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揚之水老師的書籍,我第一本看的是寫古代家居系列,叫《終朝採藍》。揚之水古代器物——“古董”研究,實實在在涉及了考古學研究,文獻學研究,文學研究,工藝美術史研究,歷史學研究,有的甚至涉及政治經濟學研究,等。所以,大家看過上述揚老師研究案例,覺得其考據過程是否很精彩,很美妙呢?

揚之水老師的書籍,我第一本看的是寫古代家居系列,叫《終朝採藍》。第一次接觸時候便喜愛有加。覺得自己和她有“心靈感應”,肯定屬於同類人,同一個“國”的那種感覺

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一般來說,我將圖書(學者)大致分兩類,要麼文字邏輯嚴密,學術性強。比如:《宣和博古圖》。要麼,文字美麗,但略缺乏實證,純粹個性觀點。通常後者比較受市場歡迎,因為後者讓人讀來情緒輕鬆,不費太多腦力。而將前者優勢與後者風格,能結合比較到位的,目前我只“看見”了揚之水。(可能陸續會發現更多兩者兼具學者)之前讀了沈從文先生的《花花草草罈罈罐罐》,相較之下,個人還是覺著揚之水的研究更勝一籌。

我以為這是一種學者的“與時俱進”。嚴謹的“科學性”學者,應盡力做到將自己“寶貴”研究果實,以一種語言“優美”、“易讀”的方式展示出來,使更多人有機會發現這些“果實”,從而學到高價值常識,有效實現人文知識最大化傳播。

那麼,什麼是“高價值常識”?這裡指:一種客觀事物發展,我們不僅要知道“最後結論”,我們還需儘量瞭解導致結論的“前因”,以便獲得較為全面的通識。我們周圍總有些人,他們對某某事情的觀點,聊起來很嗨的,通常能很流利地表達出來。但問他們為什麼堅持這種觀點,回答總是:“某某人說的呀,嗯,還是很有道理”。他們表示贊同。。至於為何贊同?好像從沒有認真思考過!實際上,這個世界一直流行著成人世界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

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青釉弦紋三足爐

然而,在這裡,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閱讀揚之水的書籍,你能獲得的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她為讀者解答了很多古代器物(實物)可靠來歷,真實發展,以及為何能呈現出“今日”的模樣。這是很了不起的一種學問與本事。

揚之水學術研究,在“微觀”層面上對每一類具體器物(實物)進行全面考據和探索。與那些歷史文化學者,從宏觀文化脈絡進行的人文科學假說論證很不一樣。揚之水古代器物——“古董”研究,實實在在涉及了考古學研究,文獻學研究,文學研究,工藝美術史研究,歷史學研究,有的甚至涉及政治經濟學研究,等。需要如此廣泛跨學科的學術背景,其綜合學術要求對一個學者來說不可謂不高。而她都能恰如其分地做到位,真可稱之為大學問家了。

比如,她在研究宋朝花瓶時,就進行了相當全面彙總與分析,讀來令人信服。不“虛構”,不“想象”,不“浮躁”,給出一個很接地氣的器物研究“報告“。我們在此舉一個案例,觀察揚老師如何研究宋朝的花瓶。如下。

揚老師的一個研究成果是:宋代花瓶在設計樣式上沒有創新。宋朝從以前歷代瓶子樣式中選擇了幾種造型優美的,然後將其用途固定下來。大致分兩種:一種用來裝飾廳堂的大花瓶,以盛裝糧食的食瓶造型為多。另一種用來佈置於几案的小花瓶。款式樣式多取自上古商周青銅禮器(彝器)。

針對上述研究成果,揚老師提供的相關考古史料和分析:

關於小花瓶

:“四川遂寧金魚村窖藏”。在這個窖藏裡,龍泉窯各種小瓶佔多數,膽瓶,瓜稜瓶,貫耳瓶,管耳瓶,弦紋瓶,這些高度都在十幾釐米的小瓶,正好有著適宜几案陳設的尺寸。此外,窖藏裡還有精緻青瓷小香爐,該香爐也經常出現在宋朝詩歌裡。這種造型的小香爐與前面提到的各種小花瓶,構成宋朝人常見的几案陳設組合。揚老師總結說:該出土窖藏集中體現了宋朝的雅尚,“可以視作記述了宋代瓶花故實的一批珍貴標本”。

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貫耳瓶 青瓷

關於大花瓶:

用作插花的大瓶,高度多在三四十釐米,或者更高一點。這種大瓶,經常出現在北方遼金墓葬磚雕或壁畫上,比如河北的宣化遼代墓葬,山西的平陽金墓,等。最重要的一個考古證據有:湖南益陽縣濘湖出土的一件北宋青瓷大瓶,高42釐米,此瓶肩頸處有陰刻“熙寧五年花缽”六個字。這是最為確鑿的關於大瓶,專門作為“花瓶”用途的宋朝文物。

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磁州窯梅瓶

所以,大家看過上述揚老師研究案例,覺得其考據過程是否很專業,很嚴謹呢?作為讀者,我們若購得她的書,不但覺得值了,而且,超值。(沒有廣告意思噢,哈哈哈。)

在此我分享一些自己的讀書體會:閱讀揚之水的書,猶如跟著她本人去古代世界“遊學和旅行”。“看古人如何生活”,不僅是非常難得的精神“旅程”,以及心靈體驗。而且,有助於解答“我們是從哪裡來”的那句終極哲學之問。

其實,最具價值的是這一條:建立多維思考模型,培養獨立洞察能力

——如果能掌握揚之水老師的治學精髓,借鑑跨學科之學問,實踐多維度論證,我們將能“看見”古代世界的更多“真相”,那些跟我們從前想象完全不一樣的那種“真相”。

揚之水先生,我已將其視為精神上的學術導師。其嚴謹治學,其“真知灼見”令人佩服之至!

揚之水“宋代花瓶”研究,考據過程很嚴謹,令人折服

《梅竹雙鵲圖》

1 本文參考揚之水先生文章《宋人與花與香與瓷器》。時間:2022-05-22,微信公眾號——古代藝術

TAG: 揚之水研究花瓶老師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