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情緒障礙病程三階段:如何分別應對?

青少年情緒障礙病程三階段:如何分別應對?

菲舍/文 張進/圖

青少年情緒障礙患者重回正常人生軌道,是一場艱辛的挑戰。

幫助青少年患者走出情緒障礙的關鍵,是識別其病程發展的程度和階段,從而採用不同的治療和適應策略,直到患者身體機能改善,並找回駕馭情緒、適應成長的能力。

(一)青少年情緒障礙發展三階段:警戒期、抵抗期、衰減期

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病症特徵,與“壓力適應症候群”高度符合,通常包含抑鬱、躁狂、混合、快速迴圈等症狀,呈現出跌宕起伏、症狀複雜的“多相”。

按照“壓力適應症候群”理論,患者一般會部分或全部經歷三個階段——警戒期、抵抗期、衰減期,並體現出不同的病症特徵和病症程度。

警戒期

:青少年患者會出現消極、不安、焦慮、強迫等症狀,以及與抑鬱症相符的身體機能下滑症狀,伴隨焦慮、強迫、失眠等特徵。

抵抗期

:由於機體的自我調節功能,以及使用了抗抑鬱或者抗焦慮藥物,青少年患者有可能出現不能程度的症狀緩解或反彈,甚至與抑鬱相反的狀態,包括“躁狂”、“混合”等。

衰減期:

隨著病情進一步惡化,大多數患者會出現抑鬱、躁狂交替出現的快速迴圈或者混合狀態,且情緒障礙發作的烈度加劇。這時,他們通常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這一階段,患者的情緒調控能力完全失效,意志力極度削弱,縱慾和自毀傾向明顯,人生處於劇烈動盪和迷航階段。

(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本質是能力下降

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本質,是患者的能力問題。

具體地說,即患者的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因神經遞質失衡、神經功能區受到損傷,造成神經系統階段性異常興奮(躁狂、激惹、煩躁),或者異常不興奮(抑鬱、木僵),使得大腦記憶、思維、注意功能受損,情緒反應越來越受本能驅動,並呈現異常活躍或不活躍狀態。

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產生,與青少年求學、就業、獨立生活所導致的持續壓力有關。壓力加大了身體的消耗,破壞了新陳代謝,造成生理機能失調,引起心理到生理全面失衡。

於是,一遇到刺激,就引發應激情緒,以及自身慾望產生的不良情緒衝動。

(三) 把握“治療”和“適應”的辯證統一

大多數青少年情緒障礙患者的療愈是一個艱辛、漫長的過程。根據其病程和程度,這是一個“治療疾病”和“適應成長”的融合過程。

個人淺見,幫助青少年情緒障礙患者恢復健康的總體原則,應是“治療優先,適應次之,邊調整邊適應,直至患者恢復情緒自控能力”。

治療優先:

是指透過治療恢復患者大腦機能和生理機能,讓其擁有掌控情緒、適應成長的生理基礎。

適應次之:

適應是青少年情緒障礙治療的終極目標,即讓患者找回適應社會、適應成長的能力,能夠獨立生存,健康生活。

治療,需要減負和調養。這是一個恢復過程。

適應,需要加壓和努力。這是一個消耗過程。

我始終認為,高質量的人生需要努力,需要面對挑戰,激發自己的潛能。但在治病過程中,為了青少年患者更好地成長和適應,為了治療目標更好達成,可能需要在一段時期內接受患者適應能力下降、惡化的現實,並延緩其適應學習和工作環境、適應成長的節奏。

在青少年情緒障礙的恢復過程中,必須貫徹“治療優先”的基本原則,並承認患者適能力受損,不是一個簡單的心理現象,不是意志品質、道德水平下降,而是生理機能已經嚴重失調、受損。

由於病情發展程度不同,患者適應能力下降和受損程度不一,對策也相應不同:

程度不嚴重的患者:

可能不需要中斷學習、工作,採取一定的心理疏導和藥物干預,依然可以恢復健康;

程度嚴重的患者:

學習、工作過程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和康復,成為干擾治療、惡化健康的應激源。這些應急刺激會給他們帶來難以名狀的擔憂和恐懼。此時此刻,暫時中斷學習或工作、減少用腦負荷、減少環境應激,就成為不得而已的必然選項。

長痛不如短痛。休息、暫停,是為了更好地出發。

(四)分階段選擇應對策略,尋找個性化解決方案

按照“壓力適應症候群”的理論,青少年情緒障礙隨著病情的發展,病程程度會處於警戒期、抵抗期或衰竭期。在這三個階段,可以採取不同的策略。

A

警戒期策略

這一階段屬於壓力適應障礙的初期。患者生理機能快速下滑,異常情緒狀態和生理失調明顯,但由於病程不長,大腦和神經系統機能受損通常不嚴重。此時患者情緒障礙症狀明顯增加,並向抑鬱狀態下滑,好在情緒控制能力基本正常。工作效率雖然下降,並伴隨異常情緒反應,但仍能主動調整情緒和行為,堅持學習和工作。

