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在中國歷史上,稱呼一位皇帝不外乎是用諡號、廟號或者年號。不過如果對歷史有些瞭解的朋友,就會明確地意識到,用哪個稱號稱呼一位皇帝,是與朝代順序密切有關的。在唐朝之前,稱呼一位皇帝往往都使用諡號,而唐朝之後就用廟號了,到了明清乾脆就用年號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這種改變呢?這還要從唐朝那對空前絕後的夫妻皇帝李治與武則天說起了。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在唐朝之前,稱呼皇帝基本都是用諡號。因為這個時期,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進太廟,也就是大多數的皇帝其實是沒有廟號的。兩漢一共有二十八位皇帝,也僅有七人有廟號,連漢景帝都沒能獲得進太廟的資格。因此,用廟號稱呼一個皇帝很不現實,沒有廟號的皇帝怎麼辦?但只要是皇帝,死後就獲得諡號,那用諡號稱呼皇帝就沒問題了。比如西漢第三位皇帝劉恆,廟號太宗,諡號孝文皇帝,我們就習慣稱之為“漢文帝”;曹魏開國皇帝曹丕,諡號文,廟號世祖,就習慣稱之為“魏文帝”;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廟號高祖,諡號文皇帝,習慣稱之為“隋文帝”。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到了唐朝,本來是有可能成為第一個直接用年號稱呼皇帝的王朝。開國皇帝李淵只有一個年號武德,從稱帝一直用到玄武門之變。繼任者李世民也同樣只有一個年號貞觀,使用了二十三年。後世提及李世民,有的時候也會用“貞觀”來指代。

再到李世民兒子李治的時候,他本來也就只有一個年號永徽,從登基開始一直用了六年。本來按照正常的傳統,他也會把這個年號一直用到自己駕崩。可永徽六年的時候,武則天上位了,她打倒了王皇后與蕭淑妃,成為了李治的新皇后。到了第二年,李治就改元顯慶,開始了自己瘋狂改年號之旅。李治一共在位三十四年,累計使用了永徽、顯慶、龍朔、麟德、乾封、總章、咸亨、上元、儀鳳、調露、永隆、開耀、永淳、弘道共14個年號。等到李治一死,武則天掌握大權,更是把年號玩出了花活,先後使用了嗣聖、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載初、天授、如意、長壽、延載、證聖、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神功、聖歷、久視、大足、長安、神龍累計20個年號。其中還包括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這等奇葩年號。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除了把年號玩崩了之外,李治和武則天這對夫妻把諡號系統也徹底玩崩了。本來李淵死後,廟號“高祖”,諡號“大武”,李世民廟號“太宗”,諡號“文”,按照習慣應該稱呼他們為“唐大武帝”“唐文帝”。但李治和武則天為了表示孝順,就給自己的爺爺和爸爸增加了諡號,李淵的諡號變成了“神堯大聖大光孝”,李世民的諡號變成了“文武大聖大廣孝”。

這一改,讓用諡號稱呼皇帝的習慣徹底斷絕了。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既然年號和諡號都改了,那麼之前的廟號自然也不再顯得神聖了。於是,從唐朝起,所有的皇帝都有了廟號。之前所謂“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無功無德者沒有廟號的習慣被廢棄。只要是皇帝,死後就一定有廟號,於是,從唐朝起,就改用廟號稱呼皇帝了。比如李隆基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廟號玄宗,就習慣稱之為唐玄宗。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習慣稱為明太祖。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也是從朱元璋開始,他一輩子只使用了“洪武”這一個年號,他的子孫們除了叫門天子朱祁鎮兩次登基使用過兩個年號外,其餘的都保持了一輩子一個年號,年號與皇帝一對一對應起來了,就此可以直接使用年號稱呼皇帝了。清朝的皇帝除了皇太極因為改國號而順便改元外,其餘皇帝也都與年號一對一,所以也普遍用年號稱呼他們了,比如明嘉靖帝、明崇禎帝、清康熙帝、清雍正帝。

這對夫妻皇帝玩壞了年號與諡號,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皇帝的稱呼

TAG: 諡號廟號皇帝稱呼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