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寫在前面—陶冶雜文選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留在書上了,就成為了歷史;為後世留下一份保持民族深刻思想的有價值有品味的書,我們為此而焦急而努力;對世界文明進步的貢獻,這是世界評價文化價值的基本準則。

回顧和評價近一個世紀以來的中文寫作,有許多針對“沒有大師”的沮喪,有許多痛心疾首的論斷和姿態。但我們對這些沮喪和痛心疾首總是心存疑慮。如果我們忽視了能夠代表我們身邊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富有藝術感染力和社會影響力的作品,又讓我們到哪兒去找那個“共同”的大師?在我們看來,埃德加·斯諾、基希、愛倫堡、約翰·裡德、法拉奇和魯迅、瞿秋白、張季鸞、範長江、梁衡、喬木、林放等等,他們共同組成了頗為壯觀的思想風景線,都是思想界的傑出代表。因為他們代表著各自,才因此而共同豐富了人類。沮喪和痛心疾首的無理性,代表不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價值的可取性。為此,我們更應該喚回和相信我們眼前的奇蹟。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陶冶歷時七年,寫作了500餘篇,可謂思想和智慧的耕耘,在這座花園裡,花香已經撲鼻,香氣漸行彌遠。眾多讀者已把這裡作為了自己的精神家園。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編輯《陶冶雜文選》,這些文字沒有淺薄,沒有輕浮,沒有賣弄,只有真誠,只有凝重,只有激情。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件,在陶冶筆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我們可以看到,日積月累的寫作,轉眼成為日積月累的精神價值;我們還可以看到,專欄作家堅持真理、服務人民之筆的價值。這些有價值的思想,經過時間檢驗,勝過眾說紛紜。我們把這些文章編輯成書,不止是因為它們已經經歷了時間的檢驗,更是希望把它們繼續放進時間和讀者的視線之中。我們有這個對社會文化價值的自信。我們更有對陶冶這個專欄作家生命價值的自信。

編輯的話

2009年冬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永恆的記憶

TAG: 陶冶我們價值痛心疾首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