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2020年6月,水果連鎖企業百果園籌劃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不過,五個月後放棄港股上市,改而衝擊A股市場,然而最後也是無疾而終。

資本市場門口輾轉徘徊兩年,目標難定,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今年3月,百果園再次衝擊資本市場,又將目標轉向了港股,並於本月正式遞交招股書。

然而就差臨門一腳,百果園翻車了,這又為其上市之路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也讓這家國內最大的水果連鎖企業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以及如此急於上市,背後又是什麼原因?

丟了根本,再衝擊IPO遭致命一擊

作為一家水果零售企業,食品安全無疑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也是其社會責任與底線所在,但在上市的重要關口,百果園卻因食品安全翻車了。

近日,有科普博主釋出影片稱,暗訪了百果園門店,發現涉事門店把變質水果做成果切,發黴的蘋果也不理不問,繼續售賣。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根據爆料內容,百果園涉事門店甚至還有水果放了一個多月仍在售賣。

店員表示:“這個才放一個半月沒事的,都沒人管的,有些門店放了兩三個月都還在賣的。”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隨後,百果園釋出致歉宣告,該事件也很快衝上熱搜。

在大多數消費者眼裡,提到百果園,首先想到的是“貴”,但用貴來換品質,很多消費者都是願意買單的。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但現在看來,所謂的品質顯然打了大大的折扣。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根據百果園的迴應,涉事門店存在將水果違規分級、售賣隔夜水果、故意躲避總部檢查相關問題。

從這條迴應可以看出,門店的經營和總部的規定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就是說,在門店的經營過程中,存在嚴重與總部博弈的情況。

當然,這一回應也透露出,百果園對門店的管理非常混亂,且還採用非常傳統的檢查模式,也就是說門店可以透過躲避的方式躲開總部的檢查。

此外,這個混亂也不僅體現在管理上,還體現出百果園缺少供應、庫存等方面體系化的的管理模式。

根據爆料內容,百果園門店員工表示:“我們是不允許賣隔夜水果的,比如夏天的半切西瓜,需要在(晚上)9點進行日清,如果被抓到(隔夜售賣),第一次罰款500,第二次就罰1000。但現在天氣冷,可以將當日沒賣出的瓜藏起來,下次去總部培訓時,就說沒有賣過隔夜瓜。”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從這段陳述,我們也不難看出,百果園在門店方面的管理流於形式,一句我沒買過隔夜瓜,就OK了?難不成加盟店會在總部培訓時我買了隔夜瓜,你來罰我吧!

而一旦存在上述情況,我們很難相信這是個例。

在影片爆料中,門店員工宣稱“吃出問題反正也不關我的事啊,誰賣出去的算誰的事”、“其他門店比咱們放得還久,有些放兩三個月”。

在黑貓投訴平臺,百果園投訴量高達千條,關於果切質量問題也是投訴重災區。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當然,除了果切問題的投訴,百果園其他品類質量問題的投訴也不在少數。同時,在微博等社交平臺,關於百果園貴、品質差的討論也非常密集。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5月8日,百果園遭到上海市消保委點名,上海消保委認為,近年來,很多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都與加盟店相關。品牌不能一味追求擴張速度,而疏於對加盟店的管理和監督。消費者依法享有知情權,門店是否屬於加盟店是涉及商品與服務質量的重要資訊,品牌方有義務向消費者明示。

對於一家水果食品經營方來說,食品出現質量、安全問題,必然將失去消費者信任,因為“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大於天”,食品安全是企業經營的根本。

百果園作為國內最大的水果零售連鎖企業,也作為水果零售品牌中品質的代表,在質量、安全方面翻車,又如何讓消費者持續相信貴的就是有品質的呢?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加盟店佔比超99%,問題難解!

