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前一段時間,網上熱議的一個三國話題就是:張郃敢硬剛張飛,卻為何遇見趙雲就立馬認慫?

這個說法出自《三國演義》,小說中提到,張郃對張飛非常不屑,曾言:“人皆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耳!此去必擒之!”而且兩次與張飛交戰,雖然都以落敗告終,卻從未害怕過張飛。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虎嘯龍吟》中的張郃

但當他遇上趙雲,卻是另一番光景。《三國演義》中說到漢水之戰時,張郃與徐晃遇到趙雲後,用了八個字“心驚膽戰,不敢迎敵。”也就是說,趙雲一出馬,張郃立馬就慫了。

很多朋友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趙雲的武藝勝過張飛。小編認為此理說不通,先不說,張飛萬人之敵,虎牢關敢孤身戰呂布五十餘回合,後期更是多次叫囂呂布,與呂布獨鬥不落下風。就算從張郃的角度考慮,趙雲也未必能勝過張飛。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張郃戰趙雲時,是在劉備被張郃、高覽圍困,走投無路之時,趙雲寧願自己戰死也不會讓劉備有分毫損傷,自然是處於爆發狀態,所以當時他很可能使出了兩敗俱傷的打法,這也是趙雲能一槍刺死高覽的真正原因。就算趙雲的這種狀態,張郃也是堅持了30回合左右。

而張郃戰張飛時,卻是在張郃夜襲張飛營寨,反被張飛將計就計拿下了張郃的營寨,對於張飛來說,他只要拖住張郃即可,而張郃卻需要拼命儘快擊敗張飛,從而回軍相救。一來一去,兩者的實力就被拉平了,所以張郃能獨鬥張飛50餘回合不落下風。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張郃

所以,這根本說明不了,趙雲的武藝勝過張飛。

對於張郃不怕張飛,怕趙雲這件事,小編的觀點是,張郃認為與趙雲相鬥的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首先來說機會,張郃無論是罵張飛小兒,還是多次主動單挑張飛,除了軍事上的目的以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或者說是名氣,張飛是誰?長坂坡前喝退曹兵百萬的“燕人張翼德”,也是關羽口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萬人敵,與這樣名氣與實力兼而有之的猛將對陣,可以極大提高自己的名氣,而反觀趙雲,只是劉備的“高階保鏢”而已,論名氣明顯差張飛一個檔次。同樣的情況下,你會選擇單挑誰?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張飛

再來說風險,從張郃分別與趙雲、張飛相鬥的過程、結果來看,張郃雖然打不過趙、張二人,但自保卻綽綽有餘,所以貌似沒有什麼風險。但實際情況,小編推測,張郃認為與趙雲相鬥的風險更高。原因有二:

第一,相比張飛,甚至關羽、呂布,趙雲是名副其實的三國演義中的第一殺神。

殺神的武力值不一定是第一,但是斬將的數量、效率必須是第一,縱觀整個《三國演義》,如果要論誰的武力值第一,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若論誰斬將的數量、效率第一,趙雲絕對是獨佔鰲頭。小編粗略統計了一下,整個《三國演義》,趙雲斬殺的敵將最少也有72位,其中,絕大部分都用了一個詞“一槍刺死”,能在趙雲手下走數合者,寥寥無幾。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趙雲

第二,趙雲的武藝特點有點剋制張郃。

趙雲所用兵器為龍膽槍,長9尺,重約45斤。這在《三國演義》動輒就是上百斤的兵器中,屬於重量偏低的武器。

但武學之中有一句俗語:“月刀,年棍,久練槍”,趙雲所用兵器乃是十八般兵器中最難練的槍,趙雲能把如此難練的龍膽槍練到“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的地步,可見趙雲用槍之巧已到了“摘花飛葉皆可傷人”的地步。

所以趙雲屬於超強的技巧性武將,擅長團戰,混戰,講究的是一槍斃命。對付這種特點的武將,你要時刻打起精神,加一百個小心,說不定一愣神的功夫,神出鬼沒的槍就到了你的胸口。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劉德華飾演的趙雲

而張郃所用兵器與關羽一樣,是大刀。雖然不知重量,但想必不輕。大刀是典型的重型兵器,講究的是勢大力沉,但靈巧性不足,除了一招拖刀計,其他招式乏善可陳。遇到力量、技巧皆不如己者,殺之如砍瓜切菜,遇到力量、技巧相當者,則會久戰不下,力有不逮。可以參考關羽久戰龐德、黃忠,一招殺車胄、管亥的戰例。

力量型的張郃遇上技巧性的趙雲,如果不能在幾回合之內拿下,就會被趙雲逐漸剋制,而且隨時會與生命危險。

所以,張郃會認為與趙雲相鬥不但得不到與張飛相鬥所能帶來的好處,反而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機會與風險明顯不成比例,所以他才會遇張飛則生猛無比,遇趙雲則苦水咽肚子裡——-慫了!

理性分析張郃見了趙雲就慫的原因:機會與風險不成比例

張郃

你們認為小編的觀點對嗎?敬請留言探討!

TAG: 趙雲張飛小編三國演義相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