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真正熱愛中醫的人,對中醫都有一腔熱血,都有一片沸騰的血液。我覺得這麼好的國粹不能再走下坡路了……

——靈樞針灸 黃曉晨老師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紅杏林靈樞針灸黃曉晨老師

始於家傳,青出於藍

說實在話,我當初學中醫是被老父親逼的。

因為那時候比較貪玩好動,學習不是特別拔尖,所以他總擔心我考不上大學,從小就逼著我背誦《藥性賦》《湯頭歌》,還有各種藥理藥方和中醫基礎知識。

老父親幹了一輩子的中醫,各種病症都能治,主要是開方子,抓中藥。他是跟他舅舅張瑞豐(全國名老中醫,出身中醫世家,建立安丘市中醫院)學的,而我是跟他學的,算是有家學傳承吧!

我從小就睡在他的診所,跟著他學醫。耳濡目染之下,他怎麼開的方子,什麼藥治什麼病,看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了。所以我12歲就開始給人開一些小方子,頭疼啊,感冒啊,發燒啊,一些常見病症漸漸就能處理了。

18歲那年,我醫學專業畢業後,直接回到了老父親的診所,和他坐對面給人看病。

記憶特別深刻,剛開始找我看病的一個都沒有,而圍著我父親的人絡繹不絕,每天光是掛號排隊的就有幾十個,忙得他連小便的時間都沒有。

這件事給我的刺激特別大,但我不認輸,我覺得自己並不比任何人差,哪怕是父親。因為醫療技術容不得半點水分,不論親情,只看療效。為什麼沒人找我看病呢?肯定還是自己的技術不行。

花香自有蝴蝶來,技術好了就不怕沒患者上門。於是我重新開始學習,一方面主動向父親討教,一方面看大量醫書。果然,隨著技術的提升,找上門的患者越來越多。9年之後,基本上一半到我父親那看病,一半到我這。

再後來,他治不好的一些患者都是我來治。不是說誰厲害不厲害,而是我們走的路不一樣了。他走的是傳統的中醫之路,純粹按中醫理論去開藥,而我後來學得多了,見得多了,就會從另一個思維層面考慮問題,漸漸走出了自己的路。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為患者看病

雜揉百家,悟道岐黃

那時候,為了提升自己的技術,我報了很多學習班,記得學的第一課就是骨盆矯正壓揉法。當然,現在回頭看,當時學的那些技術大多數都沒怎麼用。反而是進入了這個圈子,認識到很多人,讓我的眼界和思維一下子就打開了。

正是在這期間,我因緣結識了我的恩師——董九迪老師,他在《黃帝內經》上的造詣很深。到目前為止,除了老父親,就屬師父給我的幫助最大。不僅教會了我技術,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一些道家的思維方式。

其實在認識師父之前,我已經研究了很久的《黃帝內經》,並且運用到了臨床。但透過他的教導,真的為我打開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我們學《黃帝內經》,重要的並不是去看那些字裡行間的意思,重要的是去思考,是一個思想的突破,而不是文字的簡單理解。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教學員實操

很多人學中醫,學的只是技術,但我一定要學根上的東西。學習的過程中,我會去思考和琢磨,逐步逐步深入研究背後的原理。因為從小我父親就給我灌輸了一種思想: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你不要光看表面,一定要考慮背後的東西。這種思想看似簡單,卻是我一生感恩和受益的。

我這個人喜歡沒事的時候瞎琢磨,喜歡研究經典,喜歡到生活當中去悟。比如學會正骨之後,我覺得太暴力有風險,所以透過大量臨床改良出柔式正骨,用輕柔的手法打破了市面上對正骨的暴力印象。再比如五行脈,我最開始的理念就是從前人經驗和自然現象中總結的,然後用了不到半年就研究出來了,而且臨床效果很好。

真的,學中醫,一定要從生活當中去體悟。當然,我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中醫的基本功紮實,所以對一些中醫要義的掌握,比如氣啊,血啊,比一般的人多少要明白一些,還多少有一些中醫悟性。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教授靈樞針灸

傳承之心,道術之辯

28歲時,我就開始登臺講課了,最初主要分享一些中醫技術。

一開始,老父親是不同意我講課的,因為不願意把一些東西洩露出來。畢竟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都是我們吃飯的本事。很多老一輩的中醫人都這樣,總喜歡藏著掖著,不願意傳授自己的絕活。

為什麼我會不顧反對,出來講課呢?也沒有什麼初衷抱負,我算是打心眼裡喜歡中醫吧!真正熱愛中醫的人,對中醫都有一腔熱血,都有一片沸騰的血液。我覺得這麼好的國粹不能再走下坡路了,不管自己能做到哪一步,也算是為中醫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吧!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登臺講課

我講過的東西很多,針灸、整脊、脈法、經方、中醫思維等……什麼都懂一些,但真沒有什麼特別擅長的。因為中醫是不分學科的,一旦分科就不叫中醫了。

在我看來,中醫是一種思維,而不是某一項技術。技術反而是次要的,關鍵是在一種怎樣的思想的指導下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底蘊性的東西。想要真正在中醫上有所成就,最關鍵還是中醫思維。

