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作者 | RQuichotte(公眾號ID:biokiwi)

本文關鍵詞 |

酸奶 乳酸菌 益生菌

“活”的乳酸菌、益生菌、腸道活性菌群,酸奶裡的細菌怎麼有這麼多名目?

助消化、促吸收、防糖尿病、防心血管疾病、抗衰老,酸奶裡的細菌真的有這麼多好處嗎?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圖源:unsplash)

酸奶是什麼?

根據 FAO/WH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衛生組織) 的標準,酸奶是眾多發酵乳製品的一種,其發酵過程的酸化主要是一系列乳酸菌作用的結果。

乳酸菌是很多類細菌的統稱,單單從外型上來看他們就可能千差萬別,風姿各異。

下面我們簡單列舉了相對常見的幾類乳酸菌的“藝術照”,有類似炸蟬蛹的明串珠菌屬;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明串珠菌屬 (Leuconostoc mesenbrueckii)

酷似蟹腿的乳桿菌屬;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delteroides)

像一顆顆曼妥思的乳酸乳球菌屬;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乳酸乳球菌屬 (Lactococcus lactis)

還有看起來清心寡慾,像佛珠的鏈球菌屬。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鏈球菌屬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除這些外常見的還有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片球菌 Pediococcus 屬等,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加入我們的讀者微信群,進一步瞭解和討論哦!

乳酸菌的共同特點便是,它們主要能量的來源都是

厭氧型的乳酸代謝

。不過具體可以分為

同型乳酸代謝

異型乳酸代謝

同型乳酸代謝會將糖分解為

乳酸

而異型乳酸代謝中,

產生乳酸同時也會產生乙醇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同型與異型乳酸代謝途徑

所以生產酸奶的細菌,基本為人工新增的同型乳酸代謝的細菌,而異型乳酸代謝的細菌更多的用於開菲爾、馬奶酒等乳製品的製作。

常見酸奶製作過程中,基礎使牛奶酸化的菌種,基本都屬於乳桿菌屬、明串珠菌屬和嗜熱鏈球菌屬。

目前市場上的酸奶發酵劑和工業酸奶生產的發酵劑,基礎酸化用的都是屬於乳桿菌屬的德氏乳桿菌的亞種——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和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而在基礎酸化外,有的酸奶還會新增一些產生各種有機酸、醛、酮等改善口味和香味的菌種,如丙酸桿菌、短桿菌、腸球菌,乃至德巴利酵母等真菌物種。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圖源:91jm。com)

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在酸奶中的廣泛共同使用,與他們在代謝上的某種

互補關係

有關,如嗜熱鏈球菌產的甲酸(丙酮酸和二氧化碳非必須)可以一定濃度範圍時可促進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活動。

而保加利亞乳桿菌產的乳酸在一定濃度範圍時也可

促進嗜熱鏈球菌生長

。表現為在奶變酸的時候,首先是嗜熱鏈球菌的增殖,當 pH 從 6。5 開始下降時,保加利亞乳桿菌的活動增強,使 pH 進一步下降到約 4。6,牛奶中的酪蛋白開始凝結沉澱。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的共生

如今的中國市面冷藏鮮酸奶(而非巴氏滅菌酸奶)中,國家行業規定

1mL酸奶中至少需要新增1,000,000個乳酸菌

,經過發酵和冷藏,這個數目通常只會更多,你的每一口酸奶中,

可能有1億個左右的乳酸菌

,當真是“如食眾生肉”。

什麼是益生菌?

那麼你可能會問,益生菌是啥,我吃了酸奶裡的這麼多乳酸菌對身體有用嗎?

益生菌(probiotic)

概念的起源大概正如莫斯利安的廣告詞所描述:

1907年俄羅斯生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lie Metchnikoff在對保加利亞長壽人群做研究和觀察後,他提出了假設:衰老可能是因腸道中的

“有毒細菌”

造成的,而當地人喝的酸奶中的乳酸菌(保加利亞乳桿菌為主)和乳酸,

可能有清除有害細菌,延長壽命的作用

,將乳酸菌稱為益生菌。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乳酸菌可能清除腸道內的有害細菌(泰平藥業)

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酸奶中益生菌的健康效益的檢驗標準應該逐漸細分和嚴格起來。

