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實在太意外了,這些我竟然都沒有見過。”12月1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書畫”展廳,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理論研究部主任於洋看到宋人《輞川圖卷》及任仁發《飲飼圖卷》等書畫珍品時,非常興奮,每件作品都駐足良久。

的確,“中國古代書畫”展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從萬餘件藏品中,遴選出的52件作品,雖然數量不多,但每件展品都是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它們以時間為主線,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

這裡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中國古代書畫史的代表之作。下面,就請跟隨我們新一期的【雅昌帶你看展覽】,欣賞這些名作裡的筆法墨韻,以及它們在中國古代書畫史中的意義。

展覽共分為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明代的繪畫與書法和清代的繪畫與書法三個單元。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

展覽第一部分為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共展出作品6件。中國書畫的卷軸墨跡始於魏晉時期,由於年代久遠,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傳甚少。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輞川圖卷(區域性) 佚名 宋 紙本水墨 縱43。8釐米 橫955。5釐米

此次共展出3件宋元時期繪畫作品。一進入展廳,首先看到的是宋人所繪的《輞川圖卷》,將近10米全部開啟展出,極其難得。這件作品是根據唐代王維《輞川圖》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維《輞川圖》為藍本摹繪而成。輞川位於今陝西藍田,在唐時為詩人宋之問的別墅,王維於晚年隱居於此,《輞川圖》就是這一時期,王維在清源寺牆壁上所作的單幅畫。

在作這幅畫的時候,王維將詩歌、音樂、繪畫等全部藝術手段,都加註在畫上,開啟了後人詩畫並重的先河。王維之後,無數人以此為摹本創作《輞川圖》,尤其是明代董其昌等人把王維尊為南宗畫祖後,輞川也成了歷代文人心中的聖地。

此次展出的《輞川圖卷》以水墨筆法將輞川二十景繪於一卷。全圖山谷蔥鬱,雲水飛動,山水樹石皆筆力雄壯。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飲飼圖卷》 任仁發 元 絹本設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飲飼圖卷》(區域性) 任仁發 元 絹本設色

接下來就是元代任仁發創作的《飲飼圖卷》了。他是繼唐代韓幹之後又一位以鞍馬畫著稱的繪畫大師,但他的主業並非繪畫,而是元代著名的水利專家,書畫只是其政務餘暇之餘的消遣。此次展出的《飲飼圖卷》是其畫馬題材中極為精彩的一幅,圖中共有駿馬九匹,圉官四人,僧侶一人,描繪的應該是皇家豢養的名驥,表現了豢馬機構日常的工作情況。全圖造型精準,勾勒勁細,展現了畫家臻於成熟的繪畫技巧。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果熟來禽圖團扇面 佚名 宋 絹本設色 縱26釐米 橫25釐米

另一件宋人繪製《果熟來禽圖團扇面》,畫有一隻紅鸚嘴鳥立於折枝之上,旁有幾片殘葉掩映著幾顆熟透的果實,設色雅緻,工筆細緻,有典型宋代院體畫特徵。這件與故宮博物院藏宋代林椿《果熟來禽圖》及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代佚名《蘋婆山鳥圖》,在構圖與設色上均所差無幾,概為同本。

宋代書法突破晉唐餘韻,注重個性特徵和抒情寫意,逐漸形成“尚意”書風,將中國書法藝術發展推向新高潮;至元代,皈依晉唐以矯“尚意”流弊的古典書風出現,書法還與“文人畫”緊密結合,對後世產生了積極影響。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 趙構(1107—1187) 宋 絹本 縱24釐米 橫23。2釐米

