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俗語云:“小暑過,一日熱三分。”馬上進入三伏天了,空氣溼度逐漸加大,天氣由乾熱轉為悶熱,汗都悶在體內難受的日子越來越近,全國將開啟蒸桑拿模式。小暑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大暑,民間也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時節,暑熱逼人容易煩躁傷心,易傷心血。應該保持心靜。可閉目養神以養心。天氣炎熱對人體的影響非常大,需注意下面這些做好防護,消暑降溫!做到“三防”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1。防中暑:三伏天外出,防護不當是很容易中暑的。很多人在太陽下行走一會就覺得全身乏力,口乾舌燥,出虛汗,頭髮昏等,其實這就是輕微中暑的症狀。先避開悶熱環境,轉移至空調納涼點,先幫助身體排祛除熱氣,多喝水等身體“不渴”再給身體補充一點淡鹽水。

建議:①夏季多喝水補充體能,天氣熱,體溫上升,大量流汗,導致體內大量水分和鹽分流失,這時應及時補充水分,多喝水,喝水應少量多次。

②還可以多喝點綠豆湯,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之效,經常喝點綠豆湯,可以消暑去熱!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③夏季防曬應該做好。隨身攜帶遮陽傘,遮陽帽子,準備充足水。衣服儘量穿淺色系的。

④睡眠要好,夏季大量出汗,體能消耗較大,所以睡眠時間要夠,才能及時恢復狀態!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2。防溼氣:夏天溫度和溼度都高,大量的飲用冰鎮水果冷飲很容易傷害脾胃,三伏天暑溼偏盛,是小暑時期的氣候特點,此時養生重點為消暑寧心,去溼健脾。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久置露天裡的木料,如椅凳等,經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乾的,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痔瘡、風溼和關節炎等疾病。

建議:①寒涼食物少吃,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這個時候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床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②祛溼健脾粥脾主運化,夏季多吃點健脾食物,可以幫助人體運化,排除更多的溼氣,有助人體健康!堅持每天喝一碗薏米紅豆粥,有健脾祛溼、消水腫的作用。薏米其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痺、清熱排膿的功效,夏季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溼。

③玫瑰洛神花茶——健脾玫瑰,主利肺脾,益肝膽。洛神花更有美容養顏,瘦身的功效。二者搭配泡飲,味道甘甜芳香,午後喝一杯提神解困。

3。防心火小暑過後,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此時,容易導致心火大!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防心火。

建議:①喝養心去火茶——將蓮子心、淡竹葉、甘草,把三者共同放入杯中,加入沸水沖泡,加蓋悶3分鐘即可。蓮子苦,但是入心經,可以發散心火,一向被認為是最好的化解心臟熱毒的食物。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②清飲食——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可達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纖維素、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的供給。

③調情志——天氣漸熱,“暑易傷心”,高溫天氣易使人“心躁”。因此,應戒怒戒躁,保持神清氣和、心情舒暢,通洩自如,以免傷心、傷身、傷神。做到“四養”

1、神養小暑過後,神養,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天氣悶熱,人心火較旺,容易煩躁、心神不定,因而要“靜心養神”。要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切忌發怒,以免以熱助熱,火上澆油。睡眠時間在晚10點~11點,起床時間在早上6點~7點。午間在適當睡個午覺,一般半小時左右,就能保證一下午的精力了。

2、食養小暑過後,飲食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可吃些清熱解毒的涼苦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和梨等。忌油炸、辛辣及熱性食物。多吃低脂、低鹽、多維生素且清淡的食物,也是夏季食養之道。

3、藥養“藥食同源”,所以,藥養和食養,沒有太大的區別。各種營養粥是不錯的選擇,綠豆百合粥,消暑止渴、生津利尿;白木耳粥,滋陰生津、潤肺養胃;此外,還有蓮子粥、紅小豆粥、胡蘿蔔粥和枸杞粥等。

4、行養建議,每週做不少於5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為宜,最佳鍛鍊時間在早上的6點~7點。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自己運動後的心率作為標準。運動過後,不要立即喝冷飲降溫,否則易傷脾胃。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消暑去燥,就該 “三防四養

更多養生知識、請關注

​​

TAG: 小暑健脾消暑心火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