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公元757年,唐軍從安史之亂的叛軍手中,奪回了失去已久的國都長安,唐肅宗率領百官從鳳翔遷回長安,第二年二月,唐肅宗改元乾元。

在跟唐肅宗返回長安的百官中,其中有一人叫賈至,他原是唐玄宗的臣子,在安史之亂中隨唐玄宗入蜀,任中書舍人。唐肅宗在靈武即位時,玄宗命賈至撰寫傳位冊文,並擔任冊禮使制官。756年七月,賈至和韋見素、房琯到靈武冊立肅宗,隨後在肅宗朝繼續擔任中書舍人。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回到長安的賈至,心情十分愉悅。某個春日早晨,賈至到大明宮上朝,看到大唐王朝轉危為安,一派昇平氣象,他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早朝大明宮》,呈給同朝僚友賞看。

賈至在當時,是一位頗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詩人朋友,個個大名鼎鼎,他與李白、杜甫、王維、高適、岑參等人,均有廣泛的交遊與詩歌唱和。他寫的這首《早朝大明宮》,引來了王維、岑參、杜甫相和,成為一時盛況。

王維、岑參、杜甫,這三位詩人都是在文學史上可以寫上好幾頁的人,他們能同題競技,“華山論詩”,可以算得上是唐詩的巔峰之戰,想想都令人激動。他們四人寫的這四首詩,歷來為人傳誦,其中有兩首,還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後世評者,從不同角度展開批評鑑賞、比較這四首詩的高下,但論者紛紛,卻到現在也沒有統一的答案。

下面我先解讀一下四首詩。

一、賈至《早朝大明宮》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繞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明代祝枝山書賈至早朝詩

賈至詩的首聯說,京城春日的早晨,天色蒼蒼,還沒大亮,詩人手持銀燭,穿過長長的紫紅泥鋪的路,到大明宮中朝拜天子。紫陌:紫紅泥鋪的路,指京城長安的路。

第二聯說,宮門外,千萬條柳枝在風中拂動,無數黃鶯盤旋飛舞,婉轉的叫聲迴旋在大明宮上。青瑣,是皇宮門窗上的裝飾,這裡借指宮門。建章:漢代宮名,這裡代指大明宮。

第三聯說,大臣們紛紛踏著石階,走進大殿,身上的佩劍和玉佩,發出細細簌簌的聲音,在大殿中,官員都染上了皇家御爐中散發出的香氣。玉墀(chí):宮殿前的石階,也象徵著朝廷。這一聯是寫百官上朝的情景,同時有著象徵意味,百官“隨玉墀步”,象徵著天下歸心,“惹御爐香”,象徵共沐皇恩。

最後一聯說,百官在鳳凰池上,共沐皇恩,協助君王治理國家。鳳池:即鳳凰池,在大明宮內,中書省所在地。染翰(hàn):寫文章。翰,筆。賈至是中書舍人,任起草詔令之職,所以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幫皇帝寫公文。

二、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明代書法家宋克書岑參各賈至早朝詩

岑參的詩名,要比賈至大得多,他是著名的邊塞詩人,我們高中時讀過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是寫雪的千古名句。賈至寫《早朝大明宮》時,岑參也同朝為官,任右補闕。

岑參的詩,首聯說,暮春早晨,長安紫陌兩旁,雄雞鳴叫,黃鶯婉轉。春色闌,就是春色將盡的意思,即暮春時節。

第二聯說,皇宮報曉的鐘聲一響,宮門紛紛開啟,大明宮的玉階上,天子的儀仗簇擁著文武百官。金闕(què):即皇宮。仙仗:指天子的儀仗隊。

第三聯說,天邊的啟明星剛剛落下,宮殿前的春花,與官員身上的佩劍玉佩交相輝映,飄揚的旌旗拂至柳枝,柳葉上的露水還未乾。

最後一聯說,獨有那鳳凰臺上的中書舍書賈至,寫下了一首陽春白雪般的詩,讓唱和的詩人非常為難。

三、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明代書法家周天球書王維和賈至早朝詩

安史之亂時,王維被安祿山俘去洛陽,硬塞給了他個給事中的偽職。安史之亂被平叛後,王維本來是要被殺頭的,但他被俘時曾作《凝碧詞》詩,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而他的弟弟刑部侍郞王縉,在平叛安史之亂中有功,他請求削去自己的官職,為弟弟贖罪。所以王維沒被殺頭,只是被降職,責授太子中允,加集賢殿學士,遷太子中庶子,中書舍人。

