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中藥與食物的關係是――藥食同源。

大家知道,中醫治病最主要的手段是中藥和針灸。中藥多屬天然藥物,包括植物、動物和礦物,而可供人類飲食的食物,同樣來源於自然界的動物、植物及部分礦物質,因此,中藥和食物的來源是相同的。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有些東西,只能用來治病,就稱為藥物,有些東西只能作飲食之用,就稱為飲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東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樣也能當作飲食之用,叫做藥食兩用。由於它們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藥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龍眼肉、山楂、烏梅、核桃、杏仁、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們既屬於中藥,有良好的治病療效,又是大家經常吃的富有營養的可口食品。知道了中藥和飲食物的來源和作用以及二者之間的密切關係,我們就不難理解藥食同源的說法了。

中藥與食物的共同點

:可以用來防治疾病。

它們的不同點是

:中藥的治療藥效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藥勁大”,用藥正確時,效果突出,而用藥不當時,容易出現較明顯的副作用;而食物的治療效果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配食不當,也不至於立刻產生不良的結果。但不可忽視的是,藥物雖然作用強但一般不會經常吃,食物雖然作用弱但天天都離不了。我們的日常飲食,除供應必需的營養物質外,還會因食物的效能作用或多或少的對身體平衡和生理功能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這種影響作用就變得非常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並不亞於中藥的作用。因此正確合理地調配飲食,堅持下去,會起到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養生粥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養生粥源自中國千年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備受歷代養生家的重視,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飲食之一。粥不僅自身營養豐富,更是其他營養食物的絕佳載體。任何食物與粥為伍,都會變得親切溫暖,讓人百食不厭。。

喝粥養生好處多,早在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粥“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也”。宋朝著名詩人陸游甚至以為,食粥能長壽成仙。醫學界公認,粥能補益陰液,生髮胃津,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

生粥功效

粥可調節胃口,增進食慾,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它味道鮮美、潤喉易食,營養豐富又易於消化,實在是養生保健的佳品。粥的妙不可言,在於它介於飯、菜和湯三者之間。有飯的飽腹之功,有菜的美味爽口,也不乏湯的營養開胃。

粥既適合做早餐,也適合做夜宵,因為,粥中的澱粉充分地與水分結合,既提供熱能,又不乏大量水分,極易消化。早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喝粥使腸胃得到滋養,卻不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也不致導致肥胖。晚間喝粥,還能幫助睡眠,與喝牛奶有異曲同工之妙。涼夜喝粥,當滾燙熱和的粥從口中流到腹中時,全身無數個毛孔有如熨帖過一般,熱烈、暢快淋漓。食粥還可以輔助治療各種疾病,保健養生,使人延年益壽。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想面板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藥;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虛氣不足,桂圓煨米粥;要治口臭症,荔枝能除根;清退高熱症,煮粥加蘆根;血壓高頭暈,胡蘿蔔粥靈;要保肝功好,枸杞煮粥妙;口渴心煩躁,粥加獼猴桃;防治腳氣病,米糖煮粥飲;腸胃緩瀉症,胡桃米粥燉;頭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便秘補中氣,藕粥很相宜;夏令防中暑,荷葉同粥煮;若要雙目明,粥中加旱芹。”

煮粥妙法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煮粥的方式越來越多,家庭中高壓鍋、電飯煲、甚至微波爐都可承擔煮粥任務;而方法則通常用傳統的煮和燜。

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滾開,再改用小火將粥湯慢慢收至稠濃。粥不可離火。而且要求高的粥須一直用小火煨至爛熟。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燜法是指用旺火加熱至滾沸後,倒入有蓋的木桶內,蓋緊桶蓋,燜約2小時即成。此法做粥香味更加純正、濃厚。家庭中通常多采用煮法。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此外,花色粥的製作,還有以煮好的滾粥衝入各種配料佐料,調拌均勻即成的方法,如生魚片粥。也可以先將配料炒制,再加入高湯和水成湯,以之煮粥。

粥在製作時,應注意水要一次加足,煮粥一氣呵成,才能達到米水交融、柔膩如一的特點。

煮粥用的米既可先用清水浸泡5~6小時,然後下鍋,也可淘洗乾淨後直接下鍋。先浸後煮,可縮短煮粥時間,但浸泡易導致養分流失。

民以食為天:呵護健康,被人忽視遺忘的養身粥

若配方中有不能直接食用的藥材,則可先熬煮中藥成為藥汁,過濾掉沉澱後再加入米或面煮粥,或先將中藥研成粉末,再入粥與米同煮;若粥中的配料形體較大,應先進行刀工處理,再下鍋煮粥,以使粥稠味濃。

TAG: 煮粥中藥飲食食物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