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功法:靜坐調和法

首先應該做到調飲食、調睡眠、調身、調息、調心五個方面。

(一)調飲食—人身譬如機器,機器轉動必須加油、加煤,人身運動就必須飲食。飲食先經過口腔的咀嚼,與唾液混合,再由胃液的消化變為糜粥狀,轉入小腸,所有各種食物必須在小腸裡消化完畢,方變成乳狀的養分,入於血液,以供全身利用,可知飲食與生命有重大關係、然吃的東西若過多,胃腸不能儘量消化和吸收,反要把未消化的餘物排洩於體外,叫胃腸加倍工作,結果必致氣急身滿,靜坐得不安寧。又吃的東西若太少,就有營養不足,使身體衰弱的顧慮,也於靜坐不相宜。所以飲食必需調勻。

我們的習慣,總喜歡多吃,最有相宜;應該在進食以後,略有飽感,就即停止。古人說:“體欲常勞、食慾常少”,這句話極有意味。

又食物不能過於厚味,能夠蔬食更好,凡在吃飽的時候,不宜靜坐,通常要在食後經過兩小時,方可入座。早晨起來,盟洗以後,但飲開水,空腹入座,也最適宜。

(二)調睡眠——人們勞力、勞心以後,必須有休息的時間,以恢復體力,睡眠乃是最徹底的休息。常人睡眠以八小時為度,過多就要使精神困昧,於靜坐極不相宜,過少則體力沒有完全恢復,心境虛恍,也於靜坐不宜。所以睡眠必須有定時,有節制,常常叫神志保持清明,方才可以入座。

每夕入睡前,可在床上入座,或者半夜睡醒後,起身入座;入座後,如覺得睡眠還不足,就再睡一下也可,總之,睡眠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方為合理。

(三)調身—端正身體的姿勢,叫做調身。調身在座前、坐時、坐後,都要注意。身體的動作,有行住生臥四種威議。修靜的人,平常行住進退,應力求安詳。不可有粗暴舉動。舉動若粗,則氣也隨之而粗,心意輕浮,必定難於入靜,所以在座前,應預先把它調和好。這是坐前調身的方法。

到人坐時,或在床上,或在特製的坐案上。可要解衣寬頻,從容入座。先安置兩腳,若用跌坐(雙盤),就把左腳小腿曲屈加右股上,令左腳掌略與右股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曲屈加於左股,使兩腳底向上,這時兩股交又成三角形。兩膝蓋必緊著於褥,全身筋肉,好像張弓,不致前後左右倚斜,這是最正確的姿勢、然年齡稍長的人恐學不來,則可改用半跌(單盤),單以左腳小腿曲置右股上,不必再把右腳小腿屈加於左股上面。如果單盤也不能做到,可把兩小腿向後交叉於兩股的下面也可。

其次,要安置兩手,把右掌的背疊在左掌上面,貼近小腹,輕放在腿上。然後把身體左右搖動七、八次,就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頭須也要端正,今鼻與臍如垂直線相對,不低不昂;接著開口吐腹中穢氣。吐畢,把舌頭抵上顎,由口鼻徐徐吸清氣呼濁氣三次至七次。吸氣畢,即閉口,唇齒相著,舌仍舊抵上顎,再輕閉兩眼,正身端坐,兀然不動,坐久若微覺身體或有俯仰斜曲,應隨時輕輕矯正,這是坐時調身的方法。

傳統功法:靜坐調和法

坐畢以後,應開口吐氣十數次,令身中熱氣外散,然後慢慢地搖動身體,再動肩和及頭頸,再慢慢舒放兩手兩腳:再以兩大指背互相摩擦生熱以後,擦兩眼皮,然後開眼,再擦鼻頭兩側,再以兩手掌相搓令熱,擦兩耳輪,再周遍撫摩頭部以及胸、腹,背部、手臂,足腿直至足心而止。坐時血脈流通,身熱發汗,應等汗幹以後,方可隨意動作,這是坐後修身的方法。

(四)調息—氣體經鼻出入,一呼一吸為一息。靜坐入手最重要功夫,就在調息,呼吸有下列四種相:1。喉頭呼吸—普通的人,不知衛生,呼吸短而且淺,僅僅在喉頭出入,不能盡肺葉張縮的量,因此達不到徹底吸氧吐碳的功用,血液迴圈不得旺盛;

2。胸式呼吸—這比較前面稍好,氣體出入能夠達到胸部,充滿肺葉,體操時的呼吸運動就能做到這地步。然以上兩種仍不能算作調息;

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感覺氣體能夠達到小腹。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遍,肺底舒張,把膈肌壓下,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呼氣時,腹部緊縮,膈肌被推向上,緊抵肺部,使肺中濁儘量外散,這方是靜坐的調息。學者應該注意,呼吸時絲毫不可用力,要使鼻息出入極輕極細,漸漸深長,自然到達腹部,連自己耳朵也聽不到鼻息出入的聲音,方是調相;

4。體呼吸——靜坐功夫,年深月久,呼吸深細,一出一入,自己不覺不知,好像入於無呼吸的狀態,雖然有呼吸器官,若無所用之,而氣息彷彿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地步,乃達到調息的極功。

學者在平時應該注意鼻息出入,不可粗淺,宜從喉胸而漸達腹部,是為坐前調息的方法。在入座時,息不調和,心就不定,所以必須使呼吸極緩極輕,長短均勻,調息也可用數息法,或數出息,或數入息,從第一息至第十,然後再從第一息數起;若未數至十,心想他事,以至中斷,就再從第一息數起,反覆練習,久久純熟,自然息息調和。這是坐時調息的方法。因調息的緣故,血液流通,周身溫熱。坐畢收功時,應該開口吐氣,必待體中溫熱低減,恢復平時常態後,方可隨意動作,這是坐後調息的方法。

(五)調心——人自有生以來,一直用腦想事,念頭生滅不停,所謂“意馬心猿”,最不容易調伏。靜坐的功夫,就在能否調伏雜念。人在未入座前除臥以外,就是行與住,應該先對這行和住二項常常檢點,一言一動,總須要心意平和,集中,勿令馳散,久久自然容易調

至於入座時,每有兩種心象:一是心中散亂,支援不定,二是心中昏沉,容易瞌睡。大凡初學的人,每患散亂,練習稍久,雜念減少,就容易昏沉,這是用功人通病。治散亂的病,應當把一切放下,看我的軀體也是外物,不去踩它,專心一念存想小腹中間,自然夠徐徐安定。治昏沉的毛病,可把這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大抵晚間靜坐,因白天勞倦,入昏沉,早晨入座,就可避免。此外,也可用前面數息方法,從一到十,數得不亂,久久習熟,心與息相依,則散亂昏沉兩病都可避免。這是坐時調心的方法。坐畢,也要隨時留意,勿再胡思亂想,這是坐後調心的方法。

以上調身、調息、調心三法,實際系同時並用,為文字記述便利起見,乃分作三節,讀者應該善於領會,切勿逐節分割去做。

TAG: 調息入座靜坐調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