展覽中有宋元時期書法佳作3件。宋高宗趙構《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抄錄了白居易《絕句代書贈錢員外》詩一首,是其退位後著意於“二王”時期的作品,為晚年佳作。宋高宗趙構,宋徽宗的第九子,自幼受父親影響,同樣嗜好藝術。紹興三十二年(1162)退位,“以書法為事”,對“二王”、智永、孫過庭等晉、唐法帖進行潛心研習,自成一家。學者方愛龍說:“歷代帝王中,純粹因書法而得後世認可的恐怕也只有趙構一人。”在短短一百五十三年南宋朝,流傳下來的帝王書跡,不過數十件。而高宗算是其中最多的,但流傳的獨立書跡,不足十件,由此可見這件作品的珍貴。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 文天祥(1236—1283) 宋鹹淳九年(1273) 紙本 縱36。7釐米 橫335。7釐米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 (區域性)

南宋名臣文天祥以忠義之名著稱,其書法作品傳世不多,目前所見傳世墨跡僅3件,此次展出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即為之一。該卷為文天祥38歲時所書,筆力迅疾,一氣呵成,與他同年所書《木雞集序卷》,可稱雙璧。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 趙孟頫(1254—1322) 元 紙本 縱29釐米 橫11。5釐米(每開,共二開)

展覽中元代名家趙孟頫作品《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是寫給外甥的一封家書,主要談及代濮潤之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書札以碧色紙寫就,書風出於“二王”,體現了趙氏對法書名跡的學習和推崇。由於此作不同於正式的書作和公文,整體較為隨意,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是趙孟頫中晚年行書上乘之作。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明代的繪畫與書法

展覽第二部分為明代的繪畫與書法,共展出作品16件。明代是中國書畫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早期,崇尚宋代院體畫風的宮廷繪畫與“浙派”流行於畫壇。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朱瞻基 《三封老喜圖軸》

這一部分的第一幅作品是由朱瞻基創作的《三封老喜圖軸》,作為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擅長書畫,常把自己的作品賞賜近臣。宮中畫師每呈作品,他都會一一觀覽加以評論,這使得明代宮廷繪畫於宣宗在位期間臻至鼎盛,其畫院堪與宋代抗衡。這件作品描繪的是一喜鵲回首立於湖石之上,三隻蜜蜂盤旋其上,石後襯以修竹、蘭草數枝。全圖粗中有細,勁健中含有工秀。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明憲宗調禽圖》軸 絹本設色 67×52。8(釐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是一幅明代宮廷畫家所繪的《憲宗調禽圖軸》,表現了憲宗皇帝在庭院中游玩的情景,既反映宮廷生活,又兼具帝王肖像畫性質。畫中,身著便帽常服的憲宗朱見深也許是打門球歸來,身後跟著一位捧球杆的綠衣太監,另一位藍衣太監則雙手舉著鳥籠,內有一隻小鳥,憲宗朱見深正在逗弄鳥籠中的小鳥。對於這件作品,很多人對為什麼身為明朝的皇帝還戴著元式的笠帽感到好奇,因為在明朝,元人的服飾依然在使用,尤其是這種元式笠帽,直至明朝晚期,各行各業人士都還在使用。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蕉巖鶴立圖軸》軸 呂紀 絹本設色 明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這件作品是宮廷花鳥畫家呂紀繪製的《蕉巖鶴立圖軸》,畫面由仙鶴、石頭、芭蕉組成,鶴有“一品鳥”之稱,芭蕉的葉子是植物中最大的葉子,“葉”通“業”,事業的“業”,寓大業有成。仙鶴又有延齡的說法,“鶴壽千年,以近其遊”,石以瘦、漏、透為最,寓長壽意。這件作品筆法工細、風格華美,屬典型的明代宮廷繪畫風格。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蔣嵩 《秋林讀書圖卷》明 絹本設色

至於“浙派”,此次展出的是蔣嵩 的《秋林讀書圖卷》。蔣嵩,從藝活動約在成化、嘉靖間,善畫山水人物,畫法宗吳偉,為浙派名家之一。這件作品採用二段構圖法,遠景群山疊嶂,近景繪松柏數株,樹下斜倚一高士,正捧卷觀讀,身後立一書童,抱手靜候。全面展現了畫家嚮往遠離塵世,追求閒適的生活態度。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沈周 《山居圖扇畫》明 紙本設色

