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最近,看到一條揪心的新聞:

敦煌壁畫變得像酥團一樣。

紮根大漠近60年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說出守護敦煌壁畫不為人知的困難:

“敦煌壁畫年老多病,顏料層可能會一片片翹起,逐漸變得酥軟像酥團一樣,甚至開門聲大一點都會掉落…”

此前就有中外專家預估,整個敦煌寶庫將會在

未來50年到100年內將湮沒黃沙中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莫高窟,對於愛旅行的人來講,似乎是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讓石窟壁畫面臨著很多問題。

由於人體撥出的二氧化碳會迅速潮解壁畫中的鹽鹼而加速壁面的酥鹼、起甲及顏料粉化而剝落。

再加之,莫高窟地處沙漠乾旱的惡劣環境中,風蝕和沙塵更是加速了窟內壁畫的惡化。

因此,石窟壁畫修復是一件與時間賽跑的工作。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曾經有前往的遊客不聽規則,拍照碰觸,科研講解員立即高聲呵斥,整個人氣得發抖。

有人不理解,不過是拍個照而已,至於嗎?

要知道莫高窟採取門票限量,並且需要提前預約的制度,洞窟觀賞時不允許用手機、相機。

為了保護洞窟壁畫,敦煌研究院對每一個洞窟進行實時監測溫度、溼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氣滲透率,一旦有害物質超標,洞窟會立刻關閉。

為讓文化瑰寶得以永續利用,這群守護者每日都在爭分奪秒,與不可抗因素放手一搏。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敦煌”

“敦煌”這個名字,透露著華麗和神秘的味道。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一提到敦煌,腦海裡總會浮現沙漠、戈壁、烈日、蒼涼之景。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大漠孤煙,長風古道、金戈鐵馬、商賈駝鈴……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昔日遙遠的邊塞,如今廣袤依舊。

那裡有兵戎相見的悲歡離合,也有和平年代的盛世繁華。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若不是來到敦煌,可能很難理解鬧市和大漠就在一線之間。

看了這樣的敦煌,方才明白,真正的靜謐,根本不需要逃離都市。

此所謂,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這一本記載千年之久的書,即便在著迷於它的人,也只能讀懂一二。

不如做一場穿越千年的夢,夢迴車馬往來的絲綢古道,細讀那鬼斧神工的壁畫語言。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莫高窟

莫高窟在我國佛教和歷史文化,都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就像餘秋雨寫的那般:

看莫高窟 ,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窟內壁畫雕像,圍繞著佛的世界展開。

滿壁風動,天樂長鳴,花雨漫天,清歌妙舞。

耳聞了它的輝煌盛大,目睹了它的不幸和滿目瘡痍,不由得心情變得複雜。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鳴沙山

若不是來了鳴沙山,你大概想不到,看沙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

遠眺,一道道沙峰如大海中的金色波浪,氣勢磅礴,洶湧澎湃。

細看,每一座山坡上的沙浪都像是被賦予了生命,宛如輕波盪漾的漣漪,時而湍急,時而潺緩,跌宕有致。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遊玩鳴沙山其實有很多種方式。

可以騎駱駝到沙丘上去玩沙,傳說從鳴沙山上滑沙而下,可以聽到轟隆的巨響,像打雷一樣。

或是坐在沙山之上靜靜等待天黑,夕陽漸漸染紅了整個天空,俯瞰那一抹清泉,感受著大自然帶來的震撼與魅力。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月牙泉

月牙泉被鳴沙山包繞。

木質的閣樓間有連廊相連線,組成一個小院落。

柔情的月牙泉和精緻的小院落,給粗獷的沙漠點上一點柔美。

這也正是,為什麼說這裡的大漠跟別處不太一樣。

水火不相融,但只有水能把火變得溫柔。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夜幕降臨,月牙泉的魅力值依舊不減。

圍湖的點點燈光亮起,在黑夜中勾勒出它的形狀,就像是天上的那一彎月牙墜落在這一片大漠之中。

很難不為眼前這一幕動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玉門關

敦煌,處處不寫著故事,但是處處是故事。

千百年來歲月的侵蝕,玉門關早已損失了當年的樣貌,也沒有了兵馬喧囂。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一排排枯牆,廢棄殘留的方城,孤立在黃沙之上。

站在熾熱的砂石之上,用眼觀景,用耳聽風,油然而生一種衝擊心靈的殘缺美。

遙想過去無數的將士征戰沙場,長眠於這戈壁大漠,金戈鐵馬的烽煙歲月已經過去,留下的只有已逝的痕跡 。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雅丹魔鬼城

