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整整五百年前的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的桑盧卡爾-德巴拉梅達港,五艘帆船列隊駛向大西洋。船隊的領導者是葡萄牙人費爾南多·德·麥哲倫,他此行的目的,是向西尋找通往東方香料產地的新航路。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當時歐洲對東南亞香料的需求非常旺盛,但香料從產地開始穿越歐亞大陸,中間要經由12道中間商賺差價,阿拉伯人更是嚴禁基督徒插手印度洋上的香料生意,這一切都導致香料價格出奇高昂。今天把胡椒隨便撒的人很難想象,五百年前歐洲的胡椒價格堪比黃金。

為了在香料貿易中獲利,歐洲人踴躍探索通往東方香料產地的航路。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就透過繞行非洲南部的好望角而到達印度,成為從歐洲走海路到達印度的第一人。1518年,葡萄牙人就到達了中國廣東和日本,併成為了馬六甲海峽的重要貿易伙伴。

雖然打破了阿拉伯人的陸上壟斷,但繞行非洲大陸的航線實在太遙遠,甚至超過了地球赤道的長度。在東南亞曾經呆過的麥哲倫卻堅信:一定有一條從西向東抵達香料之國的新航線,比現有航線更近便也更快捷——只需要找到美洲大陸上從大西洋通往“南海”的航道就行了。在當時人的概念中,“南海”就是香料產地所在的南中國海。

麥哲倫的根據來源於一份據說是絕密的德國傳單,這份傳單言之鑿鑿地聲稱:在美洲大陸大約南緯40度的位置,有一條類似於直布羅陀海峽的寬闊航道,連線著大西洋與另一片水域。透過此航道,即可抵達盛產香料的東南亞——一切都有親歷者的目擊證詞。

於是深信不疑的麥哲倫,又用他無與倫比的自信說服了西班牙國王,繼而率領船隊踏上了航程。他根本不知道,這份傳單上的目擊者,是一些沒見過世面的水手。

經過一段順利愉快的航行,1520年1月12日,麥哲倫的船隊順利到達了傳單所述的位置——完全正確,確實是一個寬闊的海灣。水手們欣喜若狂,麥哲倫更是欣慰不已:一切都盡在我掌握中。

富有經驗的水手們一看就知道,這個海灣的水域遼闊得前所未見,根本不是歐洲萊茵河、波河、埃布羅河那樣的狹窄入海口——只能是一條海峽!麥哲倫派兩艘艦隻進入海灣向西航行,找尋通往“南海”的確切航路;他自己則親率餘下的船繼續往南,探尋這條“海峽”的寬度。雙方約定十五天後再見。

半個月一晃就過,返航的兩艘帆船上人人臉色沮喪。他們給麥哲倫帶來了晴天霹靂:這條寬闊無邊的水域,實際上是一條淡水巨河的入海口。越往西航道就越窄,最後看見的不是海峽出口,而是嘲笑著的美洲大陸:沒見過世面的歐洲人啊,我們美洲的河流入海口就是這樣寬——雖然其實這就是世界上最寬的河流入海口。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在世界上最寬淡水河拉普拉塔河的入海口,麥哲倫遭遇了致命的打擊。他現在知道了:他信心滿滿的計劃,完全建立在謬誤的基礎上——他可以選擇返航——但他不死心,他不甘心就此鎩羽而歸,他還要繼續尋找那條完全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海峽。他堅持繼續向前,他向各船撒謊:之前的計算有誤,海峽實際上還在南邊。

在南半球此時正是由夏入冬的季節,天氣一天天變得越來越惡劣,風暴和冰雹隨時出現。兩個月之後的1520年3月31日,在南緯49度的位置終於又發現一個海灣。雖然海灣仍然是封閉的,但有淡水和魚。於是麥哲倫下令:就在這裡設立越冬營地,等開春再走。

因為要長時間停留,於是麥哲倫下令實行嚴格的食物配給制度。其他船的船長們不幹了,他們聯合發起了叛亂。麥哲倫以雷霆手段迅速鎮壓了叛亂,但船員的心已經不像出發前一致了。

反正麥哲倫就在這個聖朱利安海灣駐紮下來過冬。半年裡除了修補船隻和浪費糧食之外,沒有任何進展。8月24日,船隊重新起航。但剛走了兩天,麥哲倫又下令再休息兩個月。他第一次對船長坦承:我們要找的通道,或許根本不存在——即便存在,可能也在冰封結凍的南極水域。

沒有比造化更捉弄人的了。經歷了300天航程的麥哲倫,就像在戶外黑暗中被凍得頭腦麻木的人,不知道再往前一步就會踏入溫暖的壁爐房。於是他又經歷了兩個月漫長的枯坐、糾結和空想,完全不知道他離目標只剩下不到兩三天的航程了。

多餘的兩個月過去了,10月18日繼續啟航。三天後的10月21日,船駛到了一個深邃的海灣,海水發黑。船員們根本不相信:這就是他們要尋找的、通往陽光燦爛“南海”的通道。看兩邊幽靈般的空蕩,倒像是通往冥府的入口。許多人建議:沒必要探尋了,要不繼續朝前走;要不返航去非洲好望角,走原路去香料產地。

但麥哲倫說:來都來了,還是徹底考察一下的好。他派了兩艘船繼續深入。船員們大不以為然,但還是勉強服從了命令。只是食物不允許再有拉普拉塔河那樣充裕的考察時間了,雙方約定:五天——五天是這最後一次探索的極限時間。

