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幼內部資料(週一課程),分享給準媽媽以及新手媽媽

0-6個月嬰兒養育

一、餵養 母乳是 6個月以內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按需哺乳,每天 68次以上。可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少量營養補充品,如維生素 D或魚肝油。 1、產後儘早開奶,初乳營養最好。 產後 15天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其作用是任 何食物都無法替代的。每個母親都要保證寶寶出生後最初幾天吃到初乳,這對 於寶寶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即使母乳再少或不準備餵奶的母親也一定要記住把 初乳餵給寶寶。 初乳含有豐富的免疫活性物質,對嬰兒防禦感染和初期免疫系統的建立十分 重要;也有通便的作用,可以清理新生兒的腸道和胎糞。產後 30分鐘即可喂 奶。儘早開奶可以減輕嬰兒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 2、寶寶吃奶時間 ①月子裡按需哺乳,每天 812次(少於 8次,寶寶的吸吮需求得不到滿足;多 於 12次,母嬰都無法得到充分休息);3個月後就應有意識地規律哺乳。 ②每側乳房吸吮 810分鐘。通常經過 5分鐘的吸吮,寶寶就可以吃到大約 80%的奶,8分鐘左右單側乳房 9095%的乳汁可以被寶寶吃到。超過這個時間, 寶寶吸到的奶會越來越少,且隨著吸吮動作會將大量空氣吸入胃中引起打嗝、 放屁甚至溢奶。因此不要給寶寶吸太久。 ③在媽媽乳汁充足、寶寶吸吮效率高的前提下,哺乳間隔可以達到 3小時左右。 如果寶寶等不到 1到 1個半小時就要吃奶,就很有可能是沒有吃到足夠的奶, 媽媽的乳房沒能得到排空。 3、寶寶沒吃飽的表現 ①體重增長緩慢,出生 2周後體重仍然低於出生體重; ②外觀較瘦(注意這裡的外觀指的是寶寶身體的部分,並非臉頰,因為吸奶的 原因幾乎所有的寶寶臉頰都會比較結實); ③睡眠時間短(不足 2小時),哭鬧不止(並非所有的哭鬧都來自吸吮需求, 媽媽們要學會判斷); ④尿量少,顏色深黃;大便乾燥、量少。 從母乳增加量上看,在分娩一週內大多數媽媽都會出現所謂的“ 母乳不足” ,但 只要堅持給寶寶多吸吮,12周後基本都能滿足寶寶的需求。 4、無法母乳餵養時 由於媽媽患有傳染性疾病、精神障礙、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乳汁分泌時,建議 首選適合 06個月的嬰兒配方粉餵養。勿直接用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等 餵養嬰兒。 (南京市婦幼臨床觀察專案:為出生後母乳不足 28天內的新生兒免費提供一 年丹麥某品牌奶粉跟蹤觀察,需在婦幼進行體檢,詳情諮詢週一下午胎兒大學 課程授課醫生~~) 5、輔食及營養品新增 正常情況下,純母乳寶寶 6個月內無需新增除維生素 D之外包括水在內的任 何食物。關於輔食新增的最新觀點:開始新增的時間 46個月。建議 5個月左 右比較好,此時腸道發育比較完全。目前已有研究證實,由於寶寶腸道和菌群 尚未發育完全,過早新增(4個月前)輔食極易引起食物過敏。 此外,2歲內的寶寶都應以奶為主食,新增輔食的根本目的並非補充營養,而 是讓寶寶學會進食不同的食物;在新增輔食的基礎上,仍然要保證每天的奶量