明代中期,“文人畫”勃興,由沈周、文徵明等人創立的“吳門畫派”成為主流。其中作為文人畫“吳派”開創者的沈周,是明朝最具影響力的一位畫家,他一生飽讀詩書,吟詩作畫,卻並未應試科舉,始終從事書畫創作,並對當時的畫壇產生了重要影響。他的學生文徵明說:“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100個文徵明加起來,也抵不過他一個。”

此次展出的《山居圖扇畫》,畫面右側有一草廬立於巖岸之上,下有溪水,一高士正策杖徐行於小橋之上,全圖勾勒、暈染、皴擦兼用,畫面近於“粗沈”。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真賞齋圖卷 文徵明(1470—1559)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紙本設色 縱28。6釐米 橫79釐米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真賞齋圖卷(區域性)

作為沈周的學生,文徵明在畫壇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此次展出的《真賞齋圖卷》是文徵明為好友華夏(字中甫)創作的。華夏是當時著名的收藏家,收藏金石書畫四十餘年,鑑賞水平很高,時稱“江東巨眼”,他在無錫隱居時,曾在太湖邊修建了別院“真賞齋”。

文徵明創作的《真賞齋圖》卷現存有兩件,分別藏於上海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者一般認為二者均為真跡。藏於上海博物館的《真賞齋圖》卷為文徵明八十歲時所創作,此次展出的則是文氏八十八歲時所繪製的。兩件作品除了在構圖上存在較大差異外,國博展出的這件作品中出現了榻(即羅漢床)這一傢俱,並在榻之後放置了白紙屏風。據巫鴻研究,白紙屏風是惟一能夠免於大眾化的屏風,在14世紀六七十年代成為文人畫中的重要主題。這一傳統到了文徵明時代,才最終固定下來。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周之冕 《海棠棲禽圖扇面》 明萬曆二十四年 紙本設色

周之冕是吳門畫派的另一位重要畫家,活躍於萬曆年間,擅花鳥,注重觀察體會花鳥的種種動態,善用勾勒法畫花,以水墨點染葉子,畫法兼工帶寫,人稱勾花點葉法。所作花鳥,形象真實,意態生動,頗有影響。此次展出的《海棠棲禽圖扇面》畫海棠棲鳥小景,海棠花繁葉茂,兩中小鳥棲於枝頭,似在相互言語,頗具自然之趣。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董其昌 《北固山圖卷》 明萬曆三十六年 絹本設色

及至明代晚期,董其昌於文人山水畫另闢蹊徑,所創“松江派”佔據了統治地位;徐渭獨抒性靈,進一步完善了大寫意花鳥畫風;陳洪綬和曾鯨則分別開創了變形人物畫風格和墨骨暈染肖像畫技法。展覽中對以上名家名作均有展現。

其中《北固山圖卷》是董其昌與陳繼儒等人遊眺京口(鎮江)北固山後,于歸舟中憶寫之作。全圖取“平遠”、“深遠”之景,借黃公望披麻皴法表現山石,施以石綠、赭黃,樹木則多加點染。整件作品筆法分明,層次清晰,秀潤清新,韻味無窮。有意思的是,卷後還有董其昌的行書二則,跟圖畫並無關係,有推測是後人蒐集到他的圖畫和書法後,重新裝裱附上的。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徐渭《雜畫卷》明 紙本水墨

徐渭,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的創始人,“青藤畫派”的鼻祖。他曾向人說過:“吾書第一、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可就是他認為最沒有成績的一項技能,也讓後世幾百年的大師們望塵莫及。此次展出的《雜畫卷》是徐渭花鳥、人物題材的經典之作,分三段,分別描繪了芋葉拳石、萱花小鳥和高士乘舟。整件作品中,徐渭充分發揮寫意花鳥、人物的水墨特性,自由揮灑,水墨淋漓,對後世花鳥畫尤其是朱耷、齊白石影響甚大。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明陳洪綬的《攜杖觀畫圖》泥金箋 設色

