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大家好,上篇我們聊到了《茶經》三之造中“茶”的採製環節,你想知道中國製茶工藝經歷了唐、宋、元、明、清直至今天三千餘年的歷史演變又有什麼變化嗎?那就和我一起去看看中國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吧!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在原始社會“茶”被當成植物類食物來源被人們發現、利用。我國西南邊境的“基諾族”

至今

仍保留著食用茶葉鮮葉的習慣。而“傣族”“哈尼族”“景頗族”等,則會把鮮葉加工成竹筒茶,當菜食用。加工方法是:先將鮮葉日曬或者放到鍋裡蒸煮,使葉子變軟,經搓揉之後再裝進竹筒,緩慢發酵兩三個月之後,茶葉變黃,這時候劈開竹筒取出茶葉曬乾,然後加香油浸泡,當做小菜來食用。有時將採集到的茶葉,曬乾、風乾備用;有時候也會把燙晾過的茶葉壓緊在瓦罐裡做醃茶食用。至今仍有少數民族保留著這種古老的製茶方式。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人們在長期食用“茶”的時期,對“茶”的藥用功能有了認識。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不少典籍描述了茶的習性。在這段時期,茶一方面當做食物,一方面被當作藥物。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西漢開始才最終作為飲料飲用。初步加工的餅茶仍有很濃的青草味,經反覆實踐,發明了蒸青製茶。即將茶的鮮葉蒸後碎制,餅茶穿孔,貫串烘乾,去其青氣。但仍苦澀味,於是又透過洗滌鮮葉,蒸青壓榨,去汁制餅,使茶葉苦澀味大大降低。唐代蒸青作餅已經逐漸完善。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宋代,製茶技術發展很快。新品不斷湧現。北宋年間,做成團片狀的龍鳳團茶盛行。

龍鳳團茶的製造工藝,有六道工序:蒸茶、榨茶、研茶、造茶、過黃、烘茶。茶芽採回後,先浸泡水中,挑選勻整芽葉進行蒸青,蒸後冷水清洗,然後小榨去水,大榨去茶汁,去汁後置瓦盆內兌水研細,再入龍鳳模壓餅、烘乾。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由宋至元,餅茶、龍鳳團茶和散茶同時並存,到了明代,由於明太祖朱元璋於1391年下詔,廢龍團興散茶。使得蒸青散茶大為盛行。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相比於餅茶和團茶,茶葉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保留,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夠濃郁的缺點。於是出現了利用乾熱發揮茶葉優良香氣的炒青技術。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經唐、宋、元代的進一步發展,炒青茶逐漸增多,到了明代,炒青製法日趨完善,其製法大體為:高溫殺青、揉捻、復炒、烘焙至幹,這種工藝與現代炒青綠茶製法非常相似。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在製茶的過程中,由於注重確保茶葉香氣和滋味的探討,透過不同加工方法,從不發酵、半發酵到全發酵一系列不同發酵程式所引起茶葉內質的變化,探索到了一些規律,從而使茶葉從鮮葉到原料,透過不同的製造工藝,製成各類色、香、味、形品質特徵不同的六大茶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青茶。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由於製茶技術不斷改革,各類製茶機械相繼出現,先是小規模手工作業,接著逐漸實現各道工序機械化。除了少數名貴茶仍由手工加工外,絕大多數茶葉的加工均採用了機械化生產。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製茶工藝的前世今生 ……

瞭解到茶的製作工藝後,那什麼樣的茶好?什麼樣的茶不好?該怎樣區分呢?《茶經》中又是怎樣描述的呢?下一篇將和您

一起去看

一看,感謝關注!

TAG: 製茶茶葉鮮葉團茶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