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流口水,手心冒冷汗,怎麼辦?老中醫奇思妙想,快速治癒

睡覺流口水、手心出冷汗,老中醫別出心裁,辨證明確!

睡覺流口水,手心冒冷汗,怎麼辦?老中醫奇思妙想,快速治癒

一提到流口水,可能多數人想到的是中風偏癱後遺症患者,臉斜口歪流口水。

其實,關於流口水的病,還是挺多的。除了中風偏癱後遺症流口水外,還有嬰兒流口水;口腔疾病流口水;精神神經失常流口水;老年人流口水;面癱(面神經麻痺)流口水等,還有中老年人說話時唾沫星四處噴射,或不經意間口水滴出,也算口水。這些都是不自主的流口水。如果每一種都全面展開,篇幅太長。咱們這一篇單純講一個關於“睡覺流口水”的病例。希望對大家有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真實病案

一學生,女,16歲,以“睡覺流口水,兩手心冒涼汗”為主訴就診。

二週前,因感冒咽喉疼痛,發燒,服消炎藥,輸液治療後,胃脘涼痛、痞悶,納食不香,食少易飽,疲倦乏力,精神欠佳,大便溏薄。繼之晚上睡覺流口水,兩手心冒涼汗。

病情分析:

口腔裡的液體分為“唾”和“涎”兩種。“唾”為腎之液,“涎”為脾之液。正常情況下,脾腎陽氣充盛,水液蒸騰化生為津,布達四方,行而不流。《靈樞·五癃津液別》說:“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面板,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

口水,為津液未得蒸化之涎水。涼汗,乃水溼未得蒸化之津液。脾主四肢肌肉,開竅於口,在液為“涎”。手心,乃手厥陰心包經所主。脾胃為後天之本同屬土,脾為己土,胃為戊土,共主受納運化,升清降濁,化生陽氣,為心火生成之源動力。另外,脾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固攝”功能。全身氣、血、津、精、液等,都要靠脾的“固攝”才能得以正常執行而不外流。

因感冒發燒,輸液治療,西醫必用大寒大涼之消炎藥。輸液本為涼水,加之消炎藥寒涼傷胃,脾胃陽氣受損,則受納運化失職,而胃脘涼痛、痞悶,不思飲食,食入無味,少食易飽,倦怠疲乏,大便溏薄。脾腎陽氣不足,津液不能正常蒸騰化氣而為涎水,睡眠後陽氣入裡,衛外陽氣更虛,唾涎失於固攝而外流。足太陰脾經,別上膈,注心中,手厥陰心包經,行兩筋之間,入掌中。脾氣不足,心火化生無源,心火不足,所主經絡之津液不能化氣,故手心冒涼汗。

治法:健脾益氣,溫胃昇陽。

古人有云:“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氣旺則胃降而善納,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氣滋生,所以無病。脾升則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鬱;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遵“土為萬物之母,土虛補之”之原則。擬以“健脾益氣,溫胃昇陽,固津化氣”為主旨。

睡覺流口水,手心冒冷汗,怎麼辦?老中醫奇思妙想,快速治癒

擬方:益氣攝涎湯

黃芪30g,山藥30g,白朮20g,乾薑9g,肉桂9g,雞內金9g,升麻3g,麥芽9g,白芍12g,防風3g,海螵蛸20g,牡蠣20g,砂仁9g,益智仁9g,炙甘草5g。

服7劑,口水、手汗止,食慾增。

後減海螵蛸,牡蠣,加黨參,又服7劑,諸症全消,精神倍增。

按語

“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景嶽全書·腫脹》)。白朮氣味甘溫,質多脂液,乃調和脾土之藥也。白朮,山藥,氣溫,味甘培土以制水;黃芪、升麻助脾昇陽增固攝之力;乾薑,肉桂,砂仁,益智仁溫補脾腎,雞內金,麥芽,健胃消食,使脾腎化源充足;防風,疏散流於經外之水液;海螵蛸,牡蠣收斂水溼歸經執行;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全方共腠健脾益氣,升清收溼,溫補脾腎,固攝津液之功,使流於經外之津液迴歸正途,而口水收,手汗止,脾胃健而食慾增。則諸症痊癒。

TAG: 流口水津液9g陽氣固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