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焦慮症與人的異化

如果說人們普遍患上焦慮症,是正常現象,不知有人會不會嗤之以鼻,或者跳起來反駁:患有心理疾病了,怎麼能說是正常現象?

焦慮症的確是一種疾病,它當然應該是不正常的。而所謂焦慮症,心理學上的定義是:

Anxiety,又稱為焦慮性神經症,是神經症這一大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它以焦慮情緒體驗為主要特徵,可分為慢性焦慮,即廣泛性焦慮(generalizedanxiety)和急性焦慮,即驚恐發作(panic attack)兩種形式。

焦慮症日常的主要表現為:本人並無明確客觀物件的緊張擔心,坐立不安,並伴隨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比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頻等,及運動性不安。

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有人說,人遇到點不確定的事情,都會焦慮,怎麼就是心理疾病了呢?

當然,人有正常的焦慮情緒,會在事件進行的短時間之內產生焦慮,其嚴重程度與客觀事實或處境比較吻合。但是,升級為心理疾病的焦慮症,往往症狀持續時間過長,強烈程度與事件本身強度嚴重不符合,且每時每刻如此,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將稱為病理性焦慮。

相信很多身在職場的人都體會過這種病理性焦慮,且對此無能為力。

畢竟,複雜的職場環境下,沒有人能夠有片刻的安心。似乎時時刻刻都在為下一次挑戰做準備,即使放假休息,也無法阻止自己去想上班時候的事情,時刻都處在高度緊繃狀態下,安寧不下來。

不要以為這樣不要緊,也不要認為自己可以硬撐,甚至認為承認自己焦慮就是懦弱、無助的表現。你要知道,有此感覺的人不止你一個,而這背後的原因非常簡單。

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在現代社會環境之下,人已經在環境中發生了異化。正是這種“異化”,讓人始終處於困境之中,焦躁不安。在這種異化背景下,我們才會說,現代社會中的人們普遍感到焦慮,患上焦慮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為,這是異化的必然結果。

盧梭:社會進步的背後,是人的不斷異化

法國思想家盧梭,是這種異化最早的發現者,也是他開啟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浪潮。

在盧梭看來,人類文明越發達,人與自然的斷裂與悖反就越嚴重。社會不斷進步發展的背後,是人與人性的不斷異化。

例如,倒退20年,中國社會還沒有網際網路大廠,更沒有996、007、7*24小時隱性工作制度。彼時,人們的作息尚屬正常範疇,尚未超出人的忍耐底線。儘管收入不高,但社會整體幸福感、私人空間、社會和諧程度尚可。

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但隨著經濟越來越發達,科技成果越來越進步,人的空間和時間被工作悉數包裹、碾壓。帶電腦旅遊、高鐵上改PPT、半夜三點收到老闆修改意見等等工作方式和狀況層出不窮。

職場人並不諱言自己願意為公司為夢想奮鬥到底,但是這種無時無刻被拴在工作上的窒息感、束縛感,卻嚴重擾亂了人這一生物體的客觀生活規律。

熬夜、脫髮、久坐發福、飯局應酬喝到胃出血、加班到三更半夜、節假日收到工作需求、手機不關機24小時待命……逐漸成為了職場人(打工人、工具人)的生活常態,並逐漸被人們視為“正常” 。

生活方式圍繞工作發生改變,身體狀態隨工作需求進行調整,多數人都在為了活著而工作,卻無人為了所想而生活。

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在巨大的社會機器旋轉帶動下,高速運轉的履帶上,人們狼奔冢突如喪家之犬。而唯一感到生活正常,尚未被異化的人,則是技高一籌者、生產資料擁有者、以及無所事事的人。

人的“工具性”與人的價值和存在意義

簡而言之,越是遠離社會運轉體系生活的人,異化程度越小,焦慮的症狀越少。越是在社會運轉體系上高速旋轉的人,異化程度越高,焦慮症狀越嚴重。

對此,哈貝馬斯指出,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全社會都開始追求一種“工具合理性”。這種合理性不僅帶來了對自然的支配和操縱能力的擴大,還強化了社會階層中的支配結構和支配關係。

而正是在這樣一種環境背景之下,人的“工具性”被凸顯了出來,作為“工具”的人,完全失去了自主性,而成了被動執行系統命令的存在物,從而喪失了人的價值和意義。

心理學:整日憂慮緊張、煩躁不安,暗示著你已經“異化”了

當全社會陷入到對最有效率的手段的尋求時,也就陷入到了對工具合理性的狂熱追求中。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這種對合理性的追求,以及其中隱藏的科學理性,雖然能夠保證人 類行動的工具合理性,卻始終無法保證人類價值追求的合理性。

因為科技以及理性,從不追問人生終極價值問題。

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從哲學層面去看待問題,或許焦慮症將得到緩解。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Hatfield, E。, Cacioppo, J。 T。, & Rapson, R。 L。 (1993)。 Emotional Contag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96–100。

TAG: 焦慮異化焦慮症社會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