(612個月每天必須保證 800ML奶量,1218個月 700ML,1824個月每天 600ML),而不是吃了輔食就不喝奶。 ①喂水 正常情況下,純母乳寶寶不用額外補充水分。乳汁的主要成分就是水,額外 補充水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但如果寶寶尿色深黃、出汗厲害或有腹瀉等症 狀時,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水分。 ②果汁或菜水 至少 4個月後再新增。(崔玉濤醫生建議 6個月之後再新增,且由於國內農 藥廣泛使用,最好不要給寶寶喝菜水,因為會在煮菜水時將農藥煮進菜水裡, 可以將蔬菜在水裡汆燙後打成菜泥餵給寶寶。此外要注意,不要用果汁代替白 水餵給寶寶。) ③油和鹽等調味品的新增 油脂中熱卡含量高,能夠幫助寶寶體重增長,寶寶對油的耐受比較好,做輔 食時可以加一些橄欖油、核桃油等優質油脂。但如果寶寶對堅果過敏,要慎重 使用堅果類油脂。 1歲內的寶寶不要加鹽。嬰兒對鹽的敏感性遠高於成人,所以絕對不要用筷子 尖沾成人的飯菜給嬰兒嘗,當寶寶對鹹味依賴後,就會不吃淡味食物。母乳或 配方粉中都已含有足夠的鈉,嬰兒攝入鈉過量會損傷腎臟,成年後高血壓的發 病率也會升高。1歲之後可以微量加鹽,但一直到幼兒園大班前,建議每天的 食鹽量都控制在 2G以內。 在孩子的輔食中,不要加甜的調味劑,喝水也不要加果汁或糖來兌。12個月 之內,孩子的飲食中不建議加任何調味品,讓孩子吃到食物的本味,即使是苦 的食物也是如此。 ④第一次輔食 第一次輔食應該加米糊。米糊新增不要早於 4個月。4個月後,寶寶腸道中 才會形成澱粉酶,過早新增寶寶無法吸收。 ⑤營養補充劑的新增 滿月後,儘早抱寶寶出門曬太陽。注意:曬太陽並不是讓寶寶的衣服曬太陽, 要裸露出面板。冬天可以在沒風的中午進行,夏天不要暴曬,要在樹蔭間隙中 進行。曬太陽時最好露出寶寶的屁股、手腳、頭部等,讓陽光直接照射到面板 部位才能合成維生素 D3。 營養補充劑需在醫生建議下補充。注意以下幾點: 1)DHA的補充 DHA存在於深海魚中,有助於寶寶大腦發育。對於嬰兒來說,最好的 DHA來 自於母乳中。嬰兒不宜使用魚油補充 DHA,深海魚容易導致過敏,且魚油中 EPA含量過高,如需要補充應選擇藻油 DHA。 2)正確補充魚肝油。 魚肝油中,維生素 A的含量是維生素 D的 10倍,應選用嬰兒專用的魚肝油, 但魚肝油中維生素 D成分很少。 3)正確認識補鈣。 1歲內寶寶體檢時,通常都會被告知缺鈣,1歲後被告知缺鈣的就很少了。因 為 1歲以內,尤其是 06個月寶寶生長很快,長得越快對鈣的需求量越大,到 了 1歲之後,生長速度變慢,對鈣的需求也就沒有那麼大了。母乳或配方粉中 都已含有足夠的鈣,餵養量正常的寶寶通常不缺鈣,缺的是幫助鈣吸收的維生 素 D。維生素 D人體自身無法合成。因此,原則上不用補鈣,只要補充維生素 D、多曬太陽即可。 4)需要補鈣的人群:長得特別快的;早產兒;被診斷為佝僂病的患兒。

市婦幼內部資料(週一課程),分享給準媽媽以及新手媽媽

二、定期監測生長髮育狀況 生長髮育指標主要包括體重、身長等。年齡越小,測量間隔的時間越短。注 意:孩子生長有其個體特點,生長髮育有快有慢,只要孩子的生長髮育在正常 範圍就不用擔心。 1、體重 滿月時,體重應增加 8001000克。出生3個月,增重 700800克/ 月,三個 月時體重應達到出生時的 2倍;1歲時體重應達到出生時的 3倍。 2、身長 出生時平均 50CM。到 1歲時平均增長 25CM,其中 06個月增長 2CM/ 月, 712個月增長 1。 5CM/ 月。 3、頭圍 出生時 3334CM。6個月時大約增加 9CM,1歲時大約應達到 46CM。如頭 圍過小可能存在腦發育不良,頭圍過大可能有腦積水,頭圍測量能及時發現可 能存在的疾病,及早介入診斷治療。 4、囟門 後囟門一般在出生後 3個月閉合,前囟門要到 1歲半才閉合。人們常說的“ 天 窗” 或“ 囟門” 主要是指前囟門。囟門早閉要警惕小頭畸形,晚閉多見佝僂病、腦 積水等。 5、監測時間 國家規定,1歲內的寶寶每 3個月檢查一次,即 3、6、9、12個月時各檢查 一次;3歲內寶寶每半年檢查一次,即 18、24、30、36個月時分別檢查一次。 (南京市建議:條件允許的家庭,6個月內每月檢查一次,712個月每 2個月 檢查一次,1236個月每 3個月檢查一次)。 6、監測內容 定期、連續、準確地測量個體兒童體重,在小兒生長髮育監測圖上畫出小兒 體重曲線;評價小兒體重曲線的變化趨勢並分析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提前幹 預。