陳洪綬,善畫花鳥人物、山水,人物尤工。形象古樸而頗見誇張。此扇面《攜杖觀畫圖》自畫其在蘇州獅子林作畫時的情景,人物高古,背景簡潔,造型生拙,用筆尖細、流暢,轉折、頓挫間充滿變化,墨色濃淡相間,風格古雅。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曾鯨畫像 陳範補景《菁林子像卷》 明天啟七年(1605) 紙本設色

曾鯨是明代著名的肖像畫家,他在人物畫創作中,融合了西畫技巧,創造了凹凸法,使肖像神情逼真,惟妙惟肖。對於這一畫法,從學者甚多,遂成“波臣派”。此卷中,菁林子閒坐於松柏之下,卷左一書童正蹲坐於溪邊洗硯,再結合畫中靈芝、磐石、古書等細節,我們可以瞭解到主人的品性與情趣。

明代書法繼承宋元帖學而蓬勃發展,姿態愈加豐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明初,書法直接師承元人,追求古人法度,“臺閣體”盛行。中期以後,鼎革浪潮掀起,重倡帖學本義,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寵最負盛名,形成聲勢浩大的“吳門書派”。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草書七絕三首詩卷 祝允明(1460—1526) 縱27釐米,橫215釐米

祝允明以詩文、書法名重當世,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他的書法博採眾長並自成一家,各體兼備,尤以草書最為世人推崇,人稱“明代草書第一人”。此卷草書自作《雜題畫景》、《山窗晝睡》、《題葑門外馬生東溪》七絕三首,均見於《懷星堂集》。謄錄同一捲上,或因其皆是題詠蘇州城之作。通篇筆勢奔放勁健,章法打破行距空間限制,具有強烈的視覺張力。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文徵明 《行書七律詩扇》灑金箋

文徵明,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而在文徵明的“四絕”之中,又以書法的造詣更高,而在他的各類書體中,尤精楷、行,與祝允明、王寵並稱“吳中三家”。此次展出的《行書七律詩扇》,是其自作七言律詩《乙卯元旦》一首。用筆圓轉而不乏骨力,字跡流美而不至甜膩,瀟灑秀逸而不失法度,溫潤和美,儒雅穩重,頗得晉唐書法的風致。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王寵《草書題畫詩扇面》明 紙本

吳門書派還有一位書法家不得不提,他就是王寵,萬曆時代最有影響力的鑑賞家王世貞曾指出,王寵書法之價值並不在於文徵明式的精麗,他之所以在吳門書派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乃因一種“拙”趣。此次展出的《草書題畫詩扇面》,以拙取巧,頗得“二王”筆意。

行書李頎詩卷 董其昌(1555—1636) 明天啟四年(1624) 紙本 縱26。4釐米 橫273。5釐米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行書李頎詩卷(區域性)

及至明代晚期,書壇呈現出兩種傾向,董其昌力求閒逸淡雅的審美情趣,而黃道周、倪元璐等書家以剛健奇崛為勝,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特徵。展覽中,董其昌《行書李頎詩卷》是其七十歲時錄寫唐代李頎《贈張旭》、《題盧道士房》的長詩二首,全篇“平淡天真”之氣貫穿始終。古淡散逸之美如清風拂面,令人心氣爽然。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張瑞圖《草書五言律詩扇面》

張瑞圖,擅長行草書,被稱為明末四家之一,留傳作品甚多。《草書五言律詩扇面》用筆以側鋒為多,轉筆較硬,橫畫突出,應為其晚年作品。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清代的繪畫與書法

展覽第三部分為清代的繪畫與書法,共展出作品30件。清代是中國書畫藝術集古今大成的時代,名家之眾、流派之叢、技法之新遠超前代。

清代繪畫延續元明以來“文人畫”傳統,追求筆墨情趣,風格技巧多變。清初畫壇復古與創新並存,崇尚復古的畫家以“四王”為首。展覽中王鑑、王原祁、王翬三人佳作均為摹古之筆。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王鑑《深山古寺圖軸》清順治十一年(1654)紙本水墨

