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01

焦慮症的定義及分類

焦慮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強度,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我們將焦慮分為四種情況:[1]

輕者可能只是內心的不安,嚴重者如驚恐症可能出現心悸、暈眩、恐怖等症狀。跟特定情境無關的焦慮,也就是憂傷帶來的焦慮,稱為自由漂浮焦慮(free-floating anxiety,即廣泛性焦慮),更嚴重的被叫作自發性驚恐症(spontaneous panic attack)。

如果你只是在某種情況下才會焦慮,則稱為條件性焦慮(situational anxiety)或恐懼性焦慮(phobic anxiety)。

你因為可能發生的事感到難過,或者面對讓你害怕的情境時,你會感到焦慮,這就是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anxiety)。

而焦慮正是焦慮症的前提,焦慮症與生活中的正常焦慮區別在於:第一,前者程度更重;第二,前者持續時間更長;第三,引起恐懼,這種恐懼會干擾你的生活。

且焦慮症多與恐懼症聯絡在一起討論,因其所表現的症狀非常相似。恐懼和焦慮的定義經常被混淆,這兩個詞常在表示同一籠統概念時可以互換使用,即使用兩個相區別的詞語來定義不同但相關的現象時也有著明顯的益處。

焦慮可以與恐懼相區別,前者是一個情感過程,而恐懼是一個認知過程。恐懼包括了對威脅刺激的智力評估;焦慮則是對這評估的情感反應。

當一個人恐懼某事物時,他一般指的是不在當前但未來某時可能發生的一種環境狀態。從這一點上來說,恐懼是“潛伏的”。當一個人焦慮時,他體驗到一種例如緊張或神經質的不愉快主觀感受和諸如心悸、顫抖、噁心和眩暈等的生理症狀。當一個人不論是心理或者生理上面臨著自認為危險的刺激環境時,就會感到恐懼。當他感到恐懼時,焦慮便產生了。

那麼,恐懼是對危險的評估;而焦慮則是恐懼引發後產生的不愉快的感覺狀態。除了焦慮,同時還可能引發了一系列與自主神經和軀體神經系統相關的症狀。[2]

在以下我們會將一些聯絡性較強的焦慮症與恐懼症放在一起介紹。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1。社交焦慮症

定義及發生機率

社交焦慮症指患者過分害怕在他人面前做事或者在公共場合進行社交活動,如將患者暴露在這種環境中會產生焦慮或驚恐發作,從DSM-Ⅲ開始社交焦慮症作為獨立的疾病單元列出。

儘管社交焦慮感是普遍的,但只有當你的迴避行為干擾了你的工作、社交或其他重要關係,或給你造成巨大的壓力的時候,才會被診斷為社交恐懼症。

研究發現,社交焦慮障礙組不成熟型防禦機制與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總分呈顯著正相關,積極應對與HAMA總分呈顯著負相關。該結果表明焦慮症狀越嚴重,越多采用不成熟防禦機制,越少採用積極應對方式;與此相反,焦慮症狀越輕,越多采用成熟防禦機制和積極應對方式。[3]

不同國家的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社交焦慮症的患病率比較高,年患病率在2。6%~7。9%,終身患病率在3。8%~14。4%[4]。

產生影響

當患者處在社交或公共場合的環境中就出現緊張焦慮嚴重時可出現驚恐發作,伴隨的軀體症狀有顫抖、臉紅、出汗、心悸、呼吸困難、腹痛等。患者回避社交、迴避在公共場合下做事,從而導致社交功能減退、職業功能受損、繼發情緒低落。

而社交焦慮症同時又有非常高的同病率,高達70%~80%[5],容易與抑鬱症、物質濫用等心理疾病同時發生,使得應對難度加大。

關於社交焦慮症的理論假說有許多,代表性的為以下三項:

過度警覺假說(Beck等人):患者處於過度警覺狀態,持續搜尋環境中預示危險的訊號,因此用於注意其他物體的認知資源受到嚴重約束。[6]焦慮個體的這種過分警覺會讓他們認為周圍環境充滿危險,處在一種緊張焦慮狀態,會阻礙個體合理分配注意資源。

迴避假說(Clark和Wells等人):認為社交恐怖症患者具有自我聚焦(self-focus)的傾向,患者依靠自身的內在資訊來推測外界的評價,而對社交環境中真實存在的評價性資訊採取迴避的策略。[7]他們通常選擇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問題。