市婦幼內部資料(週一課程),分享給準媽媽以及新手媽媽

三、嬰兒常見病症及處理 養育過孩子的家庭會發現,6個月內的寶寶基本不生病,6個月3歲的寶寶進 入多病階段。這是由於母親在孕期透過胎盤、哺乳期透過乳汁,使寶寶得到最 初的抵抗疾病的抗體。到了 6個月之後,來自母體的抗體基本消耗殆盡,嬰兒 自身的免疫能力尚未形成,進入免疫斷層階段,因此 6個月後寶寶抵抗力下降, 極易感染各種疾病。 1、發熱 由於嬰兒大腦皮層神經中樞發育不完善,無論何種疾病都非常容易出現發熱 症狀。寶寶是否發熱,透過肛門溫度判斷最為準確。3個月以下嬰兒不宜使用 退熱藥,3個月以上嬰兒體溫 39℃以上再考慮使用退熱藥物。 通常 38℃左右時寶寶依然精神正常,此時可以先給予物理降溫,夏季可降低 室溫,給寶寶脫去過多的衣服,讓其處於涼爽但不寒冷通風的環境中,阻止溫 度繼續上升。只要體溫不降,就不新增衣物,待體溫下降至正常溫度時再新增 衣物。發熱的前 24小時,要注意不要捂熱,捂熱會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甚 至抽筋。一旦發生過高熱抽筋,寶寶今後再發熱也容易抽筋,直至 6歲左右大 腦神經中樞發育較完善時才會緩解。 物理降溫的正確做法: ①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

②冷敷(6個月以下嬰兒勿用); ③溫水浴:將寶寶置於 37度左右的溫水中大約 35分鐘,體溫下降後穿上衣 服; ④退熱貼 2、嘔吐 嬰兒的食道短,胃部上寬下緊,進食後很容易出現嘔吐症狀。 ①注意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方式; ②控制奶頭孔眼的大小,不要過大; ③防止餵奶過急過沖; ④餵奶後豎抱拍嗝; ⑤餵奶後將嬰兒右側臥位或側頭睡,以便其發生吐奶時讓嘔吐物流出,避免 仰面睡嘔吐物無法順利流出堵塞氣管造成窒息。3個月內寶寶勿用枕頭,一方 面,使用枕頭會使寶寶下巴處下降,增加嘔吐窒息的風險;另一方面,此時嬰 兒頸曲尚未形成,不利於寶寶脊柱發育。3個月後頸曲出現,可以使用 3CM左 右的軟枕頭。 注意:餵奶時間不要過長,過長容易使大量空氣進入寶寶胃部引起嘔吐。進 入胃部的空氣可以透過拍嗝排出,進入腸道的空氣只能透過寶寶排氣排出。如 果每次吃奶寶寶都有嘔吐,且嘔吐量大、體重不增長,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排除疾病的可能。 3、鼻塞 寶寶鼻腔狹窄,稍有分泌物就可能導致鼻塞。餵奶時要注意觀察,如果寶寶 吃著吃著突然不吃了,要先看看其鼻腔內是否有分泌物。 有分泌物,可用沾溼水的棉籤輕輕插入鼻腔,使分泌物軟化,再將其沾出; 或用棉絲刺激寶寶打噴嚏將分泌物帶出。不要用手指伸進嬰兒鼻腔強行摳出分 泌物,以免損傷鼻黏膜造成感染; 沒有分泌物但鼻子仍不通氣,可在餵奶前用溫熱的毛巾溼敷寶寶鼻腔部位, 幫助緩解,保證其順利進食。 儘量不要使用滴鼻劑幫助通氣,成人的滴鼻劑絕對不能給寶寶使用。 4、腹瀉 ①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次數比奶粉寶寶頻繁得多。腹瀉時無需停止餵奶, 可以適當減少餵奶量。母親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餵奶前多喝水幫助稀釋 母乳,可以緩解寶寶腹瀉症狀; ②人工餵養或混合餵養的寶寶,無論病情輕重,在腹瀉期間都不要新增新的 輔助食品。 ③腹瀉期間不要給寶寶斷食,可以喂一些糖鹽水補充電解質,防止寶寶脫水。 也可以用胡蘿蔔水、蘋果水、焦米湯等來餵養。蘋果水可收斂腹瀉。只要寶寶 腹瀉不嚴重且沒有脫水,透過飲食調整可以有效緩解。 ④腹瀉次數較多,大便性質改變,或嬰兒兩眼凹陷有脫水現象時,應立即就 醫。 5、便秘 寶寶有可能會發生攢肚現象,但如果超過 2天未排便,第 3天開始最好給予 幫助。 可以使用開塞露或手指粗細的肥皂條插入寶寶肛門內刺激排便,但不要常用, 以免養成習慣導致正常的排便反射消失使便秘更加難以糾正;媽媽可以戴上醫 用橡膠手套,用小指幫助寶寶擴肛;也可以用掌心在寶寶腹部繞肚臍進行順時 針按摩,幫助腸道蠕動,達到通便效果。 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便秘較少,人工餵養的寶寶可以喂一些新鮮的橙汁等,