清初四王當中,王鑑的仿古能力最為翹楚,他早年曾經得到過董其昌的親自傳授,其一生的畫業就是沿著董其昌注重摹古的方向發展。《深山古寺圖軸》是他中年仿元代吳鎮的作品,全圖面景繁密,皴法細密,用筆沉厚,墨氣淋漓,盡得吳鎮筆意。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王原祁《仿梅道人溪山煙靄圖卷》清康熙四十年(1701)紙本水墨

同樣受董其昌影響較深的王原祁,他的一生也多仿元四家作品,這件《仿梅道人溪山煙靄圖卷》就是他晚年的佳作。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王原祁補右春坊中允,奉命鑑定內府書畫真偽,有機會親眼見到宮中收藏的古今明賢書畫精品,使其眼界大開,為其繪畫創作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因此也就是在他60歲直至74歲去世的晚年時光裡,他的畫風蒼茫古樸,用筆愈加老辣生拙,可謂拙中藏巧,大智若愚,達到了其繪畫藝術的頂峰。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王翬《盧鴻草堂圖軸》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紙本水墨

《嵩山草堂圖》的原作者盧鴻,是唐代一個多才多藝的隱士,擅畫山水,以描繪隱居生活揚名,其中最著名者為《嵩山草堂圖》,是與王維的《輞川圖》同為山水畫名作,對後世影響極大。自宋元以來,以《嵩山草堂圖》為主題的山水畫層出不窮,其中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翬是現在所知創作《嵩山草堂圖》最多、用力最深的畫家。現在所見收藏於各地博物館的王翬所繪《盧鴻草堂圖》有七件,這件就是其中之一。

這件作品是 王翬63歲時畫的,他以俯視角度遠觀,草堂在畫面中央,中有一老者盤腿而坐,一書童侍立在前側。草堂前有小橋流水,一訪者拄杖攜童行走於橋上,有書童在小院中餵養仙鶴。草堂後側有女主人逗弄小孩,侍女在側。風格上,王翬所繪《嵩山草堂圖》,並非僅師承盧鴻和王蒙兩家,也受到李公麟和趙孟頫的影響,而在《嵩山草堂圖》系列作品中,王翬和很多文人士大夫一樣,在畫中表現出從入世到出世的超脫思想。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龔賢 《白雲錦樹圖軸》縱:183。5釐米 橫:47釐米 絹本、墨筆

清代畫壇中,銳意變革的代表當屬“金陵畫派”與“清初四僧”。展覽中有“金陵畫派”之首龔賢的《白雲錦樹圖軸》。龔賢,“金陵八家”之一,山水取法董源、米家父子、吳鎮及沈周等,其作品主要有強呼叫筆的“白龔”與強調積墨的“黑龔”兩種風格。此圖以俯視入景,兼用“平遠”、“深遠”、“高遠”之法,描繪了道家“煙霞仙聖”的景緻。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吳宏《仿元人山水軸》清 絹本設色 縱171。5釐米 橫55。3釐米

另一位“金陵畫派”名家吳宏的《仿元人山水軸》中,山勢呈S形,山腳枯樹屋舍錯落。畫家用筆勁峭,雖擬元人,但卻是自家面目。這件作品應是作者中年的作品。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展出的“四僧”畫作山水、花鳥俱全:石濤的《仿古山水軸》仿吳鎮山石筆法,展露畫家的獨特風格。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游魚圖軸 朱耷(1626—1705)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 紙本水墨 縱59。2釐米 橫41。8釐米

朱耷所繪《游魚圖軸》中大面積留白,上部繪一尾瘦魚,魚脊濃墨貫穿頭尾,魚眼一筆圈成橢圓形,靠近上眼眶處以重墨點睛,是朱耷典型的“白眼向人”畫法。圖下部繪水草幾叢,兩條小魚嬉戲期間,更突出上方白魚的孤傲之感。畫面構意造型新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清代中期,宮廷繪畫在皇室扶持下獲得較大發展,展覽中亦有多位供奉活躍於內廷的宮廷畫家及擅畫詞臣的作品。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唐岱《湖山春色圖軸》清 絹本設色

