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我是專注歷史的中國小賤,

我把儒學講給你聽。

儒學讓中國人喪失了血性?讓中國近代變得落後捱打?阻礙了中國的進步發展?

我個人覺得其實是不對的。

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我們要批判,首先第一步,就必須去了解要批判的物件。

你覺得儒家不對,那麼你至少要讀過儒家的經典典籍,知道哪裡不對,才能槍槍命中靶心,讓人信服。而不是一味的人云亦云,我們很多人特別浮躁,不肯下功夫,通常就是想當然的自以為:這個不對,我要批判它。

說了這麼多,進入正題吧。

大多數人所批判的儒家,其實是經過董仲舒、程氏兄弟、朱熹改造過的儒學,確切的說,是朱熹儒學,我把它稱之為“新儒學”。

新儒學的核心思想是“三綱五常”;而孔孟傳統儒學的核心是“仁”,兩者同稱之為“儒學”,其本質是天差地別的。

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新儒學的“三綱五常”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關於“五常”,並沒有黑點,我在這裡就不提了,我就重點說一下,人們所集中炮轟的“三綱”理論。

西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寫了《春秋繁露》,書中正式提出“三綱”和“五常”的稱呼,在此之前沒有“三綱”、“五常”這個名稱。但是,董仲舒只是簡單的對“三綱”和“五常”進行分開闡述,並沒有統一結合。

《春秋繁露》開啟了新儒學發展的序幕。

東漢時期,經學家馬融,正式將“三綱”和“五常”歸納為一體,“三綱五常”的理論體系初步統一。

到了宋朝,在朱熹的推動完善之下,“三綱五常”的理論體系最終穩定下來,這也標誌著新儒學的徹底建立。

上面所提到的,都是經過後人閹割改造後的新儒學,並不是孔孟所倡導的傳統儒學。

現在到揭開真相的時候了,我來為你們揭曉什麼才是真正的“三綱”。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

在孔子這裡並沒有所謂的“三綱”,只是簡單的一句話而已,這句話被後人過多解讀,其實他的意思被孟子解釋得很清楚:就是簡單的社會道德倫理關係。

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譬如:在家裡,父子就是父子,絕不能顛倒過來,父親管兒子叫爸爸;在公司,老闆就是老闆,員工能對老闆發號施令嗎?

在孔孟這裡,就是很簡單的社會定位關係,被董仲舒他們改造成上下級的奴屬關係。當然,他們也是從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統治者的角度出發,但是,黑鍋卻留給了孔孟。

儒家只是提出了基本的社會倫理道德關係,那麼,一旦這種關係出現不和諧因素,怎麼辦呢?韓非子給出了答案:

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國為民綱,國不正,民起而攻之。

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子為父望,子不正,大義滅親。

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妻為夫助,妻不賢,夫則休之。

現在進行總結,注意力集中,重點來了。

“三綱”並不是儒家一家之言,而是結合了儒家和法家的思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句話孔子從來沒說過。

孔子的觀念比較溫和“君待臣以禮,臣事上以忠”;到了孟子這裡,觀念就比較直白“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思想空前開放;到了大一統時期,就必須要出現一個符合統治階級的主流思想,因此,新儒學也就應運而生。

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傳統儒學的“仁”

目前,我還在讀儒家的傳統典籍,對這個“仁”並沒有理解通透。儒家的深邃思想,就目前來說,只認真看了兩個來月書的我,不好過多闡述,免得誤導你們。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就此時我個人的一些理解,作為參考。

“仁”的思想體現在社會生活中是:開放、包容。

孔子之前,是精英式教育的官學,非貴族不得享受學習;孔子開私塾,不論出生貴賤,講究“有教無類”,打破了官學的壟斷地位,在我們現在看來很普通的“上學”,是從孔子開始的。

“大同思想”極具有包容性,儒家的“大同”並不是只存在一種聲音、一種文化,而是“和而不同”,這也是為何中華文明具有強大同化力的根源。當然,儒家的這個思想也綜合了一部分墨家和道家的思想在裡面。

“仁”的思想體現在政治上就是:德政。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孔子,儒家主張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根本出發點,而刑法只能作為輔助;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則將民生問題擺在的首位;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國家的長治久安,歸根結底是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傳統儒學的核心思想“仁”——開放、包容、德育、民為本(還有很多,這只是我個人理解的冰山一角),“新儒學”的思想與之對比簡直就是南轅北轍。

你所認識的“三綱五常”,和孔子的儒學毫無關係

假設《葵花寶典》並不需要自宮,但是,發展到後期,就衍生出了需要自宮的《辟邪劍法》。這個劍法雖然來自於寶典,但卻走火入魔,繼承了寶典中很小的一部分功法,單獨形成的一門功夫。

傳統儒學就好比不需要自宮的《葵花寶典》,而新儒學就是被閹割過後的《辟邪劍法》。

先學習,後批判!

要批判得要找準目標,不能啥都不知道亂放箭,將準心對準新儒學!

諸子百家對我來說,是一座充滿寶藏的山,單就儒學一家,每次一讀,都能獲得新的思考,從中獲得認知,對我來說,其樂無窮。

TAG: 儒學三綱儒家五常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