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見諸筆墨 | 達於心靈

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國書法 | 最高藝術

極品 | 集美之大成:《張遷碑》集名家名聯(下)

《張遷碑》是東漢晚期作品。具有齊、直、方、平的特點。通篇為方筆,張遷碑,方整勁挺,稜角分明,結構謹嚴,筆法凝練。書風端正朴茂,方勁雄渾。初看似乎稚拙,細細品味才見精巧,章法、行氣也見靈動之氣,沉著有力,古妙異常。結構組合,端正中見揖讓錯綜,靈活變化,殊多生趣,而又沉著方勁。碑陽之字樸雅秀雋,碑陰之字稍見縱肆,皆高潔明朗。學漢隸者,都以此碑為最後範則。然而得其方秀者多,得其凝厚者寡,蓋其含蓄內蘊得之不易也。深望智者能得其兼。

近代書家李瑞清認為《張遷碑》上承西周《盂鼎》書風,四周平滿,嚴正朴茂,而且接近楷法,開啟北魏《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一路書法。亦有人認為,“北魏《鄭文公碑》、《始平公造像記》等石刻、造像無不與它有著嫡乳關係”。但《張遷碑》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全新的氣象,臨習漢隸,如果要求變,則《張遷碑》是不錯的範本。它的字型方整中多變化,樸厚中見媚勁,外方內圓,內捩外拓,方整而不板滯,是漢隸中的上品。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評其書雲:“其書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後所可及也。”

清孫退谷評其書雲:“書法方整爾雅,漢石中不多見者。”

清楊守敬《平碑記》雲:“顧亭林(顧炎武)疑後人重刻,而此碑端整雅練,剝落之痕亦復天然,的是原石,顧氏善考索而不精鑑賞,故有此說。”又云:“篆書體多長,此額獨扁,亦一格也。碑陰尤明晰,而其用筆已開魏晉風氣,此源始於《西狹頌》,流為黃初三碑(《上尊號奏》、《受禪表》、《孔羨碑》)之折刀頭,再變為北魏真書,《始平公》等碑。”

現代費聲騫《古代碑帖鑑賞》:《張遷碑》字跡看似規正古拙,實則結字巧麗,臨寫時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注意點畫之間的筆勢往來,謹防古板僵木。其書法以方筆為主,筆劃嚴謹豐腴不失於板刻,樸厚靈動,堪稱漢碑中的上品。古今書家對此碑都給予最高評價,可謂漢碑整合之碑。

極品 | 集美之大成:《張遷碑》集名家名聯(下)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書法課程| 《書法課程》見諸筆墨| 達於心靈不可一日無此君| 文化評

TAG: 張遷碑方整書法漢隸碑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