唐岱,康熙非常賞識的清代著名畫家,常召作畫,賜稱“畫狀元”。他的《湖山春色圖軸》為典型的文人意趣題材山水畫,遠山、草堂、院落,構成了一個文人嚮往的世外桃源之景。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錢維城《雲泉松塢圖軸》清 絹本設色

畫苑領袖錢維城,乾隆十年狀元,官至刑部侍郎,後學山水,經董邦達指導,遂成名手,供奉內廷,並深得乾隆帝寵信,經常隨駕出巡。《雲泉松塢圖軸》以高遠法構圖,依山的曲徑、山間的茅屋,暗示高人隱居於此,全幅筆墨沉厚、氣韻渾穆,體現出畫家風貌。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金廷標《虎溪三笑圖軸》清紙本設色

清宮廷畫家金廷標,擅畫人物,在供職十年間,創作了八十餘幅作品,多屬人物故事,這件作品就是其一。舊傳東晉高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陶淵明)、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三人大笑而別。《虎溪三笑圖軸》表現了儒釋道三人相談甚歡的場景。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鄒一桂《芙蓉雙鷺圖軸》清 紙本設色

鄒一桂著意花鳥,所繪《芙蓉雙鷺圖軸》畫法輕快,調色淡雅,是典型的清代宮廷繪畫。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弘旿 《閱武樓閱武圖卷》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紙本設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大閱兵時,樹林中都佈滿了崗哨(圖為清朝乾隆二十八年大閱兵場景,清弘旿繪《閱武樓閱武圖卷》區域性)

宗室畫家弘旿的《閱武樓閱武圖卷》則表現了乾隆帝弘曆於西郊閱武樓閱武的真實場面。弘旿即參加了此次閱兵,並繪製了這件作品。清代自康熙至道光年間,曾多次舉行閱兵。每次儀式都按一定規模進行,官兵、器械、旗幟、槍炮、金、鼓等各有定數。清代宮廷繪畫中有許多紀實作品,描繪重大政治軍事事件和典禮活動,具有重要歷史價值,該卷即是其一。

與此同時,“揚州畫派”名家在創作上不拘古法、標新立異。展出的“揚州畫派”名家華喦《水西山宅圖軸》和李鱓《五松圖軸》均為詩畫結合之作。

華喦,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人物、山水、花鳥、草蟲,風格上力追古法,寫動物尤佳。《水西山宅圖軸》以是全景式構圖,受“元四家”中王蒙細密的風格影響比較大。在畫中,一高士正臨溪觀景,畫上題詩則表明畫家對理想世界的嚮往。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李鱓《五松圖軸》清乾隆九年(1744)紙本水墨

李鱓,清代著名畫家,“揚州八怪”之一。康熙年間曾任職內廷,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遭忌離職。李鱓繪畫書法俱佳,《五松圖》與畫上所題《五松歌》為其一生多次繪製書寫的題材,圖書五株古松姿態各異,佈置講究,用筆蒼勁,潑墨淋漓,展現了藝術家鮮明的畫風。

至清末,活躍於上海地區的“海上畫派”,顯示了“文人畫”向世俗化發展的新趨勢。此次展出了“海上四任”之一任頤的《梅雀圖軸》和吳昌碩的《玉堂風格圖》,體現了“海派”畫家雅俗兼善的新風貌。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左:任頤《梅雀圖軸》右吳昌碩 《玉堂風格圖》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任頤《梅雀圖軸》(區域性)清光緒十九年(1893)紙本設色

任頤,即任伯年,清末著名畫家,與任熊、任薰、任預並稱“海上四任”。任伯年的繪畫發軔於民間藝術,技法全面,山水、花鳥、人物等無一不能。重視寫生,又融匯諸家法,並吸取水彩色調之長,從而形成兼工帶寫,明快清新的格調。這件作品繪一紅梅,迎寒綻放,以遒勁的筆法將梅花的傲骨展現得淋漓盡致。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吳昌碩 《玉堂風格圖》(區域性) 1924年 紙本設色

