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量會影響壽命嗎?

在一些老人眼中,如果一個人平時飯量很大,那這個人多半身體非常健康,能夠長壽;若是這個人吃飯沒食慾,半碗都吃不下,說明吸收不好,身體可能會很快就會垮掉!

其實,一些人長壽是因為他們擁有優秀的長壽基因,但基因對壽命的影響只佔25~35%。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基因,卻可以透過環境因素的改變,達到長壽的目的。而飲食就是影響人類壽命最重要的環境因素之一。那麼,飯量大的人真的能更長壽嗎?

飯量與壽命

生活中很多老人有,吃得多,就會身體好的想法。但其實飯量太大也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問題。

比如吃得多就會攝入更多的油脂、鹽分、熱量,身材容易發胖。而肥胖是多種疾病的誘發因素。

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機能會逐漸有所衰退,並不適合長期飽食,因為長期飽食可能會加劇細胞老化,甚至給腸胃黏膜帶來損傷,增加癌變風險。

以腸癌為例,60-75歲是一個高峰,約一半患者在60歲以上,如果平時大量食用紅肉、精製主食,患腸癌的風險就會上升。

所以,飯量大的老人若是飲食習慣不好,對身體的危害就非常大。

適當限制飲食

有研究顯示,在適當限制飲食的情況下,不同物種的壽命均會得到延長。

在研究中發現,“限制性飲食”還能在齧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和人類的衰老過程中帶來廣泛的健康改善。另外,適當限制飲食,還可以降低重大疾病風險,比如說腫瘤等等。

如果從年輕時候就開始限制飲食,那壽命就會更長,身體也會更健康,但是如果等到年齡大了再改變,對身體的益處就會減少。

也就是說,趁著年輕長期堅持合理的飲食會起到保護人體代謝、延緩衰老的作用,但是也需要我們長期堅持。

如何吃更健康

在進餐時,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養成一些良好的進食習慣:

1.

細嚼慢嚥

吃飯的習慣往往是長時間養成的,如果長期吃飯狼吞虎嚥,吃飯速度過快,受傷的就是你的腸胃,有些大塊的肉類,還沒充分咀嚼就被吃進肚子裡,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會變弱,經常胃痛、胃脹。

建議吃飯時可以放慢速度,細嚼慢嚥,可嘗試在米飯裡新增一些糙米等不易咀嚼的粗糧,或者把食物想象成口香糖,這樣會有助於形成細嚼慢嚥的好習慣。

2.

食不過量

飯量大,每次都吃到撐才停下來,對心血管患者來說是大忌。飯量大意味著比別人攝入更多的蛋白質、脂肪,對老年人的消化系統來說是一種負擔,還會影響心臟供血,誘發心絞痛、急性心梗。

一般遇到美食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控制不住自己的進食量。那麼,可以嘗試每頓少吃一兩口,或者在進食期間感覺自己有飽腹感了,就立刻放下餐具,停止進食,這樣就會避免過量飲食而帶來的危害。

3.

少吃鹹魚、鹹菜、香腸等醃製食物

過量吃鹽給身體帶來的危害特別多,比如說會導致骨骼結構不穩定,影響骨代謝平衡,也會損傷胃黏膜和血管壁,帶來胃癌和“三高”風險。我國一直在倡導市民低鹽飲食,口味清淡少吃鹽,身體會更健康。

4.

飯後不用腦

當代年輕人工作緊張、壓力大,通常一吃完飯就繼續工作,這時大腦會出現精神不濟、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建議飯後適當小憩、聽音樂或散步放鬆一下。

大食量的人,該如何改變飲食習慣

首先,吃得少很重要,每餐可只吃

7分飽,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中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科學攝入熱量。

飯量大的人,在減少飯量的同時擔心會餓肚子,可以吃些飽腹感強的食物,比如說粗糧、蔬菜、菌菇、雞蛋,熱量低還不脹肚子。而且其中的營養物質很好吸收,不會積累過多的脂肪。

如果還是感覺餐後沒有吃飽,可以在兩三個小時後適量補充一些健康的零食,如煮熟的玉米、核桃、酸奶、西紅柿等等,讓腸胃慢慢地習慣低熱量(7分飽)的感覺。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長壽並非只有飲食這一個因素,基因、疾病、情緒、心態等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壽命。如果每天吃得很健康,但是情緒總是低落、喜怒無常,這樣也不利於長壽。

TAG: 飯量飲食長壽健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