過度警覺-迴避假說(Mogg,Bradley,Bono和Painter等人):認為焦慮症患者起初注意威脅性刺激,緊接著就回避它,避免對它的進一步精細加工。[8]所以這樣的處理方式會讓患者不斷處於焦慮過程中,因為引起焦慮的客觀環境並沒有發生改變。

綜上所述,我們結合各項理論可以發現,社交焦慮症個體都將社交活動認知為具有威脅性的,且認為外界會給予自己負評價,所以選擇逃避的方式。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2。廣場恐懼症(曠野恐懼症)

定義

廣場恐懼症指個體害怕開闊的空間,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四版(DSM-Ⅳ)中,將廣場恐怖症列為恐怖症

的一種。廣場恐懼症患者經常表現出對很多場所的迴避。其中最常回避的場所有以下幾種:

擁擠的公共場所,比如雜貨店、百貨公司、餐廳等

狹窄封閉的空間,比如隧道、橋樑或者理髮店的椅子

公共交通工具,比如火車、公共汽車、地鐵、飛機等

獨自在家

一旦遠離家庭或者“安全的人”(一般是你的配偶、夥伴、父母或者任何一個有密切關係的人)不在身邊時會感到焦慮,這也許是廣場恐懼症最明顯的特點。

從環境因素來分析,有幾種童年經歷容易使兒童日後患上廣場恐懼症。這幾種童年經歷包括:

父母是完美主義者,對孩子求全責備;

對孩子過度保護;

過於急切地告知孩子外界的陰暗面。

產生影響

廣場恐怖症在生理上的症狀表現也較為明顯,Starcevic等人(1993)認為,心悸、呼吸急促、出汗、眩暈、震顫、面部潮紅是絕大多數廣場恐怖症患者驚恐發作的特徵,這些也被視為是驚恐發作的核心特徵。[9]

驚恐障礙或廣場恐怖症會擾亂患者的社交、思維和經濟等方面,美國大約有1。6%的成人,會在一生中的某一時點罹患驚恐障礙, 他們中的三分之一會發展為廣場恐怖症。

而廣場恐怖症同時會受到家族遺傳影響,一個對廣場恐怖、驚恐症及無焦慮症的對照組的家庭研究表明,廣場恐怖患者的嫡親患焦慮症的危險性為32%,而對照組的親屬患焦慮症的危險性為15%,廣場恐懼患者的親屬酒精中毒的危險性也較高。[10]

3。特定性恐懼症

特定性恐懼症通常是對某種事物或情境感到強烈恐懼,從而儘量迴避而不去面對,是突然遭遇自己害怕的事物時引發的驚恐。這種特定恐懼和迴避太過強烈,以致打亂你的行程、工作和人際關係等,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團糟,給你帶來巨大的壓力。即使你意識到它是不合理的,但你依然感覺焦慮。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種型別:

動物恐懼症:包括對蛇、蝙蝠、老鼠、蜘蛛、蜜蜂、狗等動物的害怕和迴避。這些恐懼經常是在童年就有,不過那時的恐懼被認為是正常的。只有當恐懼持續到成年,並干擾了你的生活,對你造成壓力時,才被認為是特定性恐懼症。

恐高症

:如果你有恐高症,當你站在建築物的高層或山頂時會感到害怕。

電梯恐懼症:這種恐懼症是因為你害怕電梯電路出故障、電梯墜毀或自己被困在電梯裡,因而會造成這種恐懼。

飛機恐懼症:你擔心飛機會墜毀,或者擔心機艙減壓以致缺氧窒息,從而產生了飛機恐懼症。

醫生或牙醫恐懼症:這可能開始於在醫生或牙醫那裡一次不愉快的經歷(如注射、補牙等)。隨著年齡增長,你可能會害怕任何與醫生或牙醫有關的東西。

雷電恐懼症:雷電恐懼症十有八九起源於童年。當已過了青少年時期仍然存在這種恐懼時,就稱為雷電恐懼症。

血液創傷型恐懼症:當你見到注射或意外受傷造成的出血或疼痛時,可能會暈厥過去(而不是驚恐)。

患病恐懼症:通常這種恐懼來源於你害怕被傳染或患上某種特殊疾病的擔憂。

不過輕微程度的特定性恐懼症並不會影響生活,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才需要進行治療。而我們會發現這些恐懼症、焦慮症多受童年經歷、特殊事件(比如車禍、痛苦的就醫經驗等)、媒體傳播(比如電梯墜毀、飛機墜毀事件等)等因素的影響。

4。廣泛性焦慮症(GAD)