新增輔食後的寶寶要注意纖維的攝入,如菜泥、菜末、水果、粥類等。注意:1 歲內的寶寶不要用蜂蜜水通便,蜂蜜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毒性,最好不要給 1歲 內寶寶食用。 6、溼疹 溼疹的症狀表現為紅斑或皰疹,會出現灼熱、瘙癢,嚴重可發生糜爛。嬰兒 溼疹的本質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過敏性面板病,主要原因是對食入物、吸入物、 接觸物不耐受或過敏所致。有過敏體質家族史(即父母有過敏史或過敏體質) 的小兒更容易發生溼疹,嬰兒期有過敏的寶寶可能到會持續到成年後。 ①避免嬰兒用手抓撓,每週給寶寶剪指甲,不建議戴手套; ②選用棉質衣物、被褥,內衣和尿布要勤換洗,衣物要寬鬆舒適,忌捂熱; ③避免用去脂強的鹼性洗浴用品,選擇偏酸性的洗浴用品。護膚用品選擇低 敏或抗敏製劑; ④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溼疹癢感加重。環境中要最大限度的減少過敏原, 如羽毛、獸毛、花粉、化纖等,以降低刺激引起的過敏反應。 ⑤如果寶寶發生溼疹,母乳餵養的媽媽要避免進食牛奶、雞蛋、堅果、魚蝦 等高致敏源的食物;人工餵養的寶寶家庭中暫時停止烹飪此類食物。 ⑥儘早就醫治療。

市婦幼內部資料(週一課程),分享給準媽媽以及新手媽媽

四、06個月嬰兒心理發育 嬰兒心理發育受遺傳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和教育三方面影響,其中環境是決 定因素。孕晚期 3個月直至寶寶出生後 6個月是嬰兒腦發育的關鍵期,此時寶 寶接觸的外界刺激越多,其大腦突觸與神經元的發育越好,因此此階段的早期 教育要做到讓寶寶多聽、多看、多觸控。 1、培養良好的睡眠、飲食習慣 新生兒期就應開始訓練寶寶自然入睡,不要養成抱著睡、搖著睡、拍著睡或 含著奶頭奶嘴入睡的習慣;滿月後,母親乳汁分泌充足,餵奶間隔可達 3小時 左右,寶寶睡覺前要提高其吃奶的效率,夜間儘量讓孩子睡眠,不要養成頻繁 夜奶的習慣。 2、發展孩子的視覺 寶寶出生 1周左右即有光感,滿月後可以看到色彩。要多給寶寶看圖片、圖 畫和自然風景。要注意嬰兒床如果有一邊在窗邊,每隔兩三天就要給寶寶調換 方向睡,因為嬰兒會本能地朝向有光線的一側,時間久了容易造成斜頸或偏頭。 床鈴也要經常調換方向。嬰兒喜歡鮮豔的暖色調,如紅色、黃色等,不喜歡黑 色、灰色、棕色等暗色。嬰兒床不要正對著房間的頂燈,且頂燈最好不要過亮, 冬季燈暖型的浴霸要慎用,以免損傷寶寶的眼睛。 3、發展孩子的聽覺 出生 3天新生兒就能對母親的呼喚有所反應了。母親要多跟寶寶講話,多用 聲音去逗他,促進聽覺的發展。04個月寶寶只要醒來,就先讓其聽 15分鐘莫 扎特。 4、發展孩子的觸覺 嬰兒全身的面板都是他的觸覺器官,要多讓寶寶觸控不同質地、不同溫度的 物體,多接觸外界新鮮空氣。因此不提倡給嬰兒戴上防抓傷的手套,手套不利 於寶寶觸控感知。 媽媽可以幫助寶寶做撫觸,對於剖腹產的寶寶建議撫觸至少堅持到 1歲半以 上。 5、發展孩子的運動 小兒運動能力發展的順序是抬頭、撐胸、翻身、坐、爬、站、走、跑、跳。

新生兒出生就有一定的運動能力,頸部肌力最早開始發育,將新生兒豎起抱短 暫時間,鍛鍊頭豎立的動作,餵奶前可以先鍛鍊寶寶俯臥抬頭。寶寶衣袖不要 過長,幫助鍛鍊手指功能。 3個月前可以豎抱,但要將寶寶臉朝前,使其背部緊貼成人的胸部,幫助其頭 頸直立。3個月時,寶寶俯臥時頭頸要能立起 90° ;6個月時應能獨立坐。如果 寶寶做不到要儘早就醫,檢查是否有腦癱可能。 6、早教訓練計劃 運動能力:俯臥抬頭、轉頭、頭豎直、側翻身、手足運動(抓握、腳蹬玩 具)、嬰兒操; 語言能力:多和寶寶說笑,讓寶寶儘可能多地接觸到大量詞彙; 認知能力:視線轉移,看臉譜、圖片,照鏡子,抓握、拍打玩具; 聽覺、觸覺訓練 社交能力:情感交流、培養親子感情,熟悉環境,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TAG: 寶寶嬰兒新增輔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