吳昌碩,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後海派”代表,與任伯年、蒲華、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後的高峰”。

《玉堂風格圖》繪玉蘭兩枝,一高一低,玉蘭枝幹以頓挫筆法完成,凝重幹練。花與枝於濃淡有別,墨色蒼潤,崢嶸俊秀。下方盛開的牡丹同玉蘭枝幹交叉,行筆不重卻富於變化。玉蘭之潔白和牡丹之嫣紅相互對比,相映成趣。

清代書法以帖學的逐漸衰落和碑學的乘勢崛起為趨勢。

明清之交,遺民書家王鐸、傅山等人個性鮮明、獨樹一幟。展覽中王鐸、傅山作品為綾本和絹本縱式條幅,筆勢綿延不斷,氣勢浩蕩不絕,自由狂放之感更加突顯。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左)王鐸 行書臨蔡襄貼軸 清 綾本(右)傅山 草書 《題贊血寫》軸 絹本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傅山 草書 《題贊血寫》軸(區域性)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左)王鐸 行書臨蔡襄貼軸(區域性)

王鐸,曾任南京禮部尚書,崇禎帝自縊後,於順治二年降清,為當時職位最高的投降官員。他的行草以二王書法為宗,畫風奇而不怪,狂而不野,脫古而出新。此軸行書臨寫宋人蔡襄書帖,字型結構左右開合,筆畫凌厲,具有較強的個人風貌。

傅山,明清之際道家思想家、書法家、醫學家,被認為是明末清初保持民族氣節的典範人物。此軸草書,書風支離奇崛,線條動態十足,從中表達出傅山狂放不羈的情感。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玄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弘曆《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因康熙皇帝喜愛董其昌,書家皆以董字為尚;而乾隆皇帝對趙孟頫的欣賞,又使“崇董”變為“尚趙”。此次展出了玄燁與弘曆分別用楷書和行書抄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冊。清代帝王多信奉佛教,祖孫二人都曾多次抄寫此經。玄燁的楷書是其六十八歲時所書,穩健老成、筆致敦厚,既帶有董其昌書法的“生拙”意味,又彰顯一代雄主的帝王氣韻。弘曆的行書則保持了他一貫的風格,筆劃秀麗,端莊圓潤,雖饒承平之象,終少雄武之風。

清代中期,納碑入帖、力圖變革的書家也日趨增多,“揚州畫派”諸家堪稱代表。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隸書週日章傳軸 金農(1687—1763) 清雍正八年(1730) 紙本 縱175。4釐米 橫91。7釐米

展出的金農《隸書週日章傳軸》通篇取法漢碑,又參以己意,已露“漆書”端倪,乃金農中年之作。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黃慎《草書七言律詩軸》

黃慎《草書七言律詩軸》,點畫紛披,結體疏落,堪稱其書風代表。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與鄧石如並稱,“啟碑法之門”伊秉綬的《行書小園梅花詩軸》,其行書點畫細瘦,體勢疏朗。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行書節錄《漢書·敘傳》軸 何紹基 縱141。8釐米,橫72。8釐米 清 紙本

何紹基為兼善諸體的碑學代表,初學顏真卿,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所展《行書節錄〈漢書〉軸》結字平直,下筆遒勁,雖靈動不足,但勝在力量感,為其晚年變法的典型之作。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康有為《行書五言聯》清 紙本

康有為首倡北碑,其《行書五言聯》吸收魏碑用筆及體勢,筆畫平長,筆力峻拔。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國博52件稀世之作 一部中國古代書畫簡史

“中國古代書畫”展現場(攝影:餘冠辰)

展覽最後還展出了一批造型獨特、製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不僅顯示了文房用具與書畫創作的密切關聯,而且豐富了展覽文物種類。同時,展覽將透過定期展品輪換、改陳設計等方式,推動館藏文物不斷走出庫房、走上展線,讓文物活起來,提升觀展體驗,努力做到常展常新。

TAG: 紙本圖卷作品設色圖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