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1966年2月,河北易縣,當地一個練臺大隊的社員正在田野裡用鋤頭刨土。結果,才勞作不久,田間卻突然出現了一聲非比尋常的脆響。原來,這個社員的鋤頭在下挖時竟然觸碰到了某個不知名的硬物,發出了金屬碰撞的聲音。

田裡本該都是泥土,怎麼會有金屬碰撞的聲音呢?莫非田野裡另有寶貝不成?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發現異常的社員並沒有冒失地繼續用鋤頭深挖,而是將鋤頭丟在一邊,轉而用雙手刨土。沒過幾分鐘,他總算將表層的泥土清理乾淨,發現泥土中居然有一個露出了一小半的青銅器,看樣子是個大傢伙。

他趕緊喚來同樣在此間勞作的其他社員,大家圍著這個青銅器附近的泥土不斷用手刨。總算,在經過了數個人大半小時的努力,刨出了約莫有半人高的土坑,而土裡的“寶貝”也完美地呈現在眾人的面前。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社員們看到這個大傢伙簡直驚呆了,只見這個器物遍佈著奇特紋飾,更有怪獸一樣的造型,在這之上還有一隻栩栩如生的“怪鳥”。就在社員們議論紛紛之際,當地文保部門恰好在做鄉間考古調查,知曉了田野裡竟然出土了這樣的古物。

很快,一支考古隊抵達了田野現場。當專家們看到這個青銅器時,震驚之程度完全不比農民小。經過勘測,這件銅器來自於戰國時期,通體是獸首銜環造型,通高74。5釐米,重21。5公斤,是古代銅鋪首的經典之作。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獸首主體則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異獸饕餮,寬眉巨目,兇猛無比,鋒利的牙齒從口角的兩側分別露出,兩邊還有威風凜凜的鬚髮,威猛之勢撲面而出。不僅如此,在饕餮的頸部位置還唯有一隻鳳凰,頭部略微前伸,蓄勢待發,兩爪粗壯尖銳,各自抓著一條蛇。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可以說,這個銅鋪首用這樣的場面,還原了自然界中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更讓人感受到了上古傳說中的神獸之鬥。這件名為“透雕龍鳳紋銅鋪首”的銅器,也成為迄今考古發現的最大的戰國時期銅鋪首。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更讓考古學家們欣喜的是,在對出土銅鋪首的相關附近地區進行擴大範圍的試掘後,居然在這個銅器之外,又發現了不少繩紋板瓦、筒瓦及山雲紋半圓形瓦當等。要知道,這個地方可是不一般,它是戰國時期燕國都城燕下都的遺址覆蓋範圍。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考慮到這個銅鋪首的規模和樣式,不少專家們都認為這是燕下都宮殿大門上的門環。兩千多年前,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屹立於此地,如今雖然不復存在,但從這件碩大的銅鋪首中依然感受得到那種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感。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要知道,歷史上燕國的都城曾經數次遷都,先後遷都了至少五次,比如燕城、臨易、薊(今北京)、易(今河北易縣)、襄平(今遼寧遼陽縣)等。春秋晚期,北方遊牧部落再次強大,數次南下,燕國難以應對,只能選擇再次遷都,遷到了如今河北易縣的燕下都。

雖然燕下都只是燕國的陪都,在地位上不如上都薊重要,但也有數百年的歷史,是戰國後期燕國的重要都城。甚至很有可能,燕昭王建黃金臺、燕太子丹易水送別荊軻等歷史典故都可能發生於此。

55年前,河北農民在田間發現饕餮形狀的戰國銅器,竟然和燕國有關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舉辦的上海世博會上,這件珍貴無比的“透雕龍鳳紋銅鋪首”作為河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向世人展現著中華文化的偉大魅力。

TAG: 鋪首燕國社員燕下都鋤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