這是一種慢性焦慮,至少持續6個月以上,但不併發驚恐發作、恐懼症或強迫性神經症。你長期感覺到焦慮、擔心,但並不出現其他焦慮症的症狀。

除了經常發生的擔心外,GAD還會伴隨至少三種以下症狀的出現(有些表現在6個月前就出現了):

心神不寧

,緊張不安

易疲勞

難以集中注意力

易怒

肌肉緊張

睡眠困難

最後,當你的擔心和相關症狀使你不堪重負,甚至影響了你在工作、社交及其他重要場合的正常表現,你就很可能會被診斷為GAD。

5。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基本特徵是特徵症狀伴隨心理創傷事件而發展,這個心理創傷事件通常是一般人不會經歷的,這種創傷通常是因自然災難如地震、龍捲風等,或其他如汽車/飛機爆炸、強姦、攻擊或其他對你或你的家庭的暴力罪行而起。如果發生在個人身上,一般來說症狀會更嚴重,持續時間會更長,如遭遇強姦或暴力犯罪。

特徵症狀引起重新體驗創傷事件;對外部世界反應麻木,或迴避外部世界;還有多種自主神經系統症狀,煩躁不安的症狀或認知症狀。

PTSD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有6%~7%的人受其影響。而且,有這種焦慮症的兒童並不能自覺地走出悲傷內疚,焦慮會在遊戲和噩夢中不斷重演。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02

焦慮症的核心:脆弱性

脆弱性可以被定義為當一個人遭遇內部或外部危險而他對其缺乏控制或控制不足以給他安全感時,個體對他自己的知覺。比如,在一次事件中出現失誤,便會一直認為人們對自己都是負面評價,認為這是人生道路上的永恆的黑點,甚至以前很大的成功都不能產生持久的影響。

“脆弱的”人相信將來他總是會出差錯,相信差錯的結果遠比任何成功的結果影響劇烈。

我們具體來看看什麼是脆弱性:

1。技巧缺乏的作用

如果一個人相信他缺乏應對特定威脅所必需的重要技巧,他會感到脆弱。比如一個人不會任何外語來到國外時,那麼他就會面臨與他人交流困難的問題,從而引發焦慮。

2。自我懷疑

一個人對自信或脆弱性感覺的反應取決於他對其應對危險情形能力的評估。當應對似乎不足時,下列事件隨之發生:

他進入一個危險情形中;

他根據危險的程度和足夠應對威脅的自身資源來評估這個情形;

危險的知覺和不足的應對技巧觸發脆弱性模式;

一旦這個模式被啟用,接踵而來的資訊根據這個人的軟弱性,而不是根據他的抵抗力被處理。

他的焦點從個人技能轉移到了軟弱 性。不確定的感覺可以遍及他的每一個動作。比如一個正在處理機要事務的人每天都在想“萬一我沒做好怎麼辦”、“我這個做錯了怎麼辦”,這種不確定性會影響到他整日的工作當中,而使得工作效率降低。

3。經驗的作用

當一個人在私下中訓練得當,擁有相當大的自信後便可以戰勝焦慮,在臺上也能夠流暢地完成表演。所以經驗要素在我們面對焦慮時,也會產生非常顯著的影響。

4。災難性預測

受到威脅的人常常以最糟的潛 在方式解釋軟弱、錯誤、消極反饋等的任何徵兆,因此使問題惡化。此外,甚至當他做得很好時,他也會預期自己可能會出差錯,可能會失敗。如此的災難性預測會加劇反射的抑制性,並導致固定、僵硬和笨拙。當然,對熟練行為的干擾會增加 脆弱性的感覺,並因此設立起另一個惡性迴圈。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03

如何對待焦慮症?

隨著神經學科以及心理學的逐漸發展,我們面對焦慮症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是每種方法都不能濫用,最好是在心理醫生或諮詢師協助下進行。不過小稀也會在這裡為大家介紹一些比較簡單實用的自助技巧。

1。自助心理治療

有意識地無所作為

練習有意識地無所作為和順其自然吧。——克萊爾·威克斯

其實正是由於你做好了接受自己緊張狀態的準備,你的頭腦就會放鬆下來;而頭腦的放鬆又會使你的身體得以漸漸放鬆下來。所以,你沒必要費力地去爭取放鬆,你應該等待。

在卸下了要自控、要抗爭的包袱並認識到自己根本是在故弄玄虛之後,那種輕鬆會帶給你一種久違了的平靜;而在你緊張地要控制自己、進而分泌出越來越多的腎上腺素的時候,那些受到進一步刺激的器官就會產生出各種你一直在試圖逃避的症狀。

