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遊覽山中古寺,寫下一首名詩,頗有禪意,頸聯堪稱煉字典範

王維的詩,總是能帶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與和諧,比如一句“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極盡山中月景之神韻,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愜意之中頗具禪意,讓人心嚮往之。

王維遊覽山中古寺,寫下一首名詩,頗有禪意,頸聯堪稱煉字典範

晚年的王維頗為好佛,一些詩歌往往在若有若無間通向禪意,讓人在感受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同時,還能體味出不一樣的感覺。比如下面這首《過香積寺》,便是王維遊覽一所山中古寺時所寫下的名作,雖然全詩旨在描寫山寺之幽深寧靜,但王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透過周圍景物進行側面烘托,最後又引出佛家術語,提出“安禪製毒龍”的高深境界,不僅構思巧妙,而且極具禪理。其中頸聯的“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更是意境高妙,用字精巧,歷來被公認為煉字的典範。

過香積寺

唐·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開頭兩句,便寫得極有趣,“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你看,詩題目中明明說是“過香積寺”,“過”即訪問、探訪的意思,可既然是去訪問香積寺,又說“不知”,可見詩人之灑脫,或許只是偶然聽人說起過香積寺的幽深美妙,大致知道方位而已,詩人便心血來潮,興致沖沖地前往了,正因為不知道具體的方位,所以詩人才會“數里入雲峰”,在茫茫深山中尋找,跋涉數里之後,就進入到了雲霧繚繞的山峰之中。詩人這樣寫,無疑是突出香積寺的隱秘深邃,還未到寺,已然如此幽深,這種側面烘托,令人心嚮往之。

王維遊覽山中古寺,寫下一首名詩,頗有禪意,頸聯堪稱煉字典範

接著詩人描寫所見之景,所聽之聲,“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詩人在山間遊覽,滿目所見的,是參天的大樹,是杳無人跡的山路,正當詩人迷失方向的時候,突然山谷中響起了幾下鐘聲,這使得原本就寂靜的山林,蒙上了一層朦朧神秘的感覺,更顯得這深山的安謐寧靜了。這幾聲鐘響不知在何處,只在群山之中,雲深不知處,這也給詩人燃起了尋找的希望,詩人的心情,變得更加沉靜和愜意了。

頸聯是千古名句,“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這是詩人所見之景,但是在手法上卻進行了巧妙的處理,以倒裝的形式展現了出來,突出了環境的幽冷,有聲有色,直如圖畫一般,而且煉字精巧,上聯一個“咽”字,寫得極其生動,山中石塊聳立,泉水從群石中輕快地流淌而下,發出嗚咽之聲,使人如臨其境;下聯一個“冷”字,也極盡其妙,夕陽的餘暉塗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之上,可不就是帶給人一種幽冷的感覺嘛!這兩句,不僅是景色描寫,更是詩人心境的直接反應,所謂景中帶情也,這樣的佳句,的確是王維的才子手筆。

王維遊覽山中古寺,寫下一首名詩,頗有禪意,頸聯堪稱煉字典範

末尾兩句,寫詩人終於到達了香積寺,“

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經過艱難的跋涉,天色昏黑時,詩人來到了香積寺前,看到了寺前的水潭,這裡“空”字比較難理解,這其實並不是沒有的意思,而是一種寧靜的感覺,“空”是王維很喜歡用的字,他的不少詩中,都有類似的用法,比如“空山新雨後”、“空山不見人”等等。

當王維來到寺前,看到寧靜的水潭之後,不禁觸景生情,使他想起了佛教的一個故事:在某個水潭中曾有一條毒龍,屢屢出來害人,一位佛教的高僧,想法子制服了這條毒龍,令其無法害人。而這毒龍,其實正是象徵著每個人心中的各種慾望,只有透過安靜坐禪的佛家方法,才能馴服慾望,獲得內心的安寧。

王維遊覽山中古寺,寫下一首名詩,頗有禪意,頸聯堪稱煉字典範

王維這首詩,以探尋香積寺為線,透過一支如椽的妙筆,為我們描繪了沿途的種種景色,並在最後突出了“安禪製毒龍”的佛教思想。雖然,這一思想不是每個人都會認同,但詩人所描寫的種種景色,卻獨具特色,帶給人無比寧靜的感覺,讓人讀來感到心靈放鬆,這正是王維詩的一大特色,此詩也因其獨特的意境,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得以流傳更廣!

TAG: 香積寺王維詩人製毒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