因此,這一階段的應對措施,應該是維持社會活動,並以心理疏導和藥物干預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社會活動:

患者的學習、工作等生活功能通常不必中斷,可以短期休息,或者適當降低學習、工作負荷,包括轉換到壓力更小、負擔更輕的學習或工作環境中。

心理干預:

透過理性的智慧,幫助患者認識這種病症的原因和發展規律,減少心理壓力,調整作息規律,減少內耗,促進自我代謝功能的改善。

藥物治療:

一般需要透過用藥改善睡眠。這可顯著促進腦力的恢復和神經遞質的平衡。內分泌激素和神經遞質失衡會加劇軀體症狀和內臟不適,並嚴重干擾患者社會活動,造成心理波動,加快身體內耗,此時可能需要使用抗抑鬱、抗焦慮藥物。

B

抵抗期策略

這一階段屬於壓力適應障礙的中期。患者的生理機能,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持續下滑,且病程延長,生理和心理調節機制都會參與抵抗生理機能(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的下滑,導致神經系統活動更趨頻繁、活躍,神經興奮程度加強,出現越來越強烈的情緒反應和越來越頻繁的情緒波動。

這一階段,再維持學習、工作等社會適應活動,會越來越低效和困難,反而會產生因應激刺激,傷害身體健康,進一步破壞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因此,可根據情況判斷是否繼續維持社會活動,大規模減負,同時加大藥物治療的力度。

社會活動:

患者的學習、工作等生活功能不但可能繼續損耗已經失調的生理尤其是神經系統功能,而且會成為加大情緒波動和內耗的應激源。應嚴肅考慮是否中斷學習、工作,轉移到負擔較小、壓力較輕的環境。

心理干預:

這一階段的心理干預,應始終保持同理心,理解患者,分擔患者痛苦。同時,應創造平靜從容的生活氛圍,儘量不給患者施壓,以免加大對患者的刺激。

藥物治療:

患者在這一階段的神經系統敏感和興奮程度明顯異常,抗抑鬱藥的使用會加大神經興奮,加大內耗。尤其患者若出現混合或快速迴圈等狀態,應儘量停用抗抑鬱藥。

由於神經系統異常敏感、興奮,需要使用能調和大腦神經遞質、調節內臟功能的藥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心境穩定劑,常用的有碳酸鋰、丙戊酸鹽、拉莫三嗪等。症狀嚴重時還要聯用非典型抗精精神病性藥物,如富馬酸喹硫平、奧氮平、阿立哌唑、魯拉西酮等。

C

衰減期策略

這一階段屬於壓力適應障礙的重期,患者生理機能、尤其是大腦和神經系統功能嚴重失調,基本無法維持正常的社會活動尤其是學習、工作等。同時由於神經衝動的極其強烈,患者釋放負面情緒的衝動頻繁、強烈,會產生縱慾、破壞、攻擊、自毀等非理性衝動。

因此,這一階段的應對措施,是適當隔絕社會活動,避免環境刺激的災難性後果,同時加大藥物治療的力度。

社會活動:

患者的學習、工作等生活功能基本無法持續,應儘量避免學校、工作單位、重要社交場合等帶來應急刺激,讓患者呆在自己最習慣、最感到安全的場所,創造最有利於恢復的氛圍。

心理干預:

這一階段的積極心理干預不但無益,很多時候還有害,因為會喚起患者以前主動進行心理調節的失敗經歷,成為應急刺激。此時最好的心理干預手段是適度縱容,滿足患者此前未能滿足的慾望(心理學上稱“未完成事件”),排除“情緒地雷”。同時,家長應表現得樂觀、堅定、從容、平和,不把精力過多集中在患者身上,這反而會給患者減少刺激,增強信心。

藥物治療:

這一階段是抵抗期的延續和惡化,應堅決停用增強神經系統興奮程度的抗抑鬱藥物,並堅持以心境穩定劑和非典型抗精神病症藥物為主,通常兩種藥物聯用,並加大劑量治療。尤其當患者躁狂、快速迴圈發作程度加劇時,需適當加大非典型性抗精神病症藥物的用量。

(五)尊重青少年情緒障礙規律,爭取正向迴歸

是否尊重青少年情緒障礙發病的客觀規律,決定了治療過程是一個持續惡化的逆向過程,還是一個穩步向好的正向迴歸過程。

逆向發展或正向迴歸,皆在一念之間。這或許就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我們沒有太多的試錯空間。

關於“渡過”

TAG: 患者情緒青少年適應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