人體腸道細菌的一個重要類群便是乳酸菌,比較容易聯想到的是益生菌可能可以

改善炎症性腸病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圖源:unsplash)

炎症性腸病主要是因為胃腸道的細菌失衡帶來的免疫反應造成的。而臨床實驗表明適量益生菌的攝入可以帶來一定的症狀改善,副作用也較少,但是對於特定種類的炎症可能效果較差(比如克羅恩病)。

事實上,

酸奶和乳酸菌改善腸道菌群和炎症反應的因果性的機制還不夠明確

對於急性感染性的腹瀉,益生菌的補充則是相對安全的,再配合輸液治療就能夠有一定的改善腹瀉症狀的效果。

只不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可能需要不同的益生菌新增方案,能夠達到的效果也不一致。

至於長期的胃腸道菌群的良好狀態維持,與益生菌攝入有一定相關,不過可能更多的取決於一個

健康的食譜

不過比較確定的是,常見的兩大類乳酸菌都含有

乳糖酶

,可以一定程度緩解乳糖不耐受人群的不良反應(也就是有些人不能喝牛奶但是也可以喝酸奶)。

也有觀點說,益生菌改善了腸道健康,就可以改善糖類、脂類、鈣離子等的吸收和代謝,所以可以有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的效果。

但是很多這樣的推理並沒有太多的科學依據,只是建立在猜想和少量未必有因果基礎的社會現象上。

目前有一些相關實驗說明酸奶等食譜與一些代謝疾病的改善有關聯,但是總的來說沒有太好的臨床控制變數實驗說明酸奶糖尿病、高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等的聯絡,而且也幾乎沒有發現特殊的有益於改善脂糖代謝,可以分泌特殊生物多肽的益生菌品系。

冰櫃裡酸奶那麼多,你知道怎麼挑嗎?

乳酸菌分解乳糖的示例

因為益生菌的“益生”效應需要更多的科學考證,而且酸奶乃至其他食品的營養效果與健康效果不能等價,

一些國家出臺措施限制酸奶益生菌的擴大宣

歐盟禁止有“probiotic(益生)”的標籤,認為有誤導消費者嫌疑。美國則出臺措施懲罰宣傳乳酸菌會改善某種疾病或症狀的廣告。

所以下次買酸奶,多看看它的營養表,多考慮考慮自己喜歡的口味,不要一味的中了“益生菌”的噱頭了喲!

參考資料:

Who Food Standards Programme。 Codex alimentarius: food hygiene basic texts。 2004。

T。 Ghosh, A。 Beniwal, A。 Semwal, and N。 K。 Navani。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probiotic propertie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ethnic fermented dairy products。 Front Microbiol, 10:502, 2019。

郭清泉, 張蘭威, and 王豔梅。 酸奶發酵機理及後發酵控制措施。 中國乳品工業, 29(2):17–19, 2001。

Ilya Ilyich Metchnikoff。 The prolongation of life: optimistic studies。 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M。 J。 Saez-Lara, C。 Gomez-Llorente, J。 Plaza-Diaz, and A。 Gil。 The role of probiotic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bifidobacteria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other related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human clinical trials。 Biomed Res Int, 2015:505878, 2015。

Stephen J。 Allen, Elizabeth G。 Martinez, Germana V。 Gregorio, and Leonila F。 Dans。 Probiotics for treating acute infectious diarrhoea。 Sao Paulo Medical Journal, 129:185 – 185, 05 2011。

G。 D。 Wu, J。 Chen, C。 Hoffmann, K。 Bittinger, Y。 Y。 Chen, S。 A。 Keilbaugh,

M。 Bewtra, D。 Knights, W。 A。 Walters, R。 Knight, R。 Sinha, E。 Gilroy, K。 Gupta, R。 Baldassano, L。 Nessel, H。 Li, F。 D。 Bushman, and J。 D。 Lewis。 Linking long-term dietary patterns with gut microbial enterotypes。 Science, 334(6052):105–8, 2011。

M。 A。 Fernandez, S。 Panahi, N。 Daniel, A。 Tremblay, and A。 Marette。 Yogurt and cardiometabolic diseases: A critical review of potential mechanisms。 Adv Nutr, 8(6):812–829, 2017。

TAG: 酸奶益生菌乳酸菌乳酸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