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鈞——茅臺酒釀技藝的參與者和傳承者

中國茅臺,飄香世界。眾所周知,茅臺酒是中國白酒行業中品質的代名詞,它的釀造需要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科學的釀造工藝。從原材料到生產銷售,茅臺人都會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力爭將茅臺酒的品質打造到極致,就這樣幾十年如一日,最終成就了茅臺“國酒”的美名。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物不可不提,他就是茅臺酒釀技藝發展完善的參與者和傳承者——李先鈞先生。

李先鈞——茅臺酒釀技藝的參與者和傳承者

李先鈞先生是土生土長的貴州仁懷人,1959年2月正式調入茅臺酒廠,在制酒二車間、三車間當釀酒工人。

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除了工作勤奮之外,還十分善於鑽研,憑藉著對釀酒工藝的天賦以及理解,李先鈞居然在一年後被提拔為班長、帶班酒師。要知道在茅臺酒廠,能夠當上班長的,沒有多年的崗位沉澱是無法晉升的,偏偏李先鈞是個例外。

榮升為班長之後的他,並未就此停滯不前,由於缺乏專業知識,李先鈞只能邊學邊幹,他深知只有成為生產的內行,才能更好地指揮生產。而後的李先鈞,先後任酒庫班長、團支部書記、包裝成品車間黨支部書記。

在擔任班長期間,李先鈞堅持天天到班組瞭解生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解決。發現重大問題,便立即召開支委會、辦公會、酒師會。親自講生產技術,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4小時以上。

時間到了1964年10月,國家輕工業部周恆剛率領工作組進駐茅臺開展“科技試點”,作為茅臺酒貯存和勾兌實驗小組骨幹成員,李先鈞先生跟隨李興發等大師一起參與了茅臺酒的試點工作。

李先鈞——茅臺酒釀技藝的參與者和傳承者

那時,這個車間沒有車間主任,沒有什麼酒師。李先鈞便首當其衝,組織和安排酒庫班有關人員在副廠長李興發的分管下,長時間的摸索醬香白酒的未解之謎。

茅臺鎮山高路遠,且夏季高溫溼熱,冬季乾燥陰冷,在這樣物資匱乏的環境下,李先鈞組織了幾十名技術人員,親自來到基層生產線上,與工人們同甘共苦,進行上萬次的實驗以及對比。

當時許多李先鈞同事稱:”李班長幹活真是太拼命了,又勤奮又有專研精神,對釀酒真的是太純粹了“。

李先鈞根據多年的生產釀造一線工作經驗,歸納總結了茅臺酒生產釀造的一系列技術要點,對高粱磨碎程度、水分、母糟、尾酒、加曲量、窖底用曲、加曲溫度、堆積等這些技術問題進行了詳細的檔案記錄。並形成書面資料,供生產一線參考。

在數不清的實驗對比下,這次茅臺試點終於發現了醬香白酒“窖有底香”的謎底。經過試點三組核心人員共同的意見,肯定了茅臺酒“醬香、窖底、純甜”三種典型體香型的劃分,而這次試點,也是茅臺酒廠重大的歷史事件。

李先鈞——茅臺酒釀技藝的參與者和傳承者

李先鈞1989年7月26日向組織報告的《自我鑑定》

1977年,李先鈞腰脊骨折,還沒有完全康復的他就急忙奔赴到酒廠開展研究。他對茅臺酒的研究細緻到每個窖、每棟生產房甚至每個甑子,如有的甑子需要蒸的時間長一點,有的需要蒸的時間短一點;有的窖池水分要輕一點,有的水分要重一點;有的生產房需要收糟溫度高一點,有的要低一點等等。因為他的這種堅持和細緻,讓二車間甩掉了落後的帽子,並連續三年超額完成國家計劃。

李先鈞先生在茅臺酒廠一干就是幾十年,直到光榮退休,他對古法釀酒技藝的熱情也絲毫未減。為了傳承古法釀酒技藝,他選擇繼續鑽研,於是擔任了貴州純正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純正酒業”)技術總工程師。

李先鈞先生在純正酒業進行釀酒經驗技術指導和培訓,生動形象的演練和講述古法釀造的每一個環節,讓職工深刻感受到一位茅臺工匠的精神和情懷。也正是在李老先生的親自指導和輔助下,純正酒業在釀造技術和品質上均得到很大提升,並傳承前人之智加以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李先鈞——茅臺酒釀技藝的參與者和傳承者

(第一排右邊第三位:李先鈞先生)

晚年的李先鈞先生在回顧、總結和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顯得十分內斂,在他平靜的臉上我們看不出太多的情緒變化,有的只是一位匠人對茅臺深沉的愛與情懷,而他對茅臺酒的付出及貢獻也成為了一道茅臺人永遠也繞不開的豐碑。

TAG: 李先鈞茅臺酒茅臺釀造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