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原創 刺蝟 吃貨研究所

沒想到,在這年末年初,一部中年人的愛情電影竟然殺出重圍,上海人的吃穿用度在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上海作為中國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不僅人們的穿衣打扮很潮,連各種美食也是融合得相當“靈”。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頗有些上海飲食男女的意思 |《愛情神話》劇照

01

咖啡那些事

/ 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咖啡館 /

從隨處可見的咖啡館,到街邊修鞋鋪裡端著咖啡的修鞋匠,咖啡彷彿已經深深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的血脈。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上海共有6913家咖啡館,是全球排行榜第一名,遠超倫敦、東京、紐約等城市,每萬人擁有2。85家咖啡館,每平方公里就有0。86家咖啡館。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上海有著濃厚的咖啡氛圍 | 圖蟲創意

1853年,英國藥劑師勞惠霖開了一家名為“老德記”的西藥房,自此開啟了上海的咖啡之旅。咖啡進入上海後不僅成為了一種潮流,也成為了海派文化的象徵。

在上海的所有咖啡店中,獨立咖啡館佔大頭,在永康路、安福路、五原路、愚園路等地都聚集著大量的獨立咖啡店。這些咖啡店提供的不再是標準配置咖啡,而是1v1的個性化定製服務,從咖啡豆的產地到烘焙的深淺,與咖啡師交流後都可以得到滿足。各種創意咖啡更是層出不窮,有的甚至還會為老顧客設定隱藏選單。

用一句話來形容這些咖啡館,只能說,老靈了。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獨立咖啡館相比商業連鎖咖啡更有個性 | 圖蟲創意

02

蝴蝶酥

/ 上海標誌性點心 /

除了咖啡,電影裡還出現了上海的標誌性點心——蝴蝶酥。

蝴蝶酥這個點心,在上海已經火了一百多年。與海外版不同,上海的蝴蝶酥降低了甜度,現在還與時俱進地推出了巧克力、抹茶等各種口味。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上海的蝴蝶酥 | 作者 拍攝

電影中買的是羋慶鋪子的蝴蝶酥,除此之外,國際飯店、上海哈爾濱食品廠、紅房子西菜館、老香齋、白玉蘭等也都有蝴蝶酥售賣。除了傳統的西點店,主打法國菜的盧布松餐廳推出的蝴蝶酥也非常有人氣。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盧布松的蝴蝶酥 | 作者 拍攝

這麼多蝴蝶酥,你要問哪家最強?自己多吃幾家,對比之下就會有答案啦。就我個人喜好而言,還是更青睞國際飯店。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國際飯店門口排隊的人多半是為了買蝴蝶酥 | 作者 拍攝

03

海派西餐

/ 改良後的上海style /

海派西餐是上海特有的,一種中西合璧的流行菜式,它在海外流傳過來的西餐基礎上,根據上海本地的食材和口味量身定製,吸收成為了上海人自己的味道。海派西餐可以分為俄式、英式、法式等幾大流派,其中俄式因為價效比高而備受推崇。

羅宋湯、炸豬排和土豆沙拉,可以算作是海派西餐的標準三件套了。

■ 羅宋湯

羅宋湯是許多上海人從小吃到大的一道家常菜,也是海派西餐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道。

俄國十月革命後,大批俄羅斯人來到上海,羅宋湯正是被他們帶來上海的。羅宋湯中的“羅宋”,是上海人對英文“Russian”的音譯。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上海版羅宋湯| flickr Giftzyx

羅宋湯俄語為“борщ”,英語為“Borscht”,其源頭到底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這兩個國家也對此吵得不可開交,至今尚無定論。但不管怎麼說,來到上海的羅宋湯應該是脫胎於俄羅斯人帶過來的紅菜湯。