制定自己的康復計劃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問題有效性圖表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每週練習記錄1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每週練習記錄2

不管你要克服的是何種焦慮症的型別,我建議一年52週中,這四種技巧要每週訓練5~7次。這些技巧是:

深層放鬆技巧(例如肌肉放鬆、想象或冥思)

半小時的高強度體育鍛煉

良好的飲食習慣

克服消極的自我對話或運用自信克服錯誤的信念

想象脫敏法(如果是恐懼症需要加上5。6)

現實生活脫敏法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放鬆訓練

每天定期進行一些深度放鬆活動對克服焦慮確實有效果。深度放鬆是指一種不同的生理狀態,這種狀態與你的身體在壓力或遭受驚恐發作期間的反應完全相反。

每天定期做20~30分鐘的深度放鬆練習,一段時間過後,能夠使你以後的生活輕鬆。也就是說,經過幾周的深度放鬆練習之後,你將會一直備感輕鬆。

深度放鬆活動包括腹式呼吸

、漸進式肌肉放鬆、想象一種安靜的場景、冥想、定向想象、自律訓練、機能反饋療法、感覺缺失、瑜伽、聽舒緩的音樂等方式。

腹式呼吸練習

記錄下你緊張的程度。然後,把一隻手放置在胸腔右下的腹部處。

透過你的鼻腔慢而深地吸氣到你肺的最底部,換一種說法就是,盡你所能把空氣呼吸到身體的最深處。

如果你已經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暫停片刻,然後慢慢地從鼻腔或口腔(視你自己的喜好而定)撥出,並確定氣體完全撥出。當撥出氣體時,要讓你的整個身體放鬆(你可以看到自己的胳膊或腿變得放鬆而柔軟,就像一個布娃娃)。

做10次慢而深的腹式呼吸。試著保持你的呼吸平穩而有規律,不要猛地吸一口氣或一下子把氣完全撥出。當你吸氣時慢慢地數到4(1——2——3——4),然後呼氣時再慢慢地數到4,這樣做有助於讓你的呼吸慢下來。記住在每次吸氣後要暫停片刻,然後慢慢呼氣。每次呼氣時從10開始倒數到1。

如果你願意,可以透過做兩組或三組腹式呼吸來擴充套件練習,記住每組練習都要從10倒數到1(每次呼氣時數一下)。

漸進式肌肉放鬆(PMR):艾德蒙·雅各布醫生

確定你正在安靜且舒服的環境中。遵守先前描述放鬆練習時的指導原則。

當你拉伸某一肌肉組群時,強度要儘量地大,持續做7~10秒鐘,但不要使其過度疲勞。你可以數“1001”“1002”……來計秒數。

關注正在進行的過程。感覺每塊肌肉緊張感的形成過程。想象一下某一肌肉組群正處於拉伸狀態,這樣做通常是有好處的。

你放鬆肌肉時候一定要突然地鬆開,享受那種肌肉突然一下變得軟綿綿的感覺。在活動下組肌肉前至少要放鬆15~20秒。

當活動某一肌肉群時,要儘可能讓你身體其他所有肌肉都放鬆。

一次拉伸或放鬆一組肌肉。但是,如果某個特定位置感到特別地緊張,你可以對其進行拉伸或放鬆2~3次,每個迴圈之間停大約20秒。

定期體育訓練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測算下你的健康指數吧!

對於你的身體來講,當處於搏鬥—逃跑的應激狀態時,體育運動是一種自然的化解方式。定期的體育運動還能夠消除經受焦慮並轉為恐懼的可能性,加快從各種恐懼——從害怕在公共場合講話到害怕孤獨中恢復過來。

定期的體育訓練能夠刺激內啡肽

(endorphins)的分泌,內啡肽是一種無論從化學成分上還是效果上都類似嗎啡的自然物質,它能使你感覺狀態很好。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自我對話

流程一般為:外部事件對外部事件的解釋,產生自我對話情緒感受和反應。

我們需要不停反駁消極的自我對話,可以採用蘇格拉底問答法:

有什麼證據支援這種說法?

它總是正確的嗎?

以前證明過這是正確的嗎?這件事真正會發生的機率有多大?

最壞的結果會是什麼?就算最壞的結果發生了,那會有多糟糕?那時候你會怎麼做?

你有沒有全面地看待問題?

你有沒有完全客觀地看待問題?