很快風暴來臨,把留在海灣入口的麥哲倫船隻吹得四處飄蕩,毫無抵抗能力。但不幸中的萬幸,就是沒有被風暴掀著去撞岩石。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五天後,兩艘船終於回來了,麥哲倫發現了不可思議的事:平時精心節約的炮彈,現在卻接二連三的肆意鳴放;所有的旗幟都懸掛了起來,所有的人都在甲板上吼叫。雖然距離還太遠,但麥哲倫意識到:這絕不會是壞訊息。

果然他聽到了夢寐以求的福音:儘管沒有找到海灣出口,但已經能肯定絕非一條河的出海口。不僅一直是鹹水,而且跟河流入海口越走越窄不同,這裡的海路越往前越寬闊。

麥哲倫開始祈禱:上帝啊,讓我成為第一個找到這條環球航道的人吧!他率船隊進入了這一海峽,給它命名為託多斯洛斯聖託斯海峽。他當然也不知道,後人為了紀念他,將其改名為麥哲倫海峽。

海峽一點也不平直,彎曲和岔道層出不窮,此時麥哲倫顯示了他天才的航海技能。他堅持踏實地尋覓、不急不躁,隱忍地探索每一條岔道,保持耐心等待最終的勝利。

他創造了奇蹟,在這條天氣惡劣、地形詭異的海峽中,他不僅首先穿越而過,而且在之後許多年裡保持了沒有損失一條船就能順利通航的紀錄。後來有數十次的探險考察,都在透過這個情況複雜的海峽時失敗。

當麥哲倫終於又看見大海時,他感受到正處於人生的巔峰:他是歐洲第一個從西向東到達大西洋印度洋之外寬闊海域的人。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麥哲倫在成功的同時卻不知道,他經過的海峽已經在美洲大陸的最南端。即便他當時不派船隻考察這個海灣,而是繼續向南走,也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繞過合恩角、從南美大陸與南極大陸之間穿過而進入另一大洋——花的時間未必比探索複雜的海峽更少,但航行也未必更艱難。他究竟浪費了多少時間、做了多少無用功,只有天知道。

無論如何,麥哲倫還是終於在他以為的“南海”上航行了。1520年11月28日起錨時,儲備食物還剩三個月,他有堅定的信心:一定可以在食物耗盡前抵達香料產地。天公也作美,出海峽之後一路風平浪靜波瀾不驚,所以麥哲倫就給這一片海洋命名為:太平洋。

但美好的名字背後,卻是一片水的沙漠。每天麥哲倫的船隊就在單調的海面上單調向前,沒有任何不同。途中再沒有陸地、沒有補給,遇上的幾個小島都是不毛之地。麥哲倫也再沒有地圖了,他終於知道他在西班牙估算的航海距離是完全錯誤的。即便如此,當他以為早就過了日本的時候,實際航程還不到三分之一。他完全低估了太平洋——地球上最大面積海洋——的寬度。

哥倫布只用了一個月就橫穿了大西洋,但麥哲倫在海上漂了100天之後,仍然看不到邊。食物匱乏、致死的壞血病和飲用雨水,已經快把水手們折磨成行屍走肉了,還不算彼此眼中的絕望。為了不致於餓死,他們甚至吃光了捆綁桅杆用的皮帶。

藍色的沙漠終於也有走到頭的一天。1521年3月6日,船隊終於望見了久違的陸地,他們抵達的是馬里亞納群島。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穿越太平洋的偉業就此完成。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二十天之後,麥哲倫的船隊在無意中登陸了菲律賓。麥哲倫的奴隸、馬來人恩裡克終於在這裡聽到了熟悉的家鄉話。麥哲倫知道,他證實了地球確實是一個球體。他期待著帶領船隊,完成環球旅行的絕無僅有的壯舉。

但他沒有這樣的機會了。在菲律賓,麥哲倫捲入了當地的部落爭鬥,他滿以為自己會像科爾特斯和皮薩羅一樣,只用60名裝備精良的船員,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地征服1000名拿著長矛的島民。1521年4月27日,四十一歲的麥哲倫在凱旋之前,在完全出乎意料的戰鬥中,被菲律賓人砍死。

剩下的船員以埃爾卡諾為首,抵達了香料產地,以極其廉價的物品交換了價值連城的香料,然後一路向西返航。1522年9月8日,僅餘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返航抵達西班牙塞維利亞港,其他四艘船或叛逃或沉沒。當初出航的265人,只有18人完成環球旅行歸來。

五百年前,麥哲倫無來由的蜜汁自信,促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環球航行。從此人類才知道:地球究竟大到何種地步。麥哲倫的船隊證明了地球表面大部分地區不是陸地而是海洋,這海洋是一個統一的完整水域。人類就此完成了從陸地到海洋的飛躍,而大航海時代,正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技突破和工業革命的前奏。

但麥哲倫終於沒有親自完成首次全球航行,雖然後世幾乎無人能記住除他之外的名字。上帝用一張荒唐的傳單讓他啟航,卻又讓他找到了謬誤之外真正存在的大洋通道;既讓他在無數日子的懷疑、焦慮和痛苦中完成穿越太平洋的豐功偉績,又讓他在凱旋之前意外殞命。

每當災難臨頭,轉機也正開始閃光;轉到志得意滿之際,卻又是煙消火滅、塵埃落定之時。只能說造化弄人,成敗都由它;禍福得失,又怎由人算?五百年前的麥哲倫如此,其實從來都是如此。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參考:

茨威格《大探險家麥哲倫》

五百年前,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被命運玩慘了

TAG: 麥哲倫香料海峽船隊海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