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燃上一縷清香,沏上一壺清茶,開啟音樂,放鬆心情,隨我漫談國學。

東晉顧愷之的名畫《洛神賦圖》中已經出現牡丹的形象。

牡丹:《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的美,富麗端莊、雍容華貴,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

1500年前開始人工栽培

牡丹,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歸類於毛茛科、芍藥屬。其花大色豔,富麗堂皇,又香氣襲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國花。

牡丹本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現在不僅在中國栽培甚廣,還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作為藥用植物記載於漢魏時吳晉的《神農本草經》,它原產陝西,生於巴郡、漢中山野之間,有除癥結、去淤血之療效。牡丹適應性較強,產地亦廣。據唐代《新修本草》記載:“牡丹產劍南(今四川西部、雲南東北部及甘肅東南部)、漢中(今陝西南部)、巴郡(今四川東部)。”

宋代蘇頌《本草圖經》也記載:“牡丹生於八郡、漢中,丹州(今陝西宜川一帶)、延州(今陝西延安一帶)、青州(今山東、河北東南、江蘇東北地區)、越州(今浙江紹興一帶)、滁州(今安徽滁州)、和州(今安徽和縣、含山一帶)山中皆有之。”“牡丹又名木芍藥,近世人多貴重,圃人慾其花之詭異,皆秋冬移植、培以糞土,至春盛開,其狀百變。故其根性殊失本真,藥中不可用, 其品絕無力也。”

牡丹作為觀賞花木栽培,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太平御覽》中有謝靈運關於牡丹的記載:“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唐代劉禹錫《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動植物在家養狀況下的變異》中寫道:“牡丹在中國已栽培了1400年。”據此從19世紀70年代向前推1400年,正好是南北朝初期。

牡丹:《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牡丹大約在隋代進入宮苑,王應麟在《玉海》中記載:“隋煬帝闢地200畝為西苑,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牡丹20箱。”到唐代開元年間,牡丹栽植開始多起來,栽培中心移至西安。唐劉禹錫在《賞牡丹》詩中寫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在《買花》詩中寫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

《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雖然人工栽培牡丹歷史只有1500多年,但古人吟誦牡丹的歷史則要長得多。若從《詩經》算起,牡丹進入詩歌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

牡丹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出現是在2400多年前的《詩經》。在《詩經·鄭風·溱洧》裡,牡丹作為愛情的信物被提及。

溱與洧,方渙渙兮。維士與女,方秉蘭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溱與洧,瀏其清矣。維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

這明明寫的是芍藥,為什麼要說是牡丹呢?原來古時候,牡丹和芍藥是不分的,後來有了木芍藥和草芍藥的說法,再後來木芍藥就成了牡丹。秦人安期生在《服煉法》中說:“芍藥有兩種……然牡丹亦有木芍藥之名。其花可愛如芍藥,宿根如木,故得木芍藥之名……牡丹初無名,故以芍藥以為名。”而草芍藥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芍藥,就是說牡丹與芍藥的區別在於,牡丹是木本植物,芍藥是草本植物。兩者花型相似,花期相近,牡丹先開,芍藥後開,花期相差15天左右。古時人們喜歡把它們栽在一個園子裡,一個原因就是兩者次第開放,看罷牡丹看芍藥,延長了觀賞期。

草芍藥,今天叫芍藥的植物,是初夏開花,即陰曆的四月、陽曆的五月。而《詩經》所寫的是鄭國的上巳節,朱熹在《詩集傳》中說,“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採蘭水上拔除不祥……於是士與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相贈結思情之厚也。”鄭國的三月上巳,就是陰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魏晉之後改為陰曆三月三,換算成陽曆大約是四月上旬,正是牡丹盛開的時候,而不是芍藥盛開的時候。因此《詩經·鄭風·溱洧》中說的愛情信物應該是牡丹。

牡丹:《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唐宋詩人最愛詠牡丹

牡丹嬌豔多姿,雍容華貴,自古以來引無數文人騷客謳歌讚美。據初步收集,歷代文人專寫牡丹的詩詞就有四百餘首。其中以唐、宋兩朝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餘首優美詩詞,僅蘇軾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牡丹詩詞內容廣泛,大體有如下幾個方面:一類是讚美牡丹花明豔華麗,雍容富貴。如“嬌含嫩臉春妝薄,紅蘸香綃豔色輕。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將贈董雙成。”“虛生芍藥徒勞妒,羞殺玫瑰不敢開。”“看遍花無勝此花,剪雲披雪蘸丹砂。開當青律二三月,破卻長安千萬家。”有些詩人進一步直書牡丹為“萬萬花中第一流”(唐·徐夤),“天然國色美無雙”(清·陳確)。宋代歐陽修讚美說:“天下真花獨牡丹”,他在一首詠白牡丹的七絕中,用蟾精雪魄來比喻:“蟾精雪魄孕雲荄,春入香腴一夜開。宿露枝頭藏玉塊,曖氣庭面倒銀盃。”

民謠曰“穀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開放,其時桃、梨、杏花都已敗落,牡丹遲開不爭春。這點也引起詩人、詞家的讚美,以花喻人,風格高尚。如唐朝殷文圭詩:“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紅豔嫋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

第二類是描述統治階級玩花作樂。豪貴們賞花作樂,如醉如狂,不但白天賞玩,夜間還掌燈把火觀看。“長安豪貴惜春殘,爭賞街西紫牡丹。”(唐·盧綸)“牡丹嬌豔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唐·王轂)白居易更是直言:“減卻牡丹嬌豔色,少回卿士愛花心。”皇帝不惜重金購買牡丹,栽滿皇宮,豪門貴族家的紈絝子弟們紛紛效仿。白居易在《買花》中深刻地寫道:“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第三類是借花抒情,表明心志。白居易有詩云:“始知無正色,愛憎隨人情。豈惟花獨爾,理與人事並。”流露出詩人對世道混濁、忠奸不分的不滿情緒。他在《白牡丹》詩中說得更清楚:“白花冷淡無人愛,亦佔芳名道牡丹。”白居易因上表請求嚴懲刺死宰相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受到冷遇,悶悶不樂。他在《秋題牡丹叢》中寫出了“幽人坐相對,心事共蕭條”的悽楚心境。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達了同樣的情緒。

牡丹:《詩經》中的愛情信物

第四類是描寫詩人們愛花、種花、理花、惜花、憶花的情景。歐陽修在《洛陽牡丹圖》中,寫了洛陽人愛花的境況:“客言近歲花特異,往往變出呈新枝。洛人驚誇立名字,買種不復論家資。”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詩:“金錢買得牡丹栽,何處辭叢別主來。紅芳堪惜還堪恨,百處移時百處開。”陸游的牡丹詩其中也寫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賞牡丹的生活樂趣,如《賞花至湖上》中“良辰樂事真當勉,莫道匆匆一片飛。”《栽牡丹》:“攜鋤庭下掘蒼苔,墨紫豔紅手自栽。老子龍鍾逾八十,死前猶見幾回開”。

TAG: 牡丹芍藥白居易詩經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