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執著於那些消極的自我對話,就採用上面的蘇格拉底詰問來檢驗它們的正確性。

學會吃

·咖啡因

在所有可以加劇焦慮以及引發恐懼的飲食因素中,咖啡因是最主要的一個。咖啡因對我們身體內的幾個不同的系統都有直接的興奮作用。它增加了腦神經遞質腎上腺素的水平,讓人們更加警覺,更加清醒。它也會產生與壓力反應相同的生理喚醒——增強了交感神經系統

的活動並且釋放了腎上腺素。

如果你很容易焦慮和恐懼,我建議你把每天攝取的咖啡因數量減少到100毫克之內。例如,每天最多喝一杯過濾過的咖啡或者一份可樂飲料。

·尼古丁

尼古丁是與咖啡因一樣強烈的興奮劑。它會增強生理喚醒,血管收縮,並且加重心臟工作負擔。研究證明,吸菸者往往比不吸菸者更容易焦慮,尤其是在他們攝取的其他興奮劑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如服用同樣的咖啡以及非處方藥

·食鹽

過多的食鹽(氯化鈉

)攝入會從兩個方面影響身體:1)它會消耗體內的鉀——一種對神經系統功能正常執行非常重要的礦物質;2)它使血壓升高,給心臟和動脈帶來額外的負擔並且會加速動脈硬化。

除了這些食物的攝入外,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會影響我們的焦慮心態:

吃得太快或者邊走邊吃

每口食物咀嚼次數均不到15~20次(食物必須在口中部分消化,以後才能充分消化)

吃得太多,到了感覺肚脹的程度

一餐中喝太多的流食,它會稀釋胃酸和消化酵母;一餐中食用一杯流食就足夠了

上面所有的習慣都增加了胃腸的負擔,影響了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這在兩個方面增加了壓力水平:

透過消化不良、肚脹以及肚痛帶來直接影響

透過對必需的營養元素的不良吸收帶來間接影響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2。專業心理治療

認知療法(埃倫·貝克)

認知療法不只是一些技術的總和,它是一套系統的精神療法。根據以下十項原則,這些策略和技術被整合到一起。

認知療法以情緒障礙的認知模型為基礎。

認知療法簡短且有時間限制。

一個健全的治療關係是有效的認知療法的必要條件。

治療是治療師和患者之間的共同努力。

認知療法主要使用蘇格拉底問答法。

認知療法是有結構性和指示性的。

認知療法是面向問題的。

認知療法是建立在教育模式基礎上的。

認知療法的理論和技術依賴於歸納法

家庭作業是認知療法的一個主要特點。

治療師需要精通於焦慮的認知模型,掌握住認知、情感、行為和生理反應之間的區別。還必須能清楚地傳達,焦慮是由對情形錯誤的、功能失調的評估得以維持。治療師在第一次諮詢中給出焦慮的解釋,而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應反覆提及。這個解釋通常帶有治療學

的意義。

一般針對焦慮典型的認知療法過程包括了5~20個療程,特定的表現焦慮或輕度的焦慮狀態可以在幾個療程後緩解。而正是因為要保持療程的簡短,治療師更需要將問題簡單化、且更明確而具體、強調家庭作業、保持針對性。

3。認知行為療法(CBT)[11]

CBT方法關注的是兩個關鍵方面:糾正認知和改變行為。

糾正認知就是學會識別那些使我們感到難受的想法和信條,並把它們改變成更有益、更健康的思維方式。

改變行為就是去做那些讓我們在各種場合都能反應恰當,感覺良好的事情。

為了闡明這一理論,埃利斯

提出了“A——B—C”模型:

A代表“前因”(antecedent)(引發反應的情況)。

B代表“觀念”(beliefs)(我們對該情況的認知)。

C代表“結果”(consequences)(我們的感受和行為)。

儘管我們傾向丁責怪“A”(前因)造成了“C”(結果),其實是“B”(觀念)使我們產生了那樣的感受。

關於CBT的具體方法,會在之後的內容當中講到。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4。暴露療法(脫敏法)

克服恐懼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接面對它。那些逃避恐懼場景的做法,表面上可以使你免於驚恐,但其實是在加重你的恐懼症。現實生活脫敏法可以治療廣場恐懼症、社交恐懼症及許多特定性恐懼症。

但是不要一開始便完全面對那個讓你最害怕的場景,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從某些小的,甚至說是細微的地方入手,循序漸進地達到你的最終目的。在治療過程中,你將置身於讓你感到恐懼的場景中,同時,直面恐懼場景,有意識地體驗焦慮情緒上升的過程,並努力忍受這種痛苦的感覺,直到你可以徹底掌控,不再逃避。

