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廚娘現象

不知現在的飲食界是女廚師居多還是男廚師居多,不過我知道,在唐宋時代,流行的是女廚師,不但皇宮中有“尚食娘子”,大富大貴之家亦以聘請女廚師燒菜為時尚,市井中經營私房菜的飯店,也頗多手藝高超的廚娘。

相傳北宋末宰相蔡京家有廚婢數百人,廚師十五人;南宋初宮廷中也有一位女御廚,是當時太上皇(宋孝宗)做藩王時宅第的人。

這位女御廚的廚藝無可挑剔,很合君上的心意,宮中稱呼她為“尚食劉娘子”,不過人品卻不怎麼樣,是一個“喜暴人之私”的長舌婦。

同一時期,杭州民間最著名的大廚中,也有女廚師,如宋五嫂,是開封酒家的婦人,擅長做魚羹。她寄居蘇堤時,宋高宗召見她,詢問往事,頗感淒涼,令她奉上魚羹。

之後人們競相購買魚羹,宋五嫂於是致富。

出土的宋墓壁畫與雕磚文物也可證明宋代盛行女廚師的社會風氣。

宋朝墓畫有不少以備宴為題材的圖畫,圖中那些在廚房裡操刀的,多是廚娘,而不是男性廚子。河南登封黑山溝北宋墓出土的壁畫中,有一幅《備宴圖》,畫了兩位廚娘在準備宴席。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登封黑山溝宋墓壁畫《備宴圖》

河南鄭州新密下莊河宋墓壁畫《庖廚圖》,畫的也是女廚師備宴的忙碌情景。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鄭州下莊河宋墓壁畫《庖廚圖》

湖北襄陽檀溪南宋墓發現的《備宴庖廚圖》(襄陽博物館藏),也是描繪大戶人家的一群廚娘正在做菜。

襄陽檀溪南宋墓畫《備宴庖廚圖》

尤其生動的是一幅宋墓壁畫,是登封高村出土的《烙餅圖》(洛陽古墓博物館藏),畫上三名廚娘在做烙饃。

洛陽關林宋墓曾出土一塊宋代雕磚(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藏),上面雕刻了三名站在桌子後面做菜備宴的廚娘,其中兩位廚娘正在將酒甕中的酒倒入溫酒器;

另一位廚娘在料理鍋裡的食物。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洛陽關林宋墓備宴磚刻

她們身邊的方桌上,擺滿了盤、碗、杯、盞、酒壺、溫酒器等餐具。

桌子前面還有一名侍女模樣的助手,捧著一個蓋了荷葉的器皿;

另一名侍女正準備往宴席送菜,卻又回頭想吩咐什麼。

看來一場豐盛的酒宴即將開始。

無獨有偶,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幾塊河南偃師酒流溝宋墓雕磚,磚上刻畫的也是幾名廚娘備餐的圖案。

廚娘衣裙講究,繫有佩飾,梳著高高的髮髻,透出一種既雍容華貴又精明幹練的氣質。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偃師酒流溝宋墓廚娘磚刻拓片

仔細看這宋墓廚娘磚刻拓片,四位廚娘看樣子正在準備一場家庭宴席。

左邊那位廚娘在下廚之前,要先一絲不苟地整理好髮髻與首飾,可見宋代廚娘特注意形象;

還有一位廚娘微微低首,正用心烹茶(右二),宋朝的茶藝極其繁複,可不是一般家庭主婦就能掌握的;另一位在滌器(右一)。

那位正挽起衣袖的廚娘,大概是主廚吧,正準備做家宴的主菜——斫鱠。

那案上幾條活魚,便是斫鱠的食材。

宋人所說的鱠,指生魚片、生肉片,斫鱠即是將生魚切成薄片,食用時蘸蔥絲與芥末醬生吃即可,跟我們現在吃日本刺身差不多。

宋代時候,名流圈很流行斫鱠,以刺身為人間美味。

宋筆記《侯鯖錄》收錄了一份當時最美味的飲食名單,其中之一便是“吳人鱠松江之鱸”。

北宋梅堯臣家有一廚娘,善斫鱠,朋友均“以為珍味”,歐陽修、劉原父諸人“每思食膾,必提魚往過”梅堯臣家。

南宋陸游詩“斫鱠搗齏香滿屋,雨窗喚起醉中眠”,所詠歎也是斫鱠佐酒的美味。

古人認為,一名高明的廚師,斫膾之時,應“操刀響捷,若合節奏”;切出來的魚片,要“縠薄絲縷,輕可吹起”。

蘇東坡的詩句“運肘風生看斫膾,隨刀雪落驚飛縷”,便是形容這種高超的斫膾技藝。

不妨將酒流溝宋墓的斫鱠廚娘磚刻找出來,以便我們更加真切地觀察廚娘斫鱠的風姿。你看她那抬臂挽袖、胸有成竹的樣子,想來應該身手不凡。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斫鱠廚娘畫像磚

