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強直性脊柱炎日,關注這種“重男輕女”的病

每年5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是世界強直性脊柱炎日。很多人可能聽說過這個病,因為它並不罕見。在我國,每1,000個成年人中就可能有3個人罹患強直[1],而且還“重男輕女”——好發於年輕男性,且發病速度和病情可能較女性更快更重。

因為是免疫系統性疾病,暫時無法根治或治癒。所以如不及時干預,病情可能會不斷進展,直至最後發生骨融合、強直和不同程度的殘疾。

早期症狀

晨僵、腰背痛、足跟痛

危機指數 ★★★

如果過去三個月或更長時間裡,您有過多次不明原因的以下症狀,當心是強直找上門:

清晨醒來腰部僵硬不能動(簡稱“晨僵”)

腰背痛(特別是下腰或臀部區域)或僵硬,夜間痛

足跟酸脹痛

通常來說,骶髂關節是最早受累的關節,更是診斷要點。骶髂關節位於腰與臀部結合的部位,所以出現問題往往表現為臀區和下腰部疼痛,並伴有僵硬感。早晨起來症狀較為明顯,靜養不會好轉,活動後相反可以緩解。這是炎症性疼痛和普通肌肉勞損疼痛很明顯的一個區別,一定要留心。

世界強直性脊柱炎日,關注這種“重男輕女”的病

骶髂關節承載上半身全部重量

中期症狀

疼痛症狀加劇或擴散,可能影響到脊柱活動

危機指數 ★★★★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逐漸進展的慢性疾病,症狀會由腰椎向胸、頸部脊椎發展,甚至會波及髖、膝、肩等大關節,出現相應部位的疼痛加重、活動受限甚至部分強直。這時候如果去做影像學檢查,可能發現脊柱椎體之間已經有骨贅(俗稱“骨刺”)出現。

慢慢地,這些骨刺會連在一起變成骨橋,椎體間原有的縫隙因為這些病理性生長的骨頭而變窄,脊柱無法靈活彎曲活動,脊柱活動也因此受限。

世界強直性脊柱炎日,關注這種“重男輕女”的病

晚期症狀

骨融合,完全強直

危機指數 ★★★★★

病理性新骨繼續生長,脊柱出現廣泛而嚴重的骨化性骨橋,表現為“竹節樣脊柱”。這正是強直患者晚期的典型表現。這時患者可能伴有全身關節疼痛,活動嚴重受限甚至產生身體畸形。這種結構損傷往往不可逆轉,伴隨終生。

看到這裡大家就能明白,強直髮展是有一個過程的,並不會一蹴而就:

免疫紊亂導致炎症反覆炎症導致病理性新骨產生病理性新骨不斷生長並相連骨融合、強直

所以如果能做對以下這些事情,完全有可能給疾病程序“減減速”:

及早就診、走

科室

一旦出現異樣,尤其是症狀持續了3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一定要儘早就醫,而且一定要走對門——風溼免疫科才是正確科室。去錯科室可能會貽誤病情哦。

科學治療,定期隨訪

“疼痛”只是疾病的“表”,但治療不能只“顧表”,還必須“及裡”:

控制炎症

疼痛由炎症引起,控制炎症是緩解症狀的重點;

抑制骨結構進展

“病理性新骨形成”是導致骨融合強直、乃至殘疾的基礎,所以還要密切關注骨結構進展。

目前臨床上治療藥物不少,主要有以下幾類:

非甾體抗炎藥:

就是大家熟知的消炎止痛類藥物,這是治療強直的一線用藥,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和腫脹;

生物製劑:

目前強直治療的“先進武器”,針對性抑制某些“作亂”的炎症因子。按照靶點不同分成“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和“白介素-17A抑制劑”。前者主要針對“腫瘤壞死因子-α”,優勢是炎症控制效果明顯,臨床使用時間長;後者主要針對“白介素-17A”這個新靶點,優勢是既能控制炎症,在阻止新骨形成方面也有資料支援。

改善病情抗風溼類藥物:

對於合併外周關節炎的患者有一定益處[2];

皮質類固醇藥物:

就是常說的“激素”,對於合併外周關節炎的患者可以考慮區域性注射,但不能全身性長期大量使用[2]。

因為強直是炎症性進展性疾病,所以患者不能簡單靠“疼不疼”來判斷治療效果。還是要定期去醫院隨訪,請醫生透過血液學和影像學檢查來看炎症是否得到控制,骨損傷是否有進展。

不要“靜養”,科學鍛鍊

強直不是一般的腰肌勞損或扭傷,“靜養”沒有幫助,科學運動更有利病情控制!定期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游泳、力量訓練、瑜伽等)能夠減輕疼痛程度,增強可活動性和平衡能力,改善健康和提升生活的整體質量。

參考資料

[1]中華醫學會風溼病學分會。 強直性脊柱炎診斷及治療指南。 中國風溼病學雜誌,2010,14(8):557-560。

[2]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關節外科學專業委員會。 中軸型脊柱關節炎診斷和治療的專家共識(2019 年版)[J/CD]。 中華關節外科雜誌(電子版),2019,13(3):261-266。

格言:沒有醫托,沒有廣告,只有病友,打造一個屬於小強的專屬空間……

注:凡事向您推銷藥物、治療方法、說能治癒的、能治好的都是騙子……

本公眾號、QQ群都是病友自發組織的,不會向病友推銷任何藥品、醫院,所有言論僅供參考,請及時就醫!!

“在看”

我嗎?

TAG: 強直炎症疼痛關節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