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說道“青梅煮酒”,人們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事實上,“青梅煮酒”在三國時是不可能出現的,這是羅貫中的創作“失誤”。那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青梅煮酒”出現於宋代

“青梅煮酒”一詞出現的時間較晚,始見於宋代。比如晏殊《訴衷情》詞雲:“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蘇軾《贈嶺上梅》雲:“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隨著《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青梅煮酒”才廣為人知。原文如下:

操曰:“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徵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面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玄德心神方定。隨至小亭,已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青梅煮酒論英雄

關於“青梅煮酒”的解釋一共有三種:一是《辭源》所說的煮酒法;二是《漢語大詞典》所說的以青梅為佐酒之物的飲宴活動;三是以青梅之實釀酒。但從原文來看,顯然第二種解釋更加貼近。

之所以說“青梅煮酒”是一種煮酒法,可能是因為人們把“煮”當成了動詞,也就是用青梅來煮酒。但假如是煮酒法的話,青梅、煮酒是不能分開來說的。但事實上,古人常常是分開說的,這也說明“青梅煮酒”是兩種東西。再從晏殊《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來看,“鬥”是比試、競爭的意思,只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東西才會“鬥”。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青梅與酒

二、何謂煮酒?

青梅是很常見的一種果木,反倒是“煮酒”很值得討論。《漢語大詞典》把“煮酒”看作一個詞語是對的,但將其釋作“暖酒”卻不恰當,因為“煮”本身並沒有“暖”的意思。

其實,“煮酒”應該是名詞,指的是一種燒酒,尤其是黃酒。首先,從詞性來說,“煮”和“燒”意思相近。其次,從製作工藝來說,古代的酒是用煮爛的黍加上酒母發酵而成的糧食酒,中間有個燒煮的過程。在明代蒸餾酒普及以前,人們飲用的基本上都是用糧食製作的米酒和黃酒,度數較低。所以即便是煮酒,曹操煮的也不是現在的白酒,而是米酒或黃酒。“煮”也不是煮沸,而是加熱的意思。在關於煮酒的詩中,紹興人陸游所寫最多,而紹興黃酒聞名全國,這也為煮酒就是黃酒提供了一個旁證。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紹興黃酒

《三國演義》是明人羅貫中在《三國志》的基礎上重新創作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增強文字感染力,他又根據現實生活增加了不少新內容。明清時期,熱酒而飲成為一種獨特的飲食文化,一方面是因為這時的酒是蒸餾酒,度數較高,另一方面則是人們對酒的認識更加深刻,他們意識到飲酒會危害身體,“

平居不得嗔、叫、用力,飲酒至醉,併為大害

”,在秋冬時節飲冷酒更是不利於健康。《紅樓夢》對此描述甚詳:

這裡寶玉又說:“不必溫熱了,我只愛吃冷的。”薛姨媽忙道:“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寫字要打顫兒。”寶釵笑道:“寶兄弟,虧你每日家雜學旁收的,難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熱,若熱吃下去,發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結在內,以五臟去暖他,豈不受害?從此快不要吃那冷酒了。”寶玉聽這話有理,便放下冷酒,命暖來方飲。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紅樓夢》中的飲酒場景

在《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曹操和劉備在論英雄時,並沒有煮酒賞梅之說,其雲:

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劉二人只是在吃飯時談論天下英雄。史書記載可以簡單若斯,而若在文學作品中也採取這種寫作方式,對讀者就少了吸引力和可讀性。羅貫中將飲熱酒的風俗加入小說中,使小說更加生動豐富,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另外,在《三國演義》第五回“溫酒斬華雄”中,也涉及到了“煮酒”這一風俗。

漢代非常盛行飲酒,而且在一些時期男女可以同席宴飲,比如英布之愛妾受邀到男性醫家中飲酒,巴郡之母宋遷到鄰居阿奴家參加宴會等。到漢末三國,飲酒更盛。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丕在《典論·酒誨》中說劉表在請客時“設大針於杖端,客有醉寢地者,輒以刺之,驗其醉醒”。但此時並未有熱酒的風俗。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曹操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情節,反映的是明朝的飲酒風俗。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三、青梅與煮酒如何是如何聯絡起來的?

青梅和煮酒是兩種東西,那古人為何常常將二者結合起來,最終形成了廣泛流傳的“青梅煮酒”一詞呢?

首先從時令上看。暮春時節既是青梅成熟之日,也是煮酒新熟之時。青梅味道酸苦,但細嚼後又有一股甘甜之味。而且,這一時期,並無其他水果可嘗。如舒嶽祥《四月初一日積雨新霽偶成》說:“

青梅成後少佳果,苦蕒出來無好蔬。

”既然如此,人們用青梅佐酒也就不足為怪了。不過,青梅畢竟不如其他果品口感好,比較酸,因此不可多吃。在用青梅薦酒時,飲酒是主要的,吃青梅是在其次。所以,宋人方回在《病後夏初雜書近況十首》說:“少許青梅傾斗酒,心醒貌醉爾焉知。”

不過,人們在飲酒時並不是直接吃青梅,而是用青梅蘸鹽,或是用白糖拌青梅。有時蓮藕、竹筍也同青梅一起被當作下酒菜。如陸游《村居初夏》雲:“

煮酒開時日正長,山家隨分答年光。梅青巧配吳鹽白,筍美偏宜蜀豉香。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青梅蘸鹽

再者從青梅的功效上看,青梅能消食解酒。如《本草綱目》卷二十九《梅》條說:“消酒毒,令人得睡。”“生津、止渴、清神、下氣、消酒。”因此,古人在飲酒時常常食梅。這在很多詩文中都有表現,比如鮑照的《代輓歌》“憶昔好飲酒,素盤進青梅”,還有司馬光的詩句“手摘青梅供按酒,何須一一具杯盤”,說的都是青梅佐酒的情況。

最後,青梅煮酒是一種高潔的生活方式,代表閒適、安逸,因此頗受文人雅士的喜愛。如宋人陸游《閏二月二十日遊西湖》:“豈如吾曹淡相求,酒餚取具非預謀。青梅苦筍助獻酬,意象簡樸足鎮浮。”說的就是一種簡樸、清雅的生活。有些人還把青梅煮酒想象成是神仙過的日子。

漢末的曹操和劉備談論天下英雄時,有青梅嗎?專家:想多了!

青梅

文史君說

青梅與煮酒相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曹操與劉備本就是時代造就的英雄,他們在談論天下英雄時,無酒不足以彰顯英雄人物的英雄氣概,不以青梅煮酒論英雄則不足以刻畫英雄人物的平凡與非凡。可以說,青梅煮酒設定了論英雄的特殊情境,是文人的一種特殊情結。也正因如此,羅貫中將青梅煮酒寫進了《三國演義》,並因此成了文學史上的經典。

參考文獻

胥洪泉:《“青梅煮酒”考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林雁:《論“青梅煮酒”》,《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年增刊。

白笑天:《〈三國演義〉“煮酒”辨別》,《華夏文化》2009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

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

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

haoranwenshi

TAG: 青梅飲酒三國演義黃酒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