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明代的《針灸大成》記載了著名的“四總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從那時起,四總穴就成了人們學習穴位的基礎,對於平時不太懂得穴位養生的朋友,記住這首歌訣,就能為自己保健了。

這四個穴位,是“遠道取穴”的典範,就像我們平時說的“頭疼醫腳”一樣。實際上,這四個穴位的威力很大,範圍很廣,功效很多,就像一枚“原子彈”,發射出去能管一大片。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

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輕鬆取穴:

足三里,位於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併攏,沿著外膝眼穴往下找,與脛骨相接的地方就是。

詳解:肚腹三里留

從字面上不難理解:凡是肚子、腹部的問題,都可以找足三里來解決。在我們民間,也一直流傳著“常拍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諺語,因為其養生功效實在強大,人們習慣把它稱為“人體第一要穴”。

在人體諸多穴位當中,如果推選一個最簡單、最有效的穴位,非足三里莫屬了。

對於常見的胃疼、嘔吐、腹脹、腹瀉、便秘等腸胃病症,足三里的效果非常明顯;同時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足三里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胃腸虛弱、胃腸功能低下、食慾不振、癭氣、腸雷鳴、腹瀉、便秘、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急慢性腸炎、胃下垂、尿路感染、下肢不遂、高血壓、肥胖、口臭等。

【功效作用】生髮胃氣、燥化脾溼、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經活絡、升降氣機。

【臨床應用】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胃腸炎、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腸梗阻、肝炎、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絞痛、風溼熱、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腎絞痛、膀脹炎、陽痿、遺精、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保健原理】本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治療範圍很廣,包括迴圈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方面的疾病,為長壽第一保健要穴。

【穴位配伍】足三里穴配天樞穴、三陰交穴、腎俞穴、行間穴,具有調理肝脾、補益氣血的作用,主要治療月經過多、心悸;足三里穴配中脘穴、內關穴、具有和胃降逆、寬中利氣的作用,主治胃脘痛。

胃痛配伍穴位:足三里穴、滑肉門穴

嘔吐配伍穴位:中脘穴、缺盆穴、天突穴、內關穴、足三里穴、陽白穴、太沖穴

癭氣配伍穴位:合谷穴、足三里穴、氣舍穴、列缺穴、風池穴、天衝穴

《靈樞》:“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飢;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足三里。”早晨正準備出門,突然感到胃部抽搐,或者遇到胃腹悶脹、吐酸、嘔吐、腹瀉、便秘等症狀。只要經常按摩足三里穴,就能夠達到治療保健效果。

操作方法:

1、

拇指按揉,足三里對拇指按揉的要求比較高,不是簡單的揉一揉、按一按就可以了。

足三里,其實叫“足三理”也很合適;“理”就是管理、調理的意思,“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部,處在肚腹上方,按摩的時候要由下往上使勁,叫做“理上”;

腹部,處在肚腹中間,按摩的時候往內按揉就可以,叫做“理中”;

小腹,位於肚腹下方,按摩的時候往由上往下使勁,叫做“理下”。

遵循這樣的規律,足三里的“肚腹”功能就到徹底發揮出來,現實中很多人發現足三里對肚腹沒什麼作用,基本上都是按摩方法沒有掌握到位。

2、

艾灸,足三里是一個適合艾灸的穴位,用艾條對準足三里,離2-3釐米進行艾灸,讓區域性有溫熱感就可以了,不用產生灼熱感,一般艾灸至面板會發紅即可。

腰背委中求:委中穴

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輕鬆取穴:

委中穴很好找,就在我們腿部後面,膝蓋窩橫紋正中間。

主治

腰背痛、下肢痿痺等腰及下肢病證。

腹痛,急性吐瀉。

小便不利,遺尿。

丹毒。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性胃腸炎、中暑、腰背痛、急性腰扭傷等。

主治腰痛:配腎俞、陽陵泉、腰陽關、志室、太溪;

主治便血:配長強、次髎、上巨虛、承山主治便血。

詳解:腰背委中求

腰部、背部絕大多數的疼痛,基本上都出在膀胱經上,稍有經驗的按摩、推拿師都能在患者膀胱經上找到一些“結節”。

換句話說,腰背疼痛,需要將足太陽膀胱經疏通了,疼痛基本上就隨之消失。正是基於這個規律,我們找到了疏通膀胱經的簡單有效的方法,去“求”委中穴。

一個“求”字,是重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留心觀察,沒有腰背痛的人,在趴下之後,委中穴是有稍稍凹陷的;

