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崇禎帝是明朝歷史上最令人同情的形象,明明可以成一代明君,卻成了一代“終結者”,老祖宗留的萬世基業毀在他手裡,然而歷史是無情的,一個朝代就像接力賽,拿到最後一棒者總是實力“背鍋”,崇禎帝以歷史上最勤政的皇帝結束了他滑稽而悲慘的一生,實在令人嘆息。

評價崇禎帝時,我們先看一下他面臨的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明朝是一個很特殊的朝代,當皇帝不理政事的時候,國家反而太平無事,像萬曆幾十年不上朝,而明朝第十五代接班人朱由校沉溺於木匠設計,更無心打理朝政。

當時魏忠賢和客氏串通一氣,迫害銳意改革的東林黨人,製造了很多冤案,激起了民憤,不斷激起的民變讓明朝廷受到威脅。

不過此時最大的威脅是遼東局勢,昏庸的朱由校罷免了熊廷弼,導致後金接連攻陷瀋陽、遼陽,遼東陷入危急,此時熊廷弼被再次啟用,他制定了三方佈置策,然而王化貞卻高唱反調,主張分兵把守,破壞了戰局。

閹官上竄下跳,汙衊構陷,讓熊廷弼被殺,遼東再次陷入危局。

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此時明朝步入小冰河時期,天災不斷,後來北京王恭廠一帶發生了一次奇怪的巨大災變,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

天啟六年京師爆發大水,江北、山東出現了旱災和蝗災。當年秋天,江北又發大水,河南出現蝗災。大江南北,民不聊生;朝廷內外,危機四伏。

崇禎帝登基後,他面臨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爛攤子,而此時他還非常年輕。

長年宮外流放生活,讓他沒有得到張居正這樣優秀的師資力量,甚至沒學會怎麼做一個帝王,就被倉促之間推上皇位。

崇禎上臺後,卯足勁要做個好皇帝,首先要輕徭薄賦,不與民爭利,他第一個舉措是廢除閹人設立的工商稅,老百姓高興了,東林黨人沉冤得雪,也高興了,但明朝國庫沒錢了。

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北方催軍餉催得令人頭疼,明朝國庫一直沒錢,沒軍餉官兵就士氣低落,所以導致了對後金戰爭的接連失利。

崇禎帝可能是沒受到正規教育,整個思路都是亂的,在國家像個漏雨的篩子一樣到處是窟窿,崇禎帝的做法是放棄追查大地主隱瞞的田畝數(大地主交的天賦極少,這才是導致國庫沒錢的原因),反而向天災不斷的西北征稅,難道他要逼反西北百姓麼?

而北方此時洪災、旱災、雪災,饑民遍地就等著政府開粥廠賑濟,而明朝依然兩個字——沒錢。

此時明朝腹背受敵,國內農民起義不斷,關外皇太極時不時騷擾,崇禎帝下令剿賊拒虜,首要任務就是用人。

然而用人是崇禎帝的薄弱環節,因為他是性情中人,只看喜歡不喜歡,投緣不投緣(又不是找物件?還得要看對眼的?),不看個人能力。

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兵部尚書閻鳴泰是崇禎帝用的第一人,這個人個人能力還不錯,可惜崇禎帝覺得他是魏忠賢餘黨,即興發配邊疆。

崇禎帝用梁廷棟,當了一年多兵部尚書,農民起義越鬧越大,他讓崇禎除遼餉之外再徵收“剿餉”,激發了民變,後金破關後他自殺了。

崇禎對於屢戰屢敗的王在晉卻是很喜歡,王在晉不但屢戰屢敗,判斷力有問題,忠誠度也值得推敲,他曾經在一個關隘眼睜睜看金軍入關,而未採取任何措施。崇禎帝對他不忍心苛責,沒殺他,然而在遼東屢建奇功的袁崇煥卻被他殺了,凌遲處死,至今歷史都不知道怎麼定義袁崇煥,也是可憐。

崇禎一朝最能治軍的三個人分別是:盧象升、袁崇煥、孫傳庭,這三個人下場都不好。

袁崇煥被他殺了,孫傳庭為剿滅李自成農民軍立下大功,眼看就要勝利了,被以“恃嬌”之罪被革職下獄三年之久,李自成趁機坐大,尾大不掉,成為明朝的真正的隱患。

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盧象升就更慘了,崇禎帝一直懷疑他,結果在重要關口等不到救援,戰死河北,明朝折了一員大將。

然而崇禎帝還有整頓吏治的決心,按說這符合一個雄才大略君主的做派,朱元璋、雍正不都狠抓吏治嗎?但人家是在國家沒有外患的時候,才專心對內,而崇禎在四面楚歌的時候,下決心整頓吏治。

明朝官吏工資很低,銀子不夠一家人吃飯的,大家都想辦法貪汙,崇禎帝一上臺就搞反腐運動,第一,他樹立太多敵人;第二,國家有戰事,沒有大臣肯拿銀子出來——拿出來,你不說我貪汙麼?他們惟妙惟肖跟著崇禎帝“節儉”,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苦哈哈地度日,崇禎也被他們騙了過去。

史上最大的歷史懸案: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明朝的滅亡不是崇禎帝一個人的錯,他也不應該擔負這樣大的責任,然而他的個人能力實有欠缺。

不怕天才心不在焉,就怕庸才太努力,一個勤奮的庸才,對國家未必是好事。

TAG: 崇禎帝明朝崇禎袁崇煥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