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極致技藝讓宮廷餑餑飄香百姓家

細篩兩遍的麵粉質感細密,使用搓、揉、疊等多種手法制作麵皮,力道輕柔,使油與面充分融合。包餡、封口、壓模……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恰到好處的烘烤,讓棗泥、麵粉與配料在高溫中相互滲透,開箱之時,一縷濃香瀰漫散開。在天津市河東區的祥禾餑餑鋪老店裡,一位老師傅正在製作貴妃餅。

精益求精|極致技藝讓宮廷餑餑飄香百姓家

餑餑,是明清宮廷麵點的統稱。如果為中式點心著一部編年史,“餑餑”亮相的時間並不算早,但一定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祥禾餑餑鋪”創始於1912年,至今已持續傳承百餘年,“祥禾餑餑鋪”用四代人的堅守,傳承中式點心的製作技藝,並透過不斷地改良和創新,讓宮廷技藝飄入尋常百姓家。

百年傳承 始於匠心

祥禾餑餑鋪的點心製作技藝有著嚴格的工序,從和麵、開酥到包酥,這些工序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每一步都是對面點師傅的考驗。其中,皮薄且酥,是製作棗泥卷的標準之一,為了這層層酥皮,一團面要用到搓、揉、蓋、甩數種手法,在手和麵接觸的過程裡,全靠師傅多年的經驗和不斷錘鍊的手藝,把握好溫度和時間才能讓棗泥卷餡料的醇香和“翻毛飛雪”的酥皮相契合。祥禾餑餑鋪第四代傳承人在談及點心製作時說道:“麥子作為一種農作物,在不同的季節會收穫到不同口感的麥子,這種細微的區別需要製作人靠手感和手法來感知調節,最終要用手的溫度找到面和油脂之間平衡的狀態”。正因如此,祥禾餑餑鋪在關鍵技術環節依然堅持手工製作,在糧食與味道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精益求精|極致技藝讓宮廷餑餑飄香百姓家

百年來,祥禾餑餑鋪透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延續著古法。在祥禾傳習手藝,第一關就是要學會包貴妃餅,正宗祥禾貴妃餅的酥皮入口即化,要做到這一點,包制要求在8秒內完成,且手心不能接觸包皮。在談到祥禾如何以高品質堅守百年時,祥禾餑餑鋪第三代傳承人楊鴻年表示,做點心最重要的就是憑良心去做,點心不僅僅是一口吃食,更是歷代傳承人獻給大家的一份心意。

以品質求創新 引領年輕化賽道

為了更好地迎合當下的消費偏好,近年來,祥禾餑餑鋪在傳統中式糕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良,在“變”與“不變”之間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如在端午節期間推出的“五毒餅”,是以歷史典籍為參考,以蓮子和木耳為內餡,外皮用五毒花紋做點綴,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巧妙地將端午習俗傳遞給當代年輕人。除了以節日為出發點研發創新,祥禾餑餑鋪在節氣時令上也下足了功夫。重陽節吃九陽糕是民間習俗之一,為了同時滿足年輕人的口味和崇尚健康的養生理念,祥禾餑餑鋪將乳酪和枸杞作為九陽糕的內餡,並將應季食材菊花絲融合到餅皮之中,既保留了重陽節賞菊食菊的飲食文化,也成為了年輕人爭相購買的“國潮”點心。在與時節、文化習俗緊密結合的同時,祥禾餑餑鋪更加註重食品營養均衡、少油、少糖,以保證口味為前提,多款產品推出了有糖版和無糖版,將健康的生活理念傳遞給每一位消費者。

精益求精|極致技藝讓宮廷餑餑飄香百姓家

除了在產品工藝和口味上的創新外,產品包裝設計的改良也獨具匠心。大紅色的傳統紙包線提外包裝沿用至今,並且會在大部分產品上強調中國風的元素。與此同時,更輕、更小的產品包裝,可以讓點心更好地融入當代人的生活環境。祥禾餑餑鋪憑藉著不斷迭代新口味和新包裝吸引更多消費者的注意,在守正創新的同時,不斷傳承匠心精神。

以點心為載體 助力文化傳承

“民以食為天”,自古以來中國人對飲食有著特殊的熱愛與追求。其中,中式糕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許多優秀文化因素,在禮儀、習俗、社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百年傳承的老字號,祥禾餑餑鋪以傳承和復興中式糕點文化為使命。

精益求精|極致技藝讓宮廷餑餑飄香百姓家

近年來,祥禾餑餑鋪以點心為載體,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消費者領略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刷手機的林黛玉”“山楂果子帳篷”“柿柿如意”,這些產品包裝上“出圈”的元素都來源於祥禾餑餑鋪第四代傳承人對於文化傳承的定義,“我們要將有趣的元素呈現在產品上,引發當代年輕人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探索欲,透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主動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式點心製作的“活態文化”,讓中式點心在傳承與創新中延續生命力,祥禾餑餑鋪開展傳統糕點製作技藝申遺保護工作,並於2022年6月入選天津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在談到祥禾餑餑鋪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時,第三代傳承人楊鴻年表示,我們要不斷探索傳統文化中的內涵和精神,結合數字化發展,將更多文化元素放到產品創新和品牌宣傳中,用中式點心講好“中國故事”。

TAG: 祥禾餑餑傳承點心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