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高層次:氣沉丹田、筋骨齊鳴、全身一條大龍,如何練成?

夫高層次:氣沉丹田、筋骨齊鳴、全身一條大龍,如何練成?

內無有不借外成

傳統武術,尤其內家拳中,稱“內無有不借外成”,那什麼是內,什麼是外呢?談到內,很多練拳的朋友會認為是“氣”,是“丹田”。外呢,則是身體,肢體等。這樣的理解是為絕大多數內家拳愛好者所接受的。更願意“內家拳”玄妙深奧,高深莫測!

從本人來看,所謂內,包括“筋骨、關節、內臟”,所謂外,則是兩手兩腿等肢體關節!盤拳練藝,無非是用肢節,也就是所謂的“外”產生阻力,用身體的關節筋骨力去克服,從而產生崩彈發勁的效果! 關節骨架如“弓把”,關節內大筋如“弓弦”,內臟如弓上之“彈丸”。撐開“弓”,拉開“弦”,帶動“內臟”,而內臟主宰著身體的重心的變化,內臟動,則一身全動,內臟“顫”則一身顫。光有內,不行,必須跟外在的關節支架相配合,才可能有所作為,所以稱“內無有不借外成”的,就是這個道理!

夫高層次:氣沉丹田、筋骨齊鳴、全身一條大龍,如何練成?

如何找到筋骨勁

我們在練習“撐筋拔骨、開關節”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個“混亂期”或者叫做“過渡期”,此時分不清什麼是“肌肉力”,什麼是“筋骨力”,往往兩者同時存在,並出現“對抗”的現象。在這種狀況下,表現出肌肉僵硬,關節閉合,大筋無法拉伸,動作表現僵滯。此時練習的效果就會變得很差,即使每天千下,帶來的只是肌肉的痠痛。

解決的辦法:必須將身體肌肉放鬆下來,除了手指、腳趾需要崩緊。在這樣的前提下透過身體肢體的摩擦來體會“阻力”,摩擦產生的“力”一定不能大,力一大,肌肉就參與進來,如果想強制性透過將關節拉開,這是不現實的,肌肉用力,關節只會閉合得更緊。同時“大筋”彈力並未形成,根本支撐不了帶動身體發勁的任務,所以放鬆肌肉找“阻力”,慢慢撐開所盤練關節,在不用“力”的前提下拉伸至緊,而後脫開阻力“彈開”。只要能找到一點點“彈”的跡象,就要抓住它,透過數量累積,使其效果慢慢放大!

夫高層次:氣沉丹田、筋骨齊鳴、全身一條大龍,如何練成?

脊柱勁力診斷

我們知道人體“五張弓”,最核心也是最強悍的當屬“脊柱”,也就是“身弓”,但最難練的也是“脊柱”,它是一個多關節連線,整條都充滿著彈力,號稱“大龍”。在發勁過程當中,最容易的就是以下段靠近尾骨一端“鞭打”發勁,這種方式使得脊柱上端,也就是“頸椎”會承受極大的衝擊力,打得越多,頭就越暈,甚至把自己打出“腦震盪”都有可能,所以不可取。另一種問題,肩壓得夠緊,“脊柱”的下段“命門”位置成弓,帶來的腰椎段“弓”的形成,可以發勁,效果有限,且容易造成“坐骨神經”受損。正確的開弓方式,應該是中段拉伸,也就是“胸椎”段扯開成“弓”,拳譜裡面講的“透胸而發”就是這個意思,是最為合理的“脊椎”發勁方式!

古拳譜雲“龍虎二勁”。脊柱如大龍,腰胯似猛虎。勁在脊椎,曰龍勁,取“龍形搜骨”之意;抖勁,勁在腰胯,曰虎勁,取虎腰胯之功。脊為背之主宰,脊能彈,則一身能彈!身備五弓,脊柱為最難練的一弓!最強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龍虎之能,膽色怎能不壯。練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來練,不要管手腳,天長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麼叫“全身是一條大龍了”,也知道什麼叫背後敏感了,才能對敵。

TAG: 關節發勁脊柱肌肉內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