大多數腰背有問題的朋友,在趴下之後,委中穴上會有一個凸起或者條索狀物,這個時候,可以透過調理委中穴,就能疏通膀胱經,從而消除腰背上的問題;

但是,在臨床上,也經常遇到一些有腰背疼,但是委中穴卻沒有凸起的朋友,這就“求”不來了。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活學活用從膀胱經入手了,只要在腰背部沿著膀胱經進行刮痧就可以,刮出紫斑來,膀胱經的氣血就疏通了。

操作方法:

委中穴非常適合“以指帶針”,用拇指進行按壓,效果就會很明顯,一次按壓不低於10分鐘。

頭項尋列缺:列缺穴

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輕鬆取穴:

列缺穴,位於手腕內側,在大拇指根部下方;取穴的時候,讓兩個虎口交叉,食指落下的位置,能感受到脈搏跳動,就是列缺穴。

主治病症

列缺穴主治感冒,外感,發熱惡寒,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支氣管哮喘,熱病煩心,咽喉腫痛,落枕,手腕無力,掌中熱,溺血,手指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斜,偏頭痛,頭項強痛,牙痛,神經性頭痛,面神經麻痺,蕁麻疹,尿血,小便難,小便熱,瘧疾,風疹,腰痛,四肢暴腫,乳癰,陰莖痛等。

詳解:頭項尋列缺

列缺穴屬於手太陰肺經上的要穴,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治療頭頸部的病症,可以讓人的頭腦更加清醒。

1、對於外感風寒、風熱引起的頭疼、頭暈很有幫助;

2、對於咽喉病症很有幫助,比如嗓音沙啞、咽喉腫痛等;

3、對於支氣管炎、哮喘、止咳化痰很有幫助。

肺部,主一身之皮毛,所以受到外邪入侵,就容易發熱、咳嗽、頭疼等問題。所以,列缺穴可以說是常用的保健穴,對於抵抗力稍差的人群,更是有必要熟練掌握。

穴位配伍

列缺穴配合谷穴治傷風頭痛項強

列缺穴配肺俞穴治咳嗽氣喘。

列缺穴配合谷治外感。

列缺穴配後溪治頭項痛。

列缺穴配陽溪治腕關節痛。

列缺穴配合谷穴、後溪穴,治頭項痛。

列缺穴配太淵穴、尺澤穴、足三里穴,治肺癆。

列缺穴配經渠穴、太淵穴,治掌中熱。

列缺穴配後溪穴、少澤穴、前谷穴,治瘧疾。

列缺穴配風池穴、風門穴、合谷穴,有疏風解表止咳的作用,主治感冒,咳嗽,頭痛,項強。

列缺穴配照海穴,有降氣平喘利咽的作用,主治咳喘,咽喉疼痛。

操作方法:

列缺穴可以採取“以指帶針”的方法,但是在按揉過程中,力度要適中,不要用大力、

面口合谷收:合谷穴

這四個穴位威力很大,功效很多!學會了,對你大有好處!

輕鬆取穴:

合谷穴在手背上將食指和拇指併攏,虎口處會出現突起的肌肉,最高點就是合谷穴。

詳解: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從字面理解,在面口部位,日常生活中會經常出現:牙疼、牙齦炎、頭疼、鼻子過敏、咽喉腫痛、扁桃體發炎、耳鳴、失眠、神經衰弱便秘、痛經等問題。

這些問題,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因為可以治療很多常見面口小問題,合谷穴也被稱為“萬能穴”;又因為止疼效果比較明顯,又被稱之為“天然止疼藥”。

隨著現代醫學進步,更多疾病被發現,我們對合谷穴的認識也在增加,對於現代的高血壓、腦梗問題,合谷穴也有著很好的調理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孕婦不要按摩此穴!

操作方法:

1、合谷穴比較適合艾灸法,採用艾條距離合谷穴2-3釐米的位置燻灸,至皮膚髮紅即可。

2、平時可以採取“以指帶針”用拇指按揉,一次不低於5分鐘。

四總穴,分佈在我們的四肢,每個穴位左右各一個。

它們雖分佈在四肢,卻對我們的腑臟、背部、頭頸起著不同的作用;而針對的問題,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毛病,所以實用性是非常強的。

這四個穴位,平時還可以作為保健穴,沒事的時候就多按按,多灸灸,把它當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堅持,會對我們身體有著積極的影響。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傳遞健康、福壽綿長!

覺得有益,發給自己關心的人看看~

放到朋友圈,大家都會感謝你的無私分享

TAG: 列缺足三里合谷委中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