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Hello 大家好

閉館不閉展,線上看文物

寶博微課堂又與大家見面了

今天寶博君繼續帶您欣賞漢代銅鏡

~~~~~~~~~~

星雲鏡與漢代天文學

漢代銅鏡種類繁多,其中星雲鏡也是漢鏡中的奇葩。

星雲鏡出土分佈廣泛。全國大部分省份都有出土,以陝西、河南、山東、江蘇發現較多,其中又以陝西省出土最多。

星雲紋鏡不僅分佈廣,而且流行年代也較其它紋飾的銅鏡確定,在漢武帝初年前後出現,在西漢中期流行,西漢晚期衰退,王莽時期消失。

Part One

漢代星雲鏡

星雲鏡,別稱星辰紋鏡、百乳鏡,因它的形狀像天文星象而得名。星雲紋鏡因為出土的普遍性和使用時間的相對確定性,已經成為西漢墓斷代的一個重要標尺。

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漢星雲鏡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藏

直徑:13。5釐米 重量:358克

鏡形:圓形

鏡鈕:博山鈕

鈕座:星雲紋鈕座

鈕座外及鏡緣均為向內的十六連弧紋

鏡背主紋用四枚並蒂連珠座圓乳分為四區

每區一組星雲紋

星雲由六枚小乳及曲線組成

Part Two

星雲紋和天文學

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圖中由小乳和曲線組成的紋飾就是星雲紋。六枚小乳依次排列,又以各種曲線相連,形成了類似於天文星座的圖形。

這些星雲紋反映了古人對星象的認識,西漢時期天文學已經非常發達,人們掌握了五大行星的運動規律,認識到了形成日食、月食、太陽黑子等現象的原因。

當時的天象記錄也相當豐富。早在《淮南子》一書中,就有“日中有踆(cūn)烏”的記載。踆烏就是太陽黑子的形象。《漢書·五行志》還有更精確的一次記載, “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乙未,日出黃, 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這裡把黑子的位置、時間都敘述得十分詳細,這是現今世界公認的最早的黑子記錄。歐洲直到公元807年才有黑子記錄,比我國晚了900多年。伽利略在公元1610年才看到黑子。

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五星佔》中有五大行星執行的記載,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著作。由此可見我國當時是世界天文史上最發達的國家。

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也有學者認為,所謂星雲紋仍然是蟠螭紋的一種表現,是由蟠螭紋演變而成的,乳釘就是螭龍大小關節的變異,曲線則為螭龍的身體。

無論是蟠螭紋還是星雲紋,不僅在圖案上有相似,在內涵上也有相通之處。蟠螭或者螭龍都是龍的一種,龍本身與天文星象有著密切的聯絡,四象之一的東宮就為蒼龍宿。

Part Three

星雲紋鏡的意義

星雲紋鏡的出現代表了漢代先民對天文星象的終極關懷和對吉祥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時星雲紋以其豐富的內涵,在恢宏、雄大的風範當中,透露出宗教性、世俗化的審美意蘊,反映了當時社會流行的思想觀念,成為我們今天認識那個時代的一面鏡子。

今天我們不僅是在欣賞一件件精美的銅鏡,更是透過銅鏡與古人對話,看到那個富強、繁榮、昌盛、發達的社會景象。

可見,只有國家強盛、民族富強才能有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的蓬勃發展。

願中國富強、民族團結,讓這個時代也能留下值得後人追尋的歷史印記。

編輯:劉瑞雪

責編:翟慧萍

稽核:康軍建

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求分享

銅鏡博覽會之六——漢代星雲鏡

求點贊

TAG: 星雲紋鏡蟠螭銅鏡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