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藝術沉思錄》是崔自默先生勤勉一生的藝術與人生經驗的積極融合與凝練,有學術理論、藝術實踐,以及創作、研究、發明的經驗總結與深刻反思。“藝術之精神,科學之思想”,將特立獨行的藝術氣質與社會智慧,擴充套件到多學科、多領域,充滿想象,“過山車”式地展開頭腦風暴。本書精選113張古今中外名家畫作、書法,風格迥異,包羅永珍。

一位藝術家,創作出一群藝術家的作品感;一本《藝術沉思錄》,寫出了多個哲學家、文學家的文風;一種複雜而又另類愉悅的閱讀與審美體驗的交融感受。

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王亞民

前些時間,我和朋友崔自默聊天,說起了他正在窮日夜之功研究《論語》。我說自古及今研究《論語》者多如恆沙,且版本也有七八百種,你還能搞出什麼名堂來?自默兄淡淡一笑,他說他對《論語》別出機杼、自有心得,他要寫出遑遑百萬字的《論語通義》來,在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就是自默,平日裡與人相處謙謙君子、面帶佛性,做學問卻是一身的傲骨,就是要開疆拓土,憑真本事打出自已的一片天地來。他是個說到做到的傢伙,不過這本書還沒有寫出來,對此我是滿懷期待。在一次聚會他送我他的新作《藝術沉思錄》,當我拿到崔自默這本新書的時候,陡然生出一股莫名的感覺。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藝術哲思錄》,崔自默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我做了四十餘年的出版,應該是個老出版人了,出於長期工作和生活養成的習慣,對圖書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有人說這是一種“書感”,我是贊成這個說法的。一本好書,總是令人怦然心動的,書背後的作者,以及作者筆下的文字、文字背後的故事,也是閱讀的一部分。

那是20多年以前,當時自默兄還在讀博士學位,我當時在河北教育出版社任社長、總編輯,因了22卷的《王朝聞集》,我和他成了很好的朋友。他為王老文集的出版跑前跑後、忙個不停,他又是這套全集的外編,稿子看了三四遍,作為一個窮學生,他應該還是需要一定的經濟支撐的,我記得當時給他的審稿費不多,至今想來對他不起。

不過因為這套文集的大量煩瑣的編輯工作,自默兄得以經常與朝聞老在一起,親耳聆聽老者的教誨,這也為他後來的做學問、搞藝術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數年前,我曾以《天賦和勤勉的藝術探索者》,來品評自默這個人以及他的繪畫藝術。“天才即勤奮”,自默把天賦和勤勉合二為一,認為是一回事,可謂甘苦自知,是知者言也。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藝術家不能沒有天賦,藝術的創意和完成,都需要它。可是,僅有天賦不行,還要在“勤”字上下功夫,能夠捨得花時間、下得了大力氣,否則成為不了一名出類拔萃的藝術家。“勤”字的古寫法,是下面有一個心字底,其意思是顯而易見:勤,不是僅僅靠力,更重要的是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心,也不是空穴來風、無源之水,必須有所從來、有所因緣。其中,學術積澱、知識儲備,最為關鍵,也最為有效。

社會角色除外,藝術家攀登和競爭的最後高度是:思想。對自默而言,理工科學士、碩士,藝術史學博士,他有著跨學科的學術背景。這好比畫畫,需要準備很多顏料,才有畫面呈現豐富多彩的可能性。然後,就是畫法、技巧了,這也就是方法論的範疇了。在我的印象中,崔自默善於思考,也能知之、好之、樂之,享受“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的快樂。與人交流談話,有什麼感想,他會隨時記錄下來。早年,是紙本草稿,所以,他有了“草稿畫派”這一風格。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藝術沉思錄》的封面,就是《人類文明史》草稿與油畫《色空》的疊加,繁簡對照,雖然色彩豔麗,氣息卻寧靜。現代工具多了,自默便有了各種視覺藝術面貌。他的“思維畫派”,就啟發於Windows。思維可以同時開啟很多視窗,它們互相聯絡、化合、衍生,時常出乎意料、喜出望外。

“視錯覺”,反映在自默繪畫的現代抽象符號中。美學心理,禪悅、法喜,也複雜其中。審美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期而遇。“工具決定結果”、“技術解放藝術”,此說似乎有一點費爾巴哈“機械唯物主義”的味道,但細細想來卻正是《周易·繫辭》所說的“苟非其人,道不虛行”;這些話,由自默說出來,也就不奇怪,而且順理成章。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藝術之精神,科學之思想”,是崔自默的文化主張。藝術、科學,這兩極一旦觸碰,會激發出巨大的能量。理論聯絡實際,自默的藝術探索一直沒有止歇。書法、篆刻、山水、花鳥、人物,工筆傳統、彩墨現代,影像、雕塑、貼上、裝置,視覺藝術各種品類,自默幾乎都圍合涉獵。他把沉思放到作品裡,再審視作品,從不同維度,昇華出新東西。

“思維畫派”,崔自默把思維視覺化,結果過程化,是“視覺的不完整,透過思維完整化”。那麼,《藝術沉思錄》,也是他思維的閃光、凝結、滴瀝。一以貫之,乃有了讀者可以感知的瞬間的穿透力。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視覺思維導圖、文字基因、全息論,自默的學術研究方法,獨闢蹊徑、生面別開。前面所說的,他要花很多年來完成《論語通義》,需要閱讀、考據、研究、寫作同時進行。好比探險、探案,不僅需要審慎明辨,還需要博學觀照,更需要篤行功夫。諸子百家經典,宛如一處處山水景色,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都需要用心用力去涉足、感悟、銘記。這些,如果沒有純粹的專業性的問學敏感,超人的時間積累、精力付出,何以堪?我想,自默此舉非偶然也。惟慧是業,安命樂天,自默之宏願可知矣。

“中國文化的基因是漢字”,我很認同自默這一學術主張。沒有小學訓詁的本事,所謂學術研究,一定是浮皮潦草,隨波逐流。人類文明史上,經典鉅作,思想不朽,能經得起時間考驗,鑑古察今,利被未來。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自默善於思考,平時說話也講邏輯、合理性,這無疑得益於他的理工科思維習慣。語言樸實、簡練,觀點卻細膩、通透。《藝術沉思錄》的行文風格即是如此,為道日損,見微知著。

崔自默以“實現主義者”自居,比起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來,態度更為積極。“誠心、虛心、淨心”,“仁愛主義”,“公益是新國學,愛心是新文化,慈善是新生活”,等等,都是正能量。自默的“狂狷”,吐納在他的文字裡,寄託在他的筆墨中。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久經滄海難為水,海納百川,包括儒釋道在內的中西方哲學與國學各流派,融匯滋養,以及生活的曲折、閱歷、膽識,悉皆萃取涵容。大凡“語錄體”作品,片言隻語、段落詞句之間,不是沒有關係,而是暗含張力、場效應。耐心閱讀,徜徉其內,逍遙其外,歡然內懌。

讀書|傳播美育良知,喚醒思想本能

《視覺場》(Visual Field),是崔自默早些年的一本現代派水墨作品集。我在《視覺場》的序言結尾說:“我們要在等等要緊處,下一點參究體認的功夫——在‘謊言’之下,洞見他的‘婆心’;在‘婆心’之下,領悟他的真意。一旦得之,還有什麼話說呢?你已經是自默的知音了。”

《藝術沉思錄》亦復如此。

文中插圖均選自《藝術哲思錄》

本文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原常務副院長

作者:王亞民

編輯:薛偉平

TAG: 自默藝術崔自默沉思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