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hello各位書包們

秋已過

,理論上炎炎夏日已經結束

不過從氣溫上看,入秋之路依舊道阻且長

所以在中醫理論中,立秋時節也被劃為“長夏”

叔最討厭長夏時節的原因有二:

氣溫高

雨水多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長夏時節溼熱交蒸更易於形成

溼氣

進入人體

再加上盛夏時節裡各位寶寶的不間斷的空調、冷飲、冰淇淋、冰鎮西瓜……

論攢在體內的溼寒氣,南極都沒有各位涼

來看看這個夏天你攢了多少溼寒氣?

中槍任意兩項,溼寒程度就能堪比冰箱:

大便不成型、溏稀或便秘;

口乾、口苦、口臭;

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頭髮油膩、脫髮;

肥胖,減肥後易反彈(扎心了老鐵);

偏瘦,卻有小肚腩;

浮腫,黑眼圈、眼袋下垂;

腰痠關節疼痛;

頭暈沒精神、易疲勞;

面板出油,長斑、起痘、溼疹……

叔就問一句你怕不怕?

but這只是開始!

再這麼“寒”下去,

神馬陽痿、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

甚至惡性腫瘤都逃不掉。

中醫在驅寒祛溼的時候,會重點

溫養脾胃

,恢復脾的正常工作

再配合利水滲透,兼顧五臟六腑。

原因就在於

脾主運溼,溼氣重,首責之於脾

《黃帝內經》中“溼氣通於脾”。

溼邪留滯,對脾的傷害最大,

脾受阻,會使身體其他器官受溼寒所累,

拖慢新陳代謝,引發以上症狀。

書包們,事不宜遲,祛溼拔寒,就跟著叔溫養脾胃!

祛除脾胃溼寒,分“食補”和“按穴”

食補

紅豆薏米茶

上次叔給的去水腫、祛溼神器紅豆薏米粥

有書包表示只有紅豆和薏米難以下嚥,

加了溼性黏稠的大米,功效一下就沒有了。

這次乾脆推紅豆薏米茶!

材料

:薏米、紅豆、芡實、淡竹葉、馬齒筧、槐米、綠茶

薏米仁炒到發黃,盛出

將炒薏米仁、赤小豆、芡實冷水浸泡2小時後倒入電飯煲

加大量水,按“煮粥鍵”煮2小時

將淡竹葉、馬齒筧、槐米、綠茶裝入茶袋,放入鍋中煮30分鐘

喝茶湯即可,一日可喝多次

功效

:因為溼氣重導致的水腫、虛胖、口臭等都可以改善

生薑紅棗水衝雞蛋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材料

:紅棗、生薑、雞蛋、紅糖

生薑取1—2片,紅棗取6—10枚

紅棗、生薑入鍋加清水,大火燒開

小火煮20分鐘

將雞蛋放碗裡打散攪拌均勻,根據個人喜好可加紅糖

用滾開的生薑紅棗水去衝雞蛋即可

早上空腹喝

功效

:驅寒溫脾、修復胃黏膜

當歸粥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材料

:紅豆、黑豆、當歸、紅糖、紅棗

將紅豆、黑豆、當歸熬煮1小時30分鐘

加入紅糖、紅棗繼續煮20分鐘

功效

:健脾養胃,調理脾胃溼寒

肚絲湯

材料

:牛肚或豬肚、鹽、料酒、花椒、嫩姜、小茴香

牛肚或豬肚洗淨,煮沸3分鐘後撈起

換清水,小火煮至七分熟

加入鹽、料酒、花椒、小茴香,煮至熟透後撈起,晾涼

切絲盛入大碗中,加入嫩姜,加入第二次的湯浸沒肚絲

蒸45分鐘

功效

:驅寒祛溼,調理溼寒體質

想要自制菜譜的書包們

可參照以下食材自由發揮:

薏仁

:薏仁味甘、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可幫助身體祛溼排水

冬瓜

:綠豆味甘、性涼,入肺、小腸、膀胱經。煮湯可清熱解毒、消暑利尿,健脾胃

山藥

: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有補中益氣、滋陰的效果,有益於驅寒去熱

黃瓜

:黃瓜味甘、性溫,入肺、胃、大腸經。可利水消腫

牛肉、牛肚、豬肚、山藥、香菇、茯苓、蜂蜜、扁豆、蓮子、地瓜等

田螺、螃蟹、蛤蜊、海參、甲魚、柑橘、香蕉、桑葚、西瓜、獼猴桃、絲瓜、芹菜、生蘿蔔、菠菜等

按穴大法

保護脾胃三大穴

隨時隨地就能用的法寶

特別適合脾胃寒涼又不方便烹煮的人

以及懶人(比如叔自己)

膀胱經上的祛溼穴:承山穴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微微施力墊起腳尖,小腿後側肌肉浮起的尾端即為承山穴。

①躺平:選擇有一定硬度的床沿,將承山穴剛好放到床沿的位置,來回轉動小腿,或抬腿自由落下即可敲擊按摩到承山穴。

②站立:用腳跟敲擊另一側的承山穴。或用按摩錘敲打承山穴。

③坐姿:二郎腿,將腳踝搭在膝蓋上,剛好將小腿肚面向自己,用手或按摩錐按揉承山穴。

溼氣重的人按承山穴,酸脹痛感會非常明顯。

溼氣重會讓人昏昏欲睡,按壓承山穴可以醒神。

按揉承山幾分鐘,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表示膀胱經上的陽氣被激發,排出溼氣。

脾經上的祛溼穴:三陰交穴

用手指從三陰交穴處順著骨緣推到陰陵泉穴

反覆地推,推過程中去找最痛的點,直到推到不痛,脾經就通暢了

每天堅持做不僅

健脾驅寒

,還能

減肥美容

推的時候可以用點按摩油作潤滑

注:懷寶寶的書包慎按三陰交,除非有專業醫師指導~

胃經上的祛溼穴:足三里穴

跟各位比溼寒氣,南極輸了

膀胱經通了,脾經健運了,兼顧補充脾胃陽氣,溼氣自然而然就會運化。

自然站立,將拇指卡在膝蓋上沿,中指自然往下伸,指尖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日常揉足三里穴,可以健胃養脾,免受溼氣困擾。

關愛脾胃,叔是認真的!

TAG: 承山穴溼氣薏米脾胃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