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轉載自: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也許某一天,與我在街頭上擦身而過的某個路人,就是因為我太太捐贈出角膜而重獲光明的人”,老周(化名)常常如此想象。

4月9日,作為角膜捐獻者的家屬代表之一,老周參加了廣東省眼庫角膜捐獻者家屬座談會,下午來到廣州萬安園,參加由廣東省紅十字會舉辦的2021年廣東省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

“馮豔霜”——在捐贈者紀念石碑上,老周很快找到了妻子的名字,獻上小花籃和寫給妻子的卡片後,他舉起手機,對著石碑上妻子的名字,接連拍下幾張照片。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老周仍對妻子的離去措手不及。2020年8月,妻子馮豔霜因癌症發生肝轉移,儘管當天中午還準備送往ICU急救,但醫生卻旋即告訴老周,可能晚上她就會走了。“當時她就開始做遺囑,特別提出要捐獻角膜,後來就陷入昏迷,直到去世”,“我太太很有善心,當然要按照她的遺囑去做。”

妻子生前也曾說起器官捐贈的意願,當她進入彌留時刻,老周想謹遵妻子的遺囑完成她的心願,他才發現,自己對角膜捐獻的種種事項一無所知,平時甚少看到相關資訊,也不知道能透過什麼途徑去完成捐獻。

情急之下,女兒在網上找到廣東省眼庫的電話。儘管已經是晚上,在他們電話聯絡上廣東省眼庫的一個多小時內,工作人員就來到現場協調捐獻。整個捐獻過程大約持續了20分鐘,工作人員為妻子佩戴義眼片,恢復遺容,讓她看上去就像睡著一樣。

角膜捐獻後不久,廣東省眼庫給老周頒發了角膜捐獻紀念證書和感謝狀,後來又告訴他,妻子的角膜分別捐給了兩個人,讓他們重獲光明。這些資訊既讓老周感到意外,也感到了莫大的安慰。在收到紀念證書後,他第一時間將紀念證書放在妻子靈前,以表告慰。

2020年,廣東全省有818人捐獻了器官,185人捐獻了遺體。馮豔霜的名字和廣東省其他器官捐贈者的名字一道,被鐫刻在捐贈者紀念碑上,接受人們的致敬和緬懷。

01

再不來,真擔心你的眼睛就要失明瞭

2歲4個月的葉敏(化名)上週終於等到了適合移植的角膜。

“人生有意外,但人間也有大愛,我們真的很幸運,很幸運”,父親葉崢(化名)在4月9日廣東省眼庫角膜捐獻者家屬座談會上,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表達了對角膜捐獻者的真切緬懷以及對家屬們的崇高敬意。

出生才4個月大,葉敏的左眼便被蜜蜂意外蜇傷,導致角膜發白,失去了視力,唯一的辦法是做角膜移植,如果錯過3歲的視力發育關鍵期,會導致弱視,即使做了角膜移植,將來也可能會視覺功能較差。

但角膜供體本來就少,再加上年齡小,對角膜供體的要求更高,需要有相應匹配年齡的供體才可以做手術。

眼角膜是位於眼球最前端的透明薄膜,相當於眼球的視窗,容易受到外傷或感染而留下疤痕,從而嚴重影響視力,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角膜移植,多數會導致失明。

流行病學統計,我國有超過350萬名角膜盲患者,其中大部分可以透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每年僅有約8000多名患者有手術機會。不少患者在等待的過程中,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將永久性的失去復明機會。

在廣東省眼庫的留言牆上,有等待角膜捐獻的患者家屬寫下這樣的句子:“再不來,我真擔心你的眼睛就要失明瞭!”

在經歷了一年多焦灼的等待之後,葉敏終於等來合適的供體——這份角膜來自於一位3歲的小女孩。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著名角膜移植專家袁進教授第一時間為葉敏安排了角膜移植手術,發白的角膜終於又恢復了光亮。

自2015年起,我國全面實施公民自願器官捐獻,眼角膜捐獻是移植手術所需角膜的唯一合法來源。

當一個人離世時,根據本人或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的眼角膜,以捐獻的形式,提供給需要角膜移植的患者。

捐獻一對眼角膜,至少能讓兩名患者重獲光明。

02

我決定捐獻媽媽的眼角膜之後

“傳統思維、世俗觀念對眼角膜捐獻的影響很大”,廣東省眼庫副主任冀建平教授說,一邊是親人剛離世或即將離世,一邊是協調員需協調家屬捐獻眼角膜,如果沒有對角膜移植的基本認知和捐獻志願,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樣的工作,難度非常大。

角膜捐獻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捐獻者的個人意願,家屬的意願和執行更為重要。

母親陳巧雲進入臨終前,郭向峰(化名)做出了捐獻母親眼角膜的決定。他本人從事醫療行業,對器官捐贈一直都有關注,但直到母親進入彌留之際,才真正觸及這件事。

“決定捐贈母親的眼角膜是我的個人意願。她當時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我還未出世的孩子。後來經過醫生的評估,她的眼角膜還可以捐贈,那時她已經進入彌留階段。”

