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我們已經學完了“足”部漢字,接下來我們講“疋”部漢字,本課只講“疋”字,它是“疋”部的部首漢字,所以需要詳解,而這個字也的確複雜,需要詳細解釋,“疋”字實際上有三個讀音很多個意義,大部分朋友可能只知其一,下面是“疋”的詳細解說:

疋。讀音有三個:

(一)shū。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的解釋是:“疋,足也。上象腓腸,下從止。《弟子職》曰:‘問疋何止?’古文以為《詩·大疋》字,亦以為足字,或曰胥字。一曰疋記也。”象形字。看後面的解釋這麼多,就知道“疋”字有多複雜。

先解釋《說文》的解釋。疋的本義是腳。腓腸,指的是腓腸肌的位置,就是小腿,如圖: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腓腸肌的位置)

《弟子職》指的是《管子·弟子職》,有“問疋何止?”的話,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說:“請問尊長之臥,足當在何方也。”(請問老師躺下時,腳應該放在哪一頭?)這用的就是疋的本義。

來看一下疋的字形演變: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疋的字形演化之一)

在甲骨文裡,疋的字形,就是上面是小腿,下面是腳趾,就是連腿帶腳的整個小腿。甲骨文第2個字形是字形1的簡化,到了金文中,“足”與“疋”字形不分。後來,金文字形發展,把腿、腳兩部分分裂開來,這時“足”和“疋”才分化成兩個字。

《說文》又說“或曰胥字”,就是說“疋”又同“胥”字,就是小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此亦謂同音假借,如府吏、胥徒之胥,徑作疋可也。”宋育仁《部首箋註》就說得更清楚:“疋,或曰疋字,謂疋即胥之初文,胥乃疋之或體,即說疋為胥之本字也。”也就是說:疋是胥的本字。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師兌簋)

《師兌簋》載:“作既令女(汝)疋師和父司左右走馬。”大意就是:我曾經命令你輔佐師和父執掌左右走馬。用的就是“胥”的“輔佐”的意思;到包山楚簡裡,“疋”就讀作“胥”,用的是“胥”的“職官小吏”的意思。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師兌簋》銘文中的“疋”)

《說文》還說“一曰疋記也。”就是疏記。後來就寫作“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稱:“‘記’下雲‘疋也’,是謂轉註,後代改疋為疏耳,疋、疏古今字。”也就是說,“疋”是“疏”的古字。

(二)yǎ。這個讀音出自《廣雅》,意義嗎,就是《說文》所說“古文以為《詩·大疋》字。”就是說,《詩經》裡《大雅》,許慎認為本來是《大疋》。雅,即正。承培元《說文引經證例》稱:“《詩》借‘疋’為《大雅》、《小雅》之‘雅’。《爾雅·釋文》雲:‘雅本作疋。’又《晉書·音義》中下兩雲:‘疋,古雅字,可證。’案:雅者,正也。”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疋的字形演變之二)

《字源》李守奎先生認為這個讀音是“字形訛混”。字形分析如上圖,原文照錄過來:

這一音義的來源與疋的本義、引申義的音義都沒有關係,而是源自與“夏”字的省體混訛。它的形、音、義關係用六書理論是解釋不了的。

西周文字中“人”旁在字形下部,常常加上“止”形,“止”形上移又變成了“女”形。春秋、戰國文字的“夏”字作“足+頁”、“日+止+頁”,就是把金文中“頁”下的“止”位移至“口”或“日”旁的下面,進一步簡化訛變,省去“頁”旁,就成了楚簡(字形4)或三體石經(字形5)中的形體。這兩個形體與戰國文字中的“疋”字相近,兩者混同起來,“疋”字就有了“夏”的讀音。“夏”與“雅”習見通假。《說文》所謂的“古文以為《詩·大疋》字”,就是說的這種情況。總之“疋”讀“雅”,是與“夏”的古文省體混訛之後,進一步假借為“雅”的,其形體來源是“夏”字的古文省體。

近現代有個篆刻家,號“爾疋”,即鄧爾疋,印風走黃牧甫一路,如下圖。這裡的“疋”,就讀這個音。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鄧爾疋和他的篆刻)

除“正”的本義之外,還有兩種用法:(1)平素;向來。後用“雅”。(2)待。《廣韻·馬韻》:“疋,待也。”

(三)pǐ。這個讀音出自《廣韻》。同“匹”。《廣韻·質韻》:“匹,俗作疋。”《字彙補·疋部》:“匹,匹,疋二字自漢已通用矣。”有兩個用法:

(1)相當;相配。《白虎通·嫁娶》:“配疋者何?謂相與偶也。”白居易《效陶潛十六首》之十:“方知曲糵靈,萬物無與疋。”宋代范成大《春來風雨無一日好睛因賦瓶花二絕》之二:“三分春色三分雨,疋似東風本不來!”都用這個意義;

(2)量詞。用於計量整卷的綢布或用於計量馬、騾等。一疋布,一疋馬。現在通常寫作“一匹布”、“一匹馬”。比如《戰國策·魏策一》:“車六百乘,騎五千疋。”《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都是用這個意義。陳奕迅有一首歌就叫《一疋布》。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三日斷五疋,大人故嫌遲)

疋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358課:你真的認識“疋”字嗎?

(疋的小篆寫法)

與“足”字的差別不大,但在用後兩種讀音和意義時,萬萬不能寫混。

(【說文解字】之358,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 字形讀音說文說文解字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