俄羅斯版本的紅菜湯(有時也翻譯成甜菜湯),以甜菜根為主,甜菜根也叫紅菜頭、火焰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生的很脆爽,口感類似蘿蔔但比蘿蔔略甜,熟的軟而甜。甜菜根加入捲心菜、胡蘿蔔等熬煮成湯,最後上桌時再放上點睛之筆酸奶油,一道俄式紅菜湯就大功告成了。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俄式紅菜湯 | flickr Geoff Peters

傳統版本的紅菜湯雖然聽起來洋腔洋調比較正統,但要想得到上海本地人的喜歡,還需要根據上海人的舌頭來因地制宜。

改良後的紅菜湯,也就是海派的羅宋湯,去掉不太常吃的甜菜根,轉而以符合上海人口味的西紅柿為主料,再加入牛肉、高湯、洋蔥、捲心菜等來熬煮,最後再用麵粉替代酸奶油,以增加羅宋湯的粘稠度。更有一些餐廳,還會用上海特產的大白兔奶糖來代替蔗糖,新增風味。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家庭版的羅宋湯 | 豆果美食@jun沙巴上海囡

當然,對於小朋友來說,羅宋湯那麼好吃,也可能是因為家裡自己做時,會放入大量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的番茄沙司來提味。

■ 炸豬排

不論是街邊小吃店,還是正經餐廳,炸豬排都是在上海常見的一道特色菜。

炸豬排改良自奧地利國菜維也納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Wiener”是維也納的意思,而“Schnitzel”是肉片的意思。維也納炸肉排的做法,就是將肉片裹上面包屑油炸,肉片可以選用豬肉、牛肉、火雞等等。整道肉排炸好後非常多汁,僅靠粉漿就能鎖住肉排的汁水和鮮味。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維也納炸肉排 | flickr NKCPhoto

上海的炸豬排是在這道菜上進行了改良(日式炸豬排的發明也跟它離不開關係)。在物資緊缺的年代,上海人會將蘇打餅乾碾碎來代替麵包屑,保持肉排的油氣又不會顯得油膩。

上海炸豬排與維也納炸肉排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做法,而是在於蘸料。傳統的維也納炸肉排僅用檸檬和歐芹做配菜,而上海炸豬排,那是一定要搭配黃牌辣醬油的(泰康黃牌上海辣醬油風味調味料)。如果上海的炸豬排少了辣醬油,它就成了一個行屍走肉的殭屍,沒有自己的靈魂。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辣醬油是炸豬排的點睛之筆 | flickr LF Zhang

上海的黃牌辣醬油,是在英國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的基礎上演變過來的。19世紀30年代,英國藥劑師約翰·李和威廉·派林,在伍斯特市制造了一種符合歐洲人口味的醬汁,也就是伍斯特醬。在西方,它常常被用來搭配牛肉、豬肉和燉菜。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伍斯特醬 | flickr Chris C

上海的辣醬油在此基礎上略做改良,突出了它的酸味。雖然叫辣醬油,但吃起來卻並不辣,反而是鹹甜口中帶著些酸,更像是醋,和炸豬排配在一起,非常解膩。有在國外的上海朋友曾經說,有時候會直接買伍斯特醬,吃起來和辣醬油也差不了太多。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上海的經典黃牌辣醬油 | flickr 老壺嚼早

■ 土豆沙拉

說完了羅宋湯和炸豬排,三件套的最後一件,土豆沙拉,那也少不了。

與羅宋湯類似,這道菜的源頭或許也來自俄羅斯。上海的土豆沙拉與俄羅斯的奧利維耶沙拉頗為相似。這個沙拉的原始版本在19世紀60年代由比利時廚師西安·奧利維爾發明,做法非常繁複且醬料受到了絕對保密。後來,這道菜逐漸發展成由熟土豆丁、豌豆、醃黃瓜丁、胡蘿蔔丁、雞蛋等混合後放入蛋黃醬、黃芥末等製作而成的沙拉。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俄式的利維耶色拉 | flickr RanRanZima

