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裡雨曦 實習生 周子煜

“記得小時候,吃的西紅柿酸甜可口,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滿滿的西紅柿味。可現在的西紅柿,看上去個頭飽滿,一口咬下去卻是硬邦邦的,皮厚、汁少,不酸也不甜,味道寡淡。”作為美食愛好者的“90後”小李說道。

西紅柿學名番茄,其中的一個“番”字就代表了它的“洋”身份,不少國人甚至稱之為“洋柿子”。

如今,“洋柿子”已融入中國味道,變成了國民美食。不過,很多跟小李一樣的人卻說,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了,這背後的故事耐人尋味。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從“洋柿子”到產銷大國

西紅柿是全球主要果蔬之一,2020年產量超過1。8億噸。我國西紅柿年產量已經超過6000萬噸,佔全球產量的三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產銷大國。

實際上,西紅柿引入我國的時間並不長,而人類食用西紅柿也只有幾百年的時間。

墨西哥人最早馴化栽培了西紅柿,16世紀傳入歐洲, 17世紀傳入亞洲。

一個有意思的事實是,由於番茄果味特殊,在很長一段時間僅做觀賞,其作用與君子蘭相似。到了20世紀初,西紅柿才進入食用階段。我國的西紅柿大規模栽培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開始的。

西紅柿種植在我國快速發展的背後,良種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

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番茄遺傳育種團隊首席、研究員李君明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介紹,中國番茄品種發展的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

上世紀60年代,中國種植的品種是以引入品種為主,主要來自日本、美國等國家,當時各地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是常規種。

直到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開始自主選育。時值國內番茄生產上各種病毒病大流行,因此我國番茄育種在抗病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主動利用外國番茄優良品種和抗病材料進行雜交,培育出早粉2號和強豐等常規品種。這一時期隨著常規品種的普及,番茄抗病能力極大增強,我國番茄產量明顯提高。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山西省大同市郊城關公社農業科學試驗站的成員在研究西紅柿栽培問題。(1973年9月11日新華社發)

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在農業科研人員的不斷耕耘下,番茄品種實現從單抗病的雜交種到多抗雜交種的轉變,優質和高產也成為育種目標。中國的番茄得到了大面積的種植,成為中國主栽的重要果蔬之一。自此,中國解決了番茄產量不足的問題。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這是安徽省和縣卜陳鄉專業戶洪宗翠在收摘西紅柿(1986年6月17日發)。新華社記者 魯迅承 攝

21世紀以來,耐儲存性和長貨架期的番茄受到市場和種植者的歡迎。為此,農科人員充分利用之前種質材料和育種經驗,主動從國外引進肉質較厚耐儲存的新品種,與原先品種進行雜交,突破影響番茄外觀的重要難題,使番茄外觀品質得以保證。

但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國外品種也大量湧入中國市場。例如,先正達培育的“齊達利”“拉比”,抗TY的德澳特“7728”“4224”等品種,以其極高的商品率和產量快速佔據了我國粉果市場和種植端。

李君明告訴《財經國家週刊》,番茄原產於南美,我國番茄種質資源缺乏,目前種植水平也需要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低,在品種選育技術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今後我國在番茄資源蒐集、精準鑑定和創新方面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村民在無土栽培西紅柿大棚內採摘。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為什麼味道淡了?

很多消費者發現,現在從市場上買到的西紅柿,雖然個大,看上去飽滿,但卻沒有多少汁水,沒有西紅柿原來的口味了。

事實上,這也並非消費者的隨意猜想。

“我們國家的一些老品種儘管風味很好,但是商品率低,不耐儲存,這就影響了其在流通環節的表現。”深耕番茄產業多年的山東魯澤農業董事長董永澤對《財經國家週刊》表示,耐儲存、貨架期長是現在市場流通環節對西紅柿的主要選擇。

相較於國內品種,很多國外品種耐儲存、易運輸,造成了國外品種大量引入。

據李君明介紹,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國西紅柿產業發展側重於保證市場供給,由於中國地域廣闊,為確保西紅柿的全國供給,滿足流通環節的要求,因而耐儲存、易運輸的品種佔據了市場主體。在品種選育方面,由於突出了耐儲運特性,忽視了風味品質相關基因的積累,所以味道丟失了,但耐儲運基因本身也是從不同番茄遺傳資源突變篩選而來,絕對安全。

“有的菜番茄七八分熟就要摘了,過度成熟運輸過程中就要壞的。”北京市密雲區後焦家塢村支部書記於海江告訴《財經國家週刊》,除了品種原因,為了保障流通環節的商品率,目前在很多菜番茄的種植端,都會採取提前採摘的辦法,而非自然熟化,這也讓西紅柿口感大打折扣。

據瞭解,番茄沙瓤的產生與其成熟度緊密相關,而為了減輕運輸過程中的損耗,大多數番茄在只有七八分成熟的時候就被採摘下來,歷經冷鏈和其他運輸方式的番茄在此過程中無法形成沙瓤,其果肉味道自然遜色不少。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2022年9月4日,寧夏銀川,工人在金鳳區良田鎮和順新村果蔬倉儲分揀中心將西紅柿分揀裝箱。圖/IC photo 中新社記者 於晶 攝

如何重拾老味道

“滿足了量的需求後,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重點開展營養和品質供應”。李君明表示,結合市場需求,我國番茄育種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保證產量的同時,選育兼具營養、風味品質的番茄品種。

實際上,近幾年我國自有品種的口感番茄正在不斷興起,且受到了消費市場的認可。

北京市密雲區後焦家塢村是農業農村部授予的“一村一品”西紅柿專業村,其與中國農科院合作的老味道西紅柿品種“原味1號”受到了市民的喜愛,豐收季節已經做到了供不應求。

“過年的時候,不託人你都買不到。”於海江告訴《財經國家週刊》,後焦家塢村從2013年年底與中國農科院科研團隊合作,引入“原味1號”番茄品種。2014年年初,村裡只有10個番茄棚,也經歷過種植失敗、產品推銷不出去的過程。但是,良好口感和純粹的西紅柿味道很快為後焦家塢村的“原味1號”打開了市場,今年後焦家塢村的西紅柿大棚已經擴充套件到了230多個。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後焦家塢村的番茄秧上已經長出了小番茄。圖/《財經國家週刊》裡雨曦 攝

雖然種植成本遠高於普通西紅柿,但優質的西紅柿產品也帶來了更好的收益。於海江告訴記者,後焦家塢村的“原味1號”在地收購價就在25-30元/斤,最高收益也可達到一棚12萬-13萬元。

在行業人士看來,相較於大產量、大流通的菜番茄,口感番茄的發展更需要從農業思維轉變為產業思維。

董永澤表示,突破傳統農業僅僅從種出來到賣出去的思維模式,現代農業需要拉長產業鏈條。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產業化思維要實現“良種、良品、良人”的有機結合,要從良種選育、標準化種植、品牌引領、渠道嫁接四個方面,探索新的農業發展模式。

西紅柿,為什麼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

▲於海江向本刊記者介紹生物防蟲技術。圖/《財經國家週刊》裡雨曦 攝

“下一步我還想把村裡的路修一修,再把大棚旁邊的院牆都粉刷上塗鴉,再解決好住宿問題,就讓投資者、旅遊者都能留下來,把消費也留下來。”於海江站在村裡的馬路上對記者說,他希望後焦家塢村能夠圍繞番茄味道做出大文章。

TAG: 番茄西紅柿品種焦家塢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