賈至寫《早朝大明官》時,王維也同朝為官。

王維詩的首聯說,頭戴紅巾的衛士在宮門報曉,尚衣局的官員向天子進上繡著翠雲的皮袍。絳幘(jiànɡ zé):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雞人:古代宮中,於天將亮時,有頭戴紅巾的衛士,於朱雀門外高聲喊叫,好像雞鳴,以警百官,故名雞人。曉籌:即更籌,夜間計時的竹籤。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

第二聯說,大明宮的宮門開啟,萬國使節,一起向唐皇朝拜。九天閶闔,九天上的天門,這裡指天子所居的大明宮。冕旒(miǎn liú):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帽子前後懸垂的玉串,天子之冕十二旒。這裡指皇帝。

第三聯說,太陽初升,照耀著皇帝儀仗中扇動的障扇,御爐中香菸,圍繞著天子的龍袍浮動。仙掌:即障扇,是宮中的一種儀仗,用來蔽日障風。袞(gǔn)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最後一聯說,早朝過後,中書省的官員回到鳳凰池,用五色彩紙給皇帝草擬詔書。

四、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

朝罷香菸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欲知世掌絲綸美,池上於今有鳳毛。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明末書法家傅山書杜甫和賈至早朝詩

安史之亂中,杜甫隻身投奔肅宗,但卻被叛軍擄去了長安,但與王維不同,他官小,沒有被囚禁,隨後悄悄逃出到鳳翔投奔肅宗,他的忠誠感動了肅宗,授為左拾遺,但不久,他就因營救房琯,觸怒了肅宗,被貶到了華州。後因宰相張鎬力救而獲釋。757年十一月,杜甫隨肅宗回長安,仍任左拾遺,第二年六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賈至寫《早朝大明宮》時,杜甫還當著左拾遺,所以有幸參與了這一和詩盛會。

杜甫的詩,首聯說,五更時分,滴漏聲聲催促著早晨的來臨,大明宮中,春光爛漫,桃花紅豔醉人。

第二聯說,日光溫暖,旌旗上的龍蛇圖案,在風中飛動,宮殿中和風微微,燕雀在高空中盤旋。

第三聯說,早朝過後,百官的衣袖上,都染上了御爐中的香菸,他們揮筆寫下了如珠似玉的華美詩篇。

最後一聯說,想要知道世代執掌帝王詔書的殊榮,就要看鳳凰池上的中書舍人賈至了。賈至的父親賈曾,也曾任中書舍人,當年睿宗傳位給玄宗,就是賈曾寫的傳位冊文,而玄宗傳位給肅宗,又是賈至寫傳位冊文,所以是世代殊榮。

王維、岑參、杜甫“華山論詩”,兩人寫進《唐詩三百首》

賈至、岑參、王維、杜甫他們四位寫的這四首詩,都是寫百官上朝的情景,是頌揚太平之作,這樣的詩,當然要寫得富貴華麗,典雅莊重,他們的這四首詩,是後世此類主題的學習榜樣,一直為後人所推重。

元代楊載《詩法家數》中說:“榮遇之詩,要富貴尊嚴、典雅溫厚。寫意要閒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早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遊靈沼,鳳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

但四首詩哪首更好,歷來都有爭議。

一開始,詩人們為了維護詩聖的地位,紛紛推崇杜甫的詩為第一,但這種說法漸漸難以服人,原因很簡單,

杜甫的這首詩寫得不夠富麗。杜甫雖然短暫當過左拾遺,也算是在大明宮進出過,但他一生大多時候都過得窮困潦倒,缺少對富貴生活的真切體驗。

而賈至的詩才,顯然不及杜甫、王維、岑參,這首詩也寫得平平,所以也失去了爭雄的資格。

王維和岑參的詩,明顯好於杜甫和賈至,所以兩人的和詩,也被選入了《唐詩三百首》。

那王維和岑參的和詩,誰的更好呢?

莫礪鋒教授在《四首詩的優劣》一文中認為,

王維的詩存在兩個瑕疵。

一是同類意象使用過多,“絳績”、“尚衣”、“冕旒”、“袞龍”、“佩聲”,都是服飾,在同一首詩中,重複運用同一類意象,很容易造成單調的缺點。

二是王詩的聲調不夠和諧,因為詩中的第三、四兩聯在平仄調式上“失粘”了。當然在盛唐,律詩中失粘的情況還是比較常見,但畢竟還是一個缺點。

所以,岑參的詩較王維的詩稍好,拔得頭籌。

朋友們認為賈至、岑參、王維、杜甫的這四首詩,哪一首最好呢?

TAG: 賈至王維岑參大明宮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