由於廚娘年輕漂亮,手藝又好,可謂才色俱佳,因此很是吃香,富貴之家都喜歡聘請年輕廚娘做菜;

民間許多人家也特別注意培養女孩子的廚藝,以圖女兒能被富貴之家相中,聘為廚娘。

唐朝時,嶺南人家的女孩子,不管貧富,女兒擅長女工不是什麼成績,擅長做菜那就是“大好女”!

所以百姓婚聘,相互說:“我家的女兒,裁袍補襖,那顯然是不會的;但如果說收拾整治烹飪那水蛇黃鱔,是一條必勝過一條!”

宋代時,杭州一帶甚至出現了“重女輕男”的風氣。

中下的家庭,不重視生男孩子,每每生女孩,必然愛護。女兒長成,就會根據其姿質教授技藝。

為什麼會“重女輕男”?

因為女孩子如果從小訓練她的才藝,長大後便可憑著一技之長,被富貴人家聘請為“針線人”(相當於私人高定服裝設計師)、“雜劇人”(女藝人)、“拆洗人”、“廚娘”,等等。

其中“廚娘最為下色,然非極富家不可用”。

但即使是“最為下色”的廚娘,也是色藝俱佳,氣質不凡,身價不菲,絕不是尋常人家所能聘請得起的。

廚娘故事

宋朝廚娘的氣度與廚藝到底牛成什麼樣子呢?我舉個例子吧。

北宋有一位叫梵正的尼姑,廚藝好得不得了:“比丘尼梵正,庖制精巧,用炸、膾、脯、醃、醬、瓜、蔬、黃、赤雜色,鬥成景物,若坐及二十人,則人裝一景,合成《輞川圖》小樣。”

意思是說,梵正能夠以瓜、蔬等素食材,運用炸、膾、脯、醃、醬等烹飪手法,按照食材、佐料的色澤,拼成山川流水、亭臺樓榭等景物。

假如一桌坐20人,每位食客面前,居然各設一景,將一桌菜合起來,就是微縮版的王維《輞川圖》。

王維的《輞川圖》已佚失,不過有摹本傳世。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王維《輞川圖》摹本

不妨來看看《輞川圖》摹本(日本聖福寺藏),然後我們將它腦補成一桌菜。

再講一個更生動的廚娘故事,這故事出自南宋人廖瑩中的筆記《江行雜錄》。

大約宋理宗寶祐年間,有位太守告假在家,因為家中飲食粗率,就想起以前某次參加官宴,膳食出自京都廚娘,極合口味,於是念念不忘。

恰恰有朋友前往杭州,太守便託他在京都物色一位廚娘,只要手藝好,不介意花費。

未久,朋友來信,說廚娘找到了,是一名二十餘歲的妙齡少女,“有容藝,能書算”。

幾天後,這廚娘也到了,卻在距城五里的地方停下來,遣腳伕送來一封告帖,字寫得很是端正清雅,措辭也極禮貌委婉,先謙卑地自稱“慶幸,即日伏侍左右”;

末尾則寫道“乞以四轎接取,庶成體面”,意思是說,請大人派專車相迎,這樣才不致損了大人的面子。

太守不敢怠慢,派了一頂轎子前往迎接,入門後儀容舉止溫順文雅,翠襖紅裙,依禮和太守及其左右一一拜見而退。

太守見她形容舉止落落大方,知書識禮,氣質優雅,很是滿意。

過了幾日,太守準備請幾位朋友來家裡吃頓飯。廚娘力請由她試廚。

太守說,明日不是大宴,不用太鋪張,做幾道家常小菜就可。

宋朝流行女廚師|宋韻

南宋《春宴圖卷》(區域性)