做出決定捐獻母親眼角膜的時間很短,郭向峰與父親及其他家人也討論過,他們同意了這個做法,但仍有不少疑慮和疑問縈繞在心。比如,怎麼取角膜?角膜能不能用上?這些問題,郭向峰只能儘自己所能的解釋。

“像我這樣的新生代對器官捐獻有比較開放的心態,但對於爸爸這樣更年長的人來說,確實需要一個理解的過程,他們也知道人去世火化後不會留下什麼,但還是認為捐贈眼角膜會讓人缺了點什麼。希望今後從醫院到社會各個層面都能對他們多做宣傳。”

母親的角膜捐獻後不久,廣東省眼庫的工作人員告訴郭向峰,她的角膜捐給了兩位患者。“人去世後,就什麼也沒有了,還是希望能給這個世界留下一點什麼,延續希望和大愛”,得知母親的角膜最終能用上,幫助別人重見光明,郭向峰和他的家人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03

發現潛在捐獻者

美國的眼角膜捐獻方式以醫院內捐獻為主,透過多渠道發現潛在捐獻者,透過積極協調溝通獲取角膜,佔總捐獻量的90%,2019年美國有超過85000片角膜提供給臨床角膜移植手術,絕大多數的角膜來自捐獻志願者,角膜移植成功率97%以上。

“從角膜移植的技術層面,我們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角膜移植的成功率高,但最大的問題在於缺乏供體。”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著名角膜移植專家袁進教授2020年做了將近300例角膜移植手術,作為國內角膜移植手術量最多的醫生之一,他每天都接診到不少角膜盲患者,但是由於供體的缺乏,他只能讓患者耐心等待。

根據不同病種,角膜盲患者平均等待週期是半年到一年,甚至一年半。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隨著宣傳普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發展,有意願捐獻角膜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仍像老周當初那樣,一時找不到捐獻的途徑。如前文所述,

幫助人們實現角膜捐獻意願的機構就在我們身邊——廣東省眼庫。

廣東省眼庫源於1964年成立的中山醫學院眼科醫院眼庫實驗室,是我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眼角膜組織庫之一。

2012年,經廣東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廣東省眼庫成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直屬的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Ⅲ類事業單位。2013年,廣東省眼庫經廣東省紅十字會授權成為廣東省紅十字角膜捐獻中心。作為南方地區最大的眼角膜接收中心,廣東省眼庫目前正在加大普及宣傳力度,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到捐獻眼角膜的途徑。

很多末期彌留之際的病人並不是在大醫院裡去世的,而是在社群醫院、區級、市級醫院或臨終關懷機構,把宣傳普及到這些醫院,可以讓有意願捐獻的人更容易聯絡到廣東省眼庫。

廣東省眼庫採取24小時值班制,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只要接到捐獻電話,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一般廣州市區一小時可到達,郊區或周邊城市到達時間相對長一點。

廣東省眼庫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工作有點辛苦,但是想到可以讓捐獻者以另一種方式延續生命,讓更多的患者恢復光明,覺得這一切都很有意義。”

04

光明永續,他們仍“活”在我們心中

廣東省眼庫自成立以來共接收、處理和儲存角膜40000餘片,協助完成各類角膜移植手術40000餘臺,2020年共幫助1000多名患者重見光明。

等待了一年多的2歲患者葉敏是幸運的,還有很多患者可能需要經歷更長時間的等待。袁進教授一年要接診數千例門診患者,那些眼角膜先天異常的孩子或因為角膜外傷而喪失勞動力的患者,讓他感觸尤深,“希望能有更多角膜供體能幫助他們儘快復明,感知周圍的世界,恢復正常的生活”。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科教授顧建軍也深有感觸,“患者家屬常常感謝我們醫生,但不光有醫生,更重要的是有捐獻者,把寶貴的角膜捐獻出來,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甚至改變他們的人生。”

為表達對捐獻者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自2008年開始的每年清明期間,廣東省紅十字會都在廣州萬安園內的廣東省紅十字紀念園組織開展活動,緬懷紀念捐獻者。4月9日下午,角膜捐獻者家屬代表和廣東省眼庫工作人員一起來到萬安園,參加今年的紀念活動。

“大愛無言,奉獻無聲”,伴隨著肅穆悠長的樂曲,儀仗隊緩緩迎靈入園。人們跟隨儀仗隊的腳步,依次向捐獻者紀念碑獻上鮮花。老周在人群中久久凝望著紀念碑,動容哽咽,“現在我心裡踏實下來,太太是好人,她做了好事,還有這麼多人知道她,紀念她,就像她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一樣。”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留言牆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太太 捐獻角膜我們為何重獲光明?

掃碼登記眼角膜捐獻

同心 同源 同力 同行

積極支援眼角膜捐獻

—— 來源:廣東省眼庫 ——

—— 編輯初審:唐豔麗 ——

—— 稽核:邰夢雲 ——

—— 審定:魏春福 ——-

轉載為傳遞資訊,如侵權24小時內刪除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TAG: 角膜捐獻眼庫眼角膜廣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