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其德文化,與您一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艮》之義

《震》者,動也,物不可終動,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序卦傳》之說,《艮》有止義無疑。

《震》為雷,有動義,卻又不僅僅只有動義,《震》更有奮發震起、驚懼而動之義,是以卦名為“震”而不名“動”;

《艮》為山,有止義。卻又不僅僅只有止義,《艮》更有如山之安重,堅實、敦厚、靜之義,是以卦名為“艮”而不名“止”。

《艮》有“止”義無疑,讀《艮卦》不能脫離“止”義,卻又不能僅停留於“止”義,這是在讀《艮卦》時,需要了解的地方;

《艮》有 “止”義,《艮》有 “靜”義,《艮》有安重,堅實、敦厚之義,《艮》之義,從何而來?《艮》之義,從象而來:

《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其德文化,與您一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艮》之象

《艮》為重艮,上艮下艮。乾坤之交,三索而成艮,陽爻動而上,上於二陰爻之上而止於上。《艮》止之象,由上而止,不上而無以為止,知止必先知上;

《艮》之止,由乾坤之交,三索而成艮,陽爻動而上,陽爻上於二陰爻之上,得陽爻之位而安處其上。《艮》止之象,陽爻知上,得其位而安止之象,有安止之義,止於其所之義,區別於《大畜卦》以力畜止之義;

陽爻止於上,陰爻居於下,陰爻有靜象,上止而下靜,故有靜止之象,成靜止之義;

《艮》象為山。天下之物,安重,堅實、敦厚莫如山,成《艮》之安重,堅實、敦厚之義;

《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其德文化,與您一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儒家之用《艮》

儒家用《艮》,在儒家經典《大學》一文,首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儒家用《艮》,首在知止。知止而後又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知止而後能安、能慮、能得,可視為儒家用《艮》之首;

儒家用《艮》,在儒家經典《大學》一文,更以《詩經》中的幾首詩,說明止得其所之用。《詩》雲:“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詩》雲:“綿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儒家用《艮》,用其止得其所之義。

儒家用《艮》,尚有《艮卦》象辭: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自得之。需要了解的是,儒家用《艮》,並不迂腐,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道家之用《艮》

《道德經》第20章,眾人熙熙,我獨泊兮,若無所歸。老子把自己說的像個傻子一樣,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若晦,寂兮似無所止。

老子說自己似無所止,其時雞賊雞賊的,老子其時是,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老子所食之母在道,老子寂兮似無所止,實際上老子止於道。結合《道德經》第20、32、44章即可明瞭。

佛家之用《艮》

六祖之說: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本性自淨自定。外離相即禪,內不亂為定,外禪內定,止於自性,《艮》於自性。

《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其德文化,與您一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艮》之道: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眾人總是動而不已,而不知《艮》,而不能《艮》,是為什麼呢?《道德經》說是:眾人皆有以。眾多的慾望牽於前。佛家六祖說是:外著於相,內心即亂,不能《艮》於自性。

艮其背,

慾望在前,以背對之,則能不為慾望所牽而動,則能無慾以亂其心,心乃止乃安乃艮。

《艮》:艮其背。

人之有欲不能止不能艮,乃是因為有我,如果能去其私慾,止欲修行,則能去我,乃至無我之境,乃至

不獲其身

之境,則能止能安能艮;

《艮》:不獲其身。

外物在前,視若無睹,如同走在庭院裡,明明有人也當沒有看見。

《艮》:行其庭,不見其人。

無慾無我,私慾不萌,則能安處安止,歸於敦厚之仁;外若離相,心即不亂,則入禪定,則能安止於自性。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

乃得止之道,乃得《艮》之道。

儒家知止能定、能靜、能安、能慮、能有所得;道家知止不殆;佛家知止能見自性;知止無咎。

《艮》:無咎。

感謝閱讀!!!

《易經》艮卦智慧1|艮之義,艮之象,艮之用,艮之道

其德文化,與您一起,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TAG: 之義儒家止於知止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