後逐漸改為口服進食。因長期腸外營養,可有小腸絨毛結構萎縮,故應輔以要素膳食。

5)主食以精製米麵為主,禁用粗糧;副食以瘦肉、雞、魚、動物肝及蛋類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適當補充豆製品。限用牛奶,以免引起腹脹。

6)儘量壓縮食物體積,提高單位數量中的營養價值。用2種以上食物合做1份膳食,如肝湯菜湯蒸雞蛋、肉湯煮麵、杏仁露、餛飩、雞蛋和麵粉製成的麵條等。

7)烹調以煮、燴、蒸、汆為主,禁用油炸和濃調味品。

TAG: IBD維生素膳食營養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