百果園於2001年餘惠勇、徐豔林夫婦創立,在2002年開出第一家門店,截至2021年年底,百果園線下門店數量超過5351家。

想必這也是夫妻店逆襲的的標杆案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百果園5351家門店中,其中加盟門店數量5336家,佔比超99%;自營門店僅有15家。

但加盟是一柄雙刃劍,在可以快速擴張,擴大規模化的同時,管理也是最大的難題。

品牌方需要追求極致的口碑來或缺消費者信任,持續引入加盟方擴大規模、賺更多的加盟費或者銷售分成;而加盟方則要追求極致的利潤,在大多數情況中,這兩個極致,必然會產生矛盾。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在加盟店與品牌的持續博弈中,管理的難題,會讓真正的業務經營水平、服務質量持續惡化。

據瞭解,百果園的加盟模式類似於海底撈,百果園不出資,不佔股,店長為投資主體,同時百果園不收加盟費,只參與利潤分成,即門店利潤的30%。

但是各項嚴苛經營標準下產生的損失,則需要店主去承擔。比如百果園有口皆碑的的三無退貨標準,圈粉無數。

但根據據百果園2019年釋出的退款資料報告顯示,當年發生的“三無退貨”訂單數及涉及金額約佔0。5%,這部分錢由百果園和加盟門店各承擔50%,而當年百果園單店單日營業額僅為8219元,總利潤率低於5%。

再如類似錢大媽的日清模式,也在消費者層面賺足了口碑,但由此帶來的虧損也由加盟商承擔。那麼變味的果切就成了店主“求生”的必然。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所以一定意義上來說,百果園此次事件,是偶然,也是必然。從消費者的反映來看,百果園的口碑確實是在變差的。

被資本“裹挾”的擴張,把百果園帶歪了?

從夫妻店,到全國最大的水果連鎖店,百果園自然是商業領域的標杆之一。

但這背後少不了資本的助推。

2015年,百果園引入大量的外部資本,包括天圖資本、廣發信德、前海互興,拿到4億元規模的融資。

也在這一年百果園上馬了擴張的加速度,一是業務上的,二是資本上的。在門店方面,2015年5月,百果園擁有1000家線下門店,到了2021年底,這一資料突破5000家。

在資本方面,公開資料顯示,從2015年至2020年百果園多達8次的融資。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拿錢拿到手抽筋!據媒體報道,2016年,百果園餘惠勇提出“2020年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的目標。

有了承諾,就需要給背後資本交差的。所以,不斷地擴張門店以及謀求上市就成為百果園重要的兩件大事。

但是現在看來,萬家店也只開了一半,營業收入方面,2021年為102。89億元,和400億的目標還差得遠,那麼上市相對來說成為較容易解決的一件事,也是不得不解決的一件事。

於是兩年三次衝擊資本市場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是,資本市場會買百果園的賬嗎?我們需要去進一步瞭解百果園的業務實況。

資料顯示,2019年-2021年,百果園營收分別為89。76億元、88。54億元和102。89億元,其中來自加盟門店的收入分別為76。87億元、73。03億元和81。25億元,佔比分別85。6%、82。5%和81。3%。

雖然營收可觀,但從利潤角度來看,百果園實際上不怎麼賺錢。

百果園再衝擊IPO,卻被自己絆了一跤!

資料顯示,同期,百果園的淨利潤分別為2。48億元、0。46億元和2。26億元,利潤率分別僅為2。8%、0。5%和2。2%。

除此之外,百果園的營收高度依賴於新鮮水果的銷售,在2019ni年-2021年新鮮水果銷售在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分別為96。5%、96。4%和95%。

當然,更重要的是,在社群團購等新模式的快速滲透中,以及叮咚、盒馬等綜合性生鮮新零售平臺的快速滲透後,百果園還面臨著來自各方的競爭壓力,且從業務多元化、渠道多元化角度來看,百果園都沒有優勢可言。

資料顯示,百果園線上渠道及其他業務在2019-2021年收入分別為0。33億元、2。79億元、3。26億元,在總營收佔比分別為0。4%、3。2%、3。2%。

同時,作為一家水果食品零售企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是非常大的事故,這不僅會直接影響業務經營,還必然影響其IPO,面臨再一次折戟的可能。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號

編輯|譚松

TAG: 果園門店水果202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