廚娘說,曉得,先給大人擬一份菜譜。當下取來筆墨紙硯,寫下菜譜及所用食材:“羊頭籤”五份,各用羊頭十個;“蔥齏”五碟,合用青蔥五十斤……

“羊頭籤”是流行於宋朝的“籤菜”,可不是今天的牙籤羊肉,而是羊肉卷——用豬網油將羊頭肉捲起來,熱油炸得焦黃,大笊籬撈出,便是極美味的“羊頭籤”。

但這廚娘做五份“羊頭籤”,所用食材卻需要十個羊頭。而作為配菜的五碟“蔥齏”,竟需青蔥五十斤。

這也太不合常理了吧。太守心中疑惑,但因廚娘初來乍到,不便點破,便讓廚娘且去辦理。同時派人暗暗監視廚娘到底怎麼做菜。

次日,廚娘從帶來的行奩中取出全套廚具:鍋、銚、盆、杓、湯盤,一應俱全,“皆黃白所為”,啥意思?都是金銀器做成。

至於“刀砧雜器,亦一一精緻”,看得旁觀者都嘖然驚歎。

廚娘挽起袖子,穿上圍裙,據坐胡床,開始切羊肉,但見她“方正慣熟,條理精通,真有運斤成風之勢”。果然是身懷絕技。

但這廚娘出手也太鋪張浪費,一個羊頭,只“剔留臉肉”,其他部位全擲地上,棄之不用。幫廚的夥計問她這是為什麼。

廚娘說,按我們頂級廚娘的廚房標準,一個羊頭就只有兩塊臉肉可做“羊頭籤”。

其他部位的肉,“非貴人所食矣”!只有味蕾未開發過的人才吃。

大夥聽得暗暗心驚,心道,幸虧那揚州炒飯、沙縣小吃的標準不是廚娘所定,否則,誰都吃不起。

有些夥計又覺得羊頭就這麼丟了也挺可惜,便從地上拾起來,準備帶回去燉著吃。

廚娘取笑他們:“汝輩真狗子也!”大夥心裡很生氣,卻“無語以答”,被廚娘的氣勢鎮住了。

剔好羊頭肉,廚娘又動手切蔥——所有的蔥“悉去須葉”,根據碟子的大小,切成蔥段。

然後,將蔥段外面的葉子全部剝掉,只“取心條之細似韭之黃者”(怪不得要用掉五十斤蔥),用酒與醋浸漬,作為冷盤上席。其他的菜式,也均“馨香脆美,濟楚細膩”。

晚宴上,太守宴請的客人吃得直咂舌頭,交口稱讚,說這廚娘到底是從哪聘請的啊,做的菜這麼美味,可以拍成《舌尖上的大宋》了。太守也覺得倍兒有面子。

撤席之後,廚娘整襟上前拜謝太守:“此日試廚,幸中各意,後須照例支犒。”意思是請太守賞錢,說這是她們廚娘界的例規。

太守叫人去檢索照例賞賜的標準。

廚娘說:“這哪用得著檢例?”從囊中掏出幾幅紙片,說道:“這是我以前在某官處主廚時所得的賞賜清單。”

太守接過,見上面所記賞賜數目,通常都是二三百貫。

太守不願意被別人比下來,只好破費賞了廚娘一大筆錢。

過了兩個月,太守找了個理由,將那廚娘送走了。

私下裡,太守跟朋友說,“吾輩力薄,此等廚娘不宜常用!”如此“高大上”的廚娘,若非大富大貴之家,哪裡用得起?

宋朝這種頂級廚娘的手藝,我們今天是品嚐不到了。

不過,南宋吳中有一位吳姓廚娘,留下一本《吳氏中饋錄》,裡面記錄了多種宋朝名菜的烹飪手法,我摘錄幾條,你要是有興趣,不妨試做來吃,雖然比不上高標準的“羊頭籤”,但也絕不差於揚州炒飯:

【洗手蟹】用生蟹剁碎,以麻油先熬熟冷,並草果、茴香、砂仁、花椒末,水姜、胡椒俱為末,再加蔥、鹽、醋,共十味入蟹內,拌勻,即時可食。

【爐焙雞】用雞一隻,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塊。鍋內放油少許,燒熱,放雞在內略炒,以錠子或碗蓋定,燒及熱,醋酒相半,入鹽少許,烹之。候幹,再烹。如此數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風乾魚】用青魚、鯉魚,破去腸胃,每斤用鹽四五錢,醃七日,取起,洗淨拭乾。腮下切一刀,將川椒、茴香加炒鹽擦入腮內並腹裡,外以紙包裹,外用麻皮紮成一個,掛於當風之處。腹內入料多些,方妙。

監製 | 先宏明

編輯 | 於 昕

部分圖片素材整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

-

END

-

TAG: 廚娘羊頭太守宋墓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