暴露療法只有在長期堅持練習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功效,但要完成這個過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忍受面對恐懼情景時的不悅體驗,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持之以恆地進行練習。暴露治療需要全身心投入。如果你真的想徹底康復,那麼不妨做以下嘗試:

鼓起勇氣面對那些你迴避多年的情景。

忍受置身恐懼場景時的不適。

堅持暴露治療,哪怕過程周折。只要持之以恆,就能徹底康復(通常需要堅持數週甚至數年)。

在暴露療法早期階段,找一個你信賴的人(如配偶、搭檔、朋友或專業人士)陪在旁邊,這在你首次嘗試進入恐懼場景時有所幫助。支持者能讓你感到安心和安全,透過聊天安慰你,鼓勵你堅持練習,並且讚揚你在每一步中取得的成功。

支持者的主要任務是提供鼓勵和支援而不是判斷行為對錯。

5。藥物治療

在一定的情況下,某些人群是適合進行藥物治療的。比如以下情況:

驚恐發作過於頻繁(例如:每天1~2次)且嚴重的話,可能會阻礙個人工作及生活的能力,阻滯個人關係的發展,影響安全感及對生活的控制意識。尤其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在歷經兩至三週的恐慌、焦慮症狀後沒有任何明顯改善時,使用藥物治療就尤其重要了。

某些難以面對恐懼情景的廣場恐懼症患者,他們經過數次嘗試不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均未能取得什麼效果。

當應對危機情景時,需要使用一定藥物。

如果伴隨恐懼症、廣場恐懼症或者其他焦慮疾病的還有慢性或者嚴重的抑鬱症,那麼抗抑鬱的藥物通常是很有效的。

如果人們在公共講話或者其他表演節目時感到焦慮,尤其在焦慮中包含著心悸的情況下,短期地使用β阻抗劑類藥物是很有幫助的。

害怕與他人接觸的我,應該怎麼辦?

這裡只是簡單為大家介紹了下關於焦慮症以及部分恐懼症的內容、形成原因和治療的方法,之後我們再慢慢深入瞭解。

這裡是熱愛分享知識的小稀~

再感謝大家的閱讀!

參考

1^[美]艾德蒙·伯恩,《焦慮症與恐懼症手冊》,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年。

2^[美]艾倫 T。貝克《焦慮症和恐懼症》,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年。

3^王麗穎 楊蘊萍 林濤《社交焦慮障礙的防禦方式及應對方式的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06年第14卷,第2期。

4^Kessler RC;McGonagle KA;Zllao S Lifetime and 12-month prevalence of DSM-Ⅲ-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r 1994。

5^Davidson RT;Hughes DL;George LK The epidemiology of social phobia:findings from the Duke Epidemiological Catchent Area Study 1993。

6^Beck AT;Emery G;Greenberg RL Anxiety Disorders and Phobias:A Cognitive Perspective 1985。

7^Clark DM;Wells A A Cognitive Model of Social Phobia 1995。

8^Mogg K;Bradley BP;Bono J Time course of attentional bias for threat information in non-clinical anxiety 1997。

9^Starcevic V,Kellner R,Uhlenhuty E H。 The Phenomenology of Panic Attacks in Panic Disorder with and without Agoraphobia[J]。Compr Psychiatry。1993:34。

10^Public Health,Social Medicine and Hygiene,Excerpta Sec 17,42:268,1984。

11^[澳]S·埃德爾曼《思維改變生活:積極而實用的認知行為療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宣告

以上所有內容文字、圖片、影片均源自

釋出方

,地平線HOA僅透過外鏈方式進行蒐集與轉載。

因為我們

暫不謀求

透過新媒體盈利,因此,我們會無償推廣任何有價值的知識傳播平臺、賬戶等,也歡迎所有讀者留言推薦任何您認為有知識傳播價值的媒體。

我們也鼓勵讀者透過標題或圖片,跳轉至其他公號,以進行閱讀、關注等。

地平線(Horizon Ask)團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科普愛好者們自發組建,意欲尋找到一條

科普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我們以志願者的形式進行科普內容創作、收集、釋出等,

不謀求以新媒體渠道獲得盈利

如果讀者有任何科學問題,均可在文章留言區、媒體後臺等處留言,我們的編輯工作者會

在第一時間聯絡專業人士,並嘗試免費獲得解答。

TAG: 焦慮恐懼症焦慮症恐懼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