從玉門關再往西就是神秘的羅布泊。

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一群雅丹怪石的出現顯得突兀詭異。

想當年這裡是通往西域的繁忙關隘,現在只剩茫茫沙海在風中低吟。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它的“魔”不是說說而已。

首先,因為地上有磁石,所以指南針在這裡就像失靈了一樣。

其次,這裡大概是唯一一個所有前來的人都希望遇到個大風天的地方。

因為,千年形成的獨特景觀,每當大風颳過時,尖厲的勁風就會發出恐怖的嘯叫,猶如千萬只野獸在怒吼。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陽關

陽關和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交通的門戶。

地處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

在陽關故址碑前極目四望,除了風的怒吼,再聽不到別的聲音。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乾枯的草坨被沙土淹埋,若隱若現,細軟的沙粒踩上去柔柔軟軟的。

綠洲上的那排白楊引人注目,如同一堵綠牆,用盡自己的所有力氣,守護著這片土地。

點點生機,讓人想象起這片土地上也曾經有過喧鬧,也曾經發生過歡樂。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是1987年拍攝歷史片《敦煌》時仿造宋朝沙州古城建設的。

雖然是出自現代的手筆,但絕對影響不了古城的古韻的情致。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古城面積不大,半天時間就能仔仔細細逛個遍。

走在其中,有種地域穿梭的神奇感覺。

但值得一提的是,古鎮裡有服裝道具可以租賃,用來拍一部自己的大片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胡楊林

說到胡楊林,人們往往想起額濟納旗,實際敦煌的胡楊林毫不遜色。

金秋十月,敦煌胡楊林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秋風刮過,胡楊林沙沙作響,金海蕩起波浪,胡楊林的倒影若隱若現。

此時的胡楊林,正美得囂張。

三千年的守望,只為等你到來。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敦煌味道

不瞭解敦煌的人,對這裡最大的一個誤解就是:

這裡也就只有歷史和沙漠吧。

殊不知,從敦煌壁畫到藏經洞出土的各種文書中,關於敦煌飲食的畫面記載,是何等燦爛豐富。

現如今,漫步在敦煌城,隨處可見傳承百年的飲食名店,品嚐到傳承千年的敦煌美食根本不是什麼難事。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首先,最出名的

驢肉黃面

,每一根勁道的麵條都裹著濃郁的醬汁。

而且,你幾乎能在每一張桌上看到,他們都搭配上一杯杏皮水來解膩。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吸足了濃稠湯汁的

胡羊燜餅

,餅比肉還好吃。

像寬面一樣的餅子講究薄,筋,光,蘸著湯汁吃,真的不要太入味。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要不說敦煌人愛吃麵食,會吃麵食呢。

清酸可口的

漿水面

,不同於上面幾種麵食的口味,酸酸的清湯在夏天吃特別開胃。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最愛在冬天來一碗湯鮮味美的

羊肉粉湯

熱乎乎,鮮靈靈,一碗下肚,從頭到腳都暖和了。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滋滋冒油的

烤全羊

絕對是硬貨。

建議每一個來到敦煌的人,都一定要嘗試一下這種大西北豪放的吃法。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如果同行的人少,一隻烤全羊吃不完,那就嚐嚐

手抓羊羔肉

吧。

這種烹飪方式就像是一張白紙,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羊肉本身的味道,一口下去,一點也不羶,泛著奶香的羊羔肉簡直太香了!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還有,濃濃戈壁味的

沙蔥炒雞蛋

,你只能在這裡吃到。

沙蔥脆嫩,營養價值特別高,再加上香醇的蛋香,消化不好的人一定要吃。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酒足飯飽後,再來一杯

牛奶雞蛋醪糟

吧。

敦煌式甜品,就是奶奶的,又帶著些許衝勁。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在敦煌的日子,一定要把夜晚留給夜市。

作為敦煌第一大的夜市,沙洲夜市每晚都擠滿了來這裡一飽口福的人。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大飽口福之後,再帶上一些果乾回去,這也是敦煌的一大特產。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要解讀中華文化,必須先解讀敦煌文化。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000多年來,它的聲音從未停歇。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都說昏黃的色調,給予了敦煌厚重的歷史感。

但在旅行菌心裡,敦煌比任何地方都更加斑斕。

敦煌,一個正在死去的地方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TAG: 敦煌壁畫胡楊林大漠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