上海的土豆沙拉,也被叫做拌沙拉、洋山芋沙拉或上海沙拉。做法極其簡單,只需將煮熟的土豆切丁,放入紅腸丁、豌豆、蘋果等,再加入蛋黃醬攪拌均勻即可。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上海土豆沙拉 | 豆果美食@霖的吃貨鋪

做法雖然簡單,但上海人家總能有些講究的地方。例如在蛋清或蛋黃里加點油、白醋和鹽,順著一個方向攪動,自制成獨具家庭特色的色拉醬;或是在拌色拉的最後,放入半塊“光明”牌冰磚,以此來增加色拉的甜美風味。色拉還是那個色拉,但就這一點點的改變,讓它變得精緻了起來。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光明冰磚也是上海人的集體回憶了 | flickr 孫嘉若雨

如果說上面的海派西餐三件套比較家常,那下面的這些大半隻能去餐廳裡享用了。

烙蛤蜊改良自法國菜——法式焗蝸牛。當時因食材短缺,上海人多次試驗後,最終選擇了用蛤蜊來代替蝸牛,其做法為將蛤蜊從殼裡挑出清洗乾淨,用紅酒、芹菜、蒜泥、油等調味後再放回蛤蜊殼裡,放入烤箱烘烤至熟。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烙蛤蜊 | wikipedia/N509FZ

金必多濃湯,這個湯最大的噱頭,源自它的來歷。據傳這道湯是當時的名妓,“富春樓老六”為了討好恩客所創,最原始版本是奶油湯+魚翅,如今在西餐廳也能吃到復刻版。

奶油葡國雞與澳門的葡國雞做法不太同,上海的做法是會在雞肉塊上加奶油和芝士焗烤,奶香濃郁。

而烙蟹鬥,則是把上海人喜歡吃的大閘蟹的蟹黃和蟹肉拆好,在拆好的蟹肉上放上奶油、芝士等,放進烤箱裡焗烤。因為在上海話裡“焗”就是“烙”,因此這道菜因為這個做法被稱為烙蟹鬥。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烙蟹鬥其實就是芝士焗蟹鬥 | 豆果美食@流光舞

04

海派西餐店

/ 現在還能去吃到 /

既然都說了這麼多海派西餐,那也得說一說在哪裡才能吃到它們。

上海曾經有大批的海派西餐廳,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正宗西餐廳開設,目前出名的海派西餐廳僅剩德大西菜社、紅房子西菜館、新利查西菜館、天鵝申閣西菜社等幾家了。

■ 德大西菜社

德大西菜社可以算作許多老上海人的美好回憶了,建立於1897年,是上海最老的一家西餐廳。德大至今還保持著老式的裝修風格,一大早到這來喝杯咖啡是許多老客的習慣。喝著咖啡,談天說地,似乎時光又回到了上個世紀。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德大西菜社 | flickr fuzzy881223

■ 紅房子西菜館

紅房子作為另一家老牌海派西餐廳的代表,深受滬上名人的喜愛,其中最出名的常客大概就是張愛玲。當時,到這來吃飯都是非常時髦和有腔調的事情。現在,它更是成了“上海市民海派文化體驗基地體驗點”。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紅房子西菜館 | flickr rayyy@yahoo。cn

■ 天鵝申閣西菜社

天鵝申閣西菜社是老“天鵝閣”餐廳的延續,天鵝閣曾經是與德大和紅房子齊名的三大海派西餐廳之一,後因種種原因關閉了。天鵝申閣的老闆因懷念小時候的味道,又重開了這家店,取名“天鵝申閣”。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舌尖2”裡的炸豬排就是在天鵝申閣拍的 | 截自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2》

“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你有什麼覺得很靈的上海菜嗎?

原標題:《“切”咖啡,吃炸豬排,喝羅宋湯——上海人的美味神話》

TAG: 上海羅宋湯豬排海派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