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孔子這樣長壽?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只要是華人,都知道孔子是誰。孔子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太大了。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人,被稱為“孔門72賢”。

為什麼孔子這樣長壽?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古代文人對孔子極為推崇,朱熹的《朱子語類》裡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而孔子也被後世皇帝所尊崇,被尊為“孔聖人、至聖、 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乾隆皇帝還把自己的一位公主嫁給孔子的後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

在孔子病逝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論語》被奉為儒家經典。《論語》自宋代以後,被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

古代人壽命短,很多皇帝也活不過五十歲,比如說漢文帝,才活了46歲。而孔子卻很長壽,活了72歲。為什麼孔子這樣長壽?也許《論語》裡有答案。

《論語·鄉黨》是《論語》的一篇,共27章,集中記載了孔子的容色言語、衣食住行,簡單來說,

這一章記錄了孔子的生活方式,也許揭示了孔子長壽的原因。

不如我們看看原文吧,這些話說得十分有道理。

為什麼孔子這樣長壽?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食不語,寢不言”!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 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寢不屍,居不容。

為什麼孔子這樣長壽?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了

這些話翻譯成白話語言就是:

“吃飯的時候不說話,睡覺的時候也不說話。

“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糧食陳舊和變味了,魚和肉腐爛了,都不吃。食物的顏色變了,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不當,不吃。不時新的東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適當,不吃。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超過米麵的量。只有酒沒有限制,但不喝醉。從市上買來的肉乾和酒,不吃。每餐必須有姜,但也不多吃。

睡覺不像死屍一樣挺著,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時那樣莊重嚴肅。”

簡單來說,就是吃飯和睡覺時不要說話,吃飯要細嚼慢嚥,不新鮮的東西不能吃,吃肉不能太多,吃飯也不能太多,每頓飯必須有姜,但也不能多吃。睡覺和平日家居時要放鬆。

也許這就是孔子的養生之道,也許就是孔子長壽的原因。看起來簡單,可是你做得到嗎?

TAG: 孔子不食不吃論語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