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瞭解一味中藥——烏梅

烏梅

【別名】梅實、燻梅、桔梅肉、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

【藥用部位】薔薇科植物梅的近成熟果實。

【產地分佈】主產於浙江、福建、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5~6月果青黃色時採收,按大小分開,分別炕焙,火力不宜過大,溫度保持在40℃左右。焙至果肉呈黃褐色起皺皮為度。焙後再燜2~3天,待變成黑色即可。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烏梅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烏梅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烏梅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烏梅

【藥材性狀】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釐米,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極皺縮,於放大鏡下可見茸毛,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軟或略硬,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黑色,表面有凹點,內含卵圓形、淡黃色種子1粒。具焦糖氣,味極酸而澀。

【性味歸經】性平,味酸、澀。歸肝經、脾經、肺經、大腸經。

【功效與作用】斂肺、澀腸、生津、安蛔。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外用適量,搗爛或炒炭研末外敷。用治肺虛久咳、久瀉、久痢、蛔厥腹痛、嘔吐、虛熱消渴、崩漏下血、瘡毒等。

【使用禁忌】表邪未解者禁服,內有實邪者慎用。不宜多食。

【配伍藥方】

①治咯血:烏梅不以多少,煎湯,調百草霜。一服愈。(《朱氏集驗方》)

②治咽喉腫痛:烏梅30克,雙花60克,雄黃12克。為末,蜜丸,每丸3克,每次含化1丸,徐徐嚥下,每日3次。(《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③治諸瘡水毒腫痛:烏梅、皂莢子等分。上各燒存性研勻,貼瘡上,毒汁即出。(《普濟方》)

④治雞眼:烏梅肉、荔枝肉各等分,搗膏敷貼。(《瘍醫大全》)

TAG: 烏梅黑色12白霜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