就像你站在城市最高樓往下看,所有景象一目瞭然。如果站在最底層呢,很容易就迷路。所以,我們看問題的格局一定要高,一定要大。當思維格局放大了,思考問題就會面面俱到,就會捕捉到很多細微的東西。有時候,細微的東西也能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為什麼我喜歡講中醫思維、陰陽五行呢?因為這才是中醫的根啊!真正的中醫思維才是中醫的根,有了中醫的根,才能結出很多種果。然而,現在的中醫很不樂觀,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追求一朝一夕的醫術,不明白中醫的真諦在哪裡。

“夫有醫術,有醫道,術可暫行一世,道則流芳千古。”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現實就這樣,我也無從改變。只能找到一個點去突破,儘量把大家往中醫的門裡引吧!還是那句話,帶你真正步入中醫殿堂,不要在中醫的門外徘徊了。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和靈樞針灸學員合影

靈樞經典,中醫底蘊

如果真正想學好中醫,應該是先有正理才有正法,先有正法才有正方,先有正方才有正術。但現在的人都本末倒置了,先追求術,再去追求理。我真的希望人人從底蘊開始,著重培養中醫思維。

我這樣說吧,中醫底蘊是中國文化,想要真正學好中醫,我們不僅要研讀中醫經著,更要了解傳統文化。儒家文化必須看,首先先做人,人都做不好,什麼都做不好。《易經》能鍛鍊哲學思維、陰陽思維方式,明白萬事萬物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道德經》就更加不用說了,它為我們指明瞭大道方向。

我一直堅信,中醫的靈魂是在古中醫(唐代中期之前)上,真正玩中醫的人都要向古中醫靠攏。因為那才是上千年沉澱下來的國粹,底蘊非常厚重,那才是本源性的根源性的東西。相反,術層面的東西都是曇花一現,終不長久。

當然,如果直接講這些,大多數人都不太能接受,特別是初學者對此都不太感興趣。他們進來就是想學一些好用的技術,解決一些具體的病症,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他們才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這很現實,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畢竟只有生活有保障了,大家才有心情和精力去探尋真正的中醫和底蘊。所以我也會講術,而且會盡量把術講到淺顯易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先培養大家的一種興趣,有興趣才有學習動力。“我要你學”和“我要學”,這是有天壤之別的,非常關鍵。

黃曉晨:這才是中醫真正的魂,99%的中醫學子卻本末倒置

黃曉晨老師在紅杏林講課

如今,我在紅杏林學院主講靈樞針灸,每一門課都有大量臨床有效的技術。不論是疼痛六大療法、柔式正骨,還是陰陽五行脈和天干針法,都經過大量的臨床實踐,都能快速調理很多病症,而且門檻很低,初學者也能掌握。

靈樞針灸最大的價值點在哪裡呢?往小了說,任何老百姓都可以學,有基礎沒有基礎都能學,學好了都能自己調理好身體。從大的來說呢,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真的是中華民族底蘊性的東西,蘊含著中醫真正的魂。

數千年來,真正搞中醫理論的大都是從《黃帝內經》開始入手的。靈樞針灸更源於此,都是根據《靈樞經》研究出來的。其實,很多看似高明的中醫療法都記載在經典當中,遇到問題多去翻翻書,往往都能找到答案。遺憾的是,但現在學中醫的人大都懶得看經典。

很多人抱怨《黃帝內經》晦澀難懂,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只是現代人學得複雜了。經書一開篇就寫得很明白,黃帝為了頤養萬民,先立針經,易學難忘,傳於後世。這說明它的門檻不可能太高,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都能快速學會的東西。

著書立說,杏林大計

這幾年,我一直在籌備出書的事,譬如陰陽脈啊,五行脈啊,天干地支之類的學術書籍,都是這些年發掘的臨床成果。我希望能讓這些書走進中醫藥大學,因為這些大學本身就是教中醫的,有一定的中醫底蘊,還有大量的年輕學子。這些新鮮的血液肩負著中醫復興的使命和未來。

如今,我的五行脈已經寫完三分之二了。寫這個書的目的很簡單,首先是讓人人都能知道中醫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麼玄乎,都能真正靜下心來學中醫。最起碼按照裡面的道理和方法去做,能夠做出來效果。

在這本書裡,第一部分就是中醫思維,然後講到臟腑,再講到脈,最後才是怎麼去用。透過理論去演繹一些針法、脈法,不僅要讓人有治病的底氣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讓人有興趣去學中醫。當一個人有興趣去做了,學中醫並不是太難。

我一直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將民間中醫號召起來,然後在學院派的領導下,通過幾代人的努力,真正讓中醫復興起來。真的,不論是民間中醫還是學院派中醫,我都見過很多非常厲害的人。但中醫的現狀很不樂觀,單靠一己之力,擔不起中醫復興的責任。

為什麼我們要做紅杏林學院,甚至還準備做中醫學校,原因就在這裡。我們希望能為中醫的復興儘量做一些事情。有力的發力,有光的發光,一顆紅心只為照亮杏林,看看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業來。

現在回過頭看,2015年7月,我們第一期的學員才13個。到如今,我們的學員已經遍佈大江南北,想想都不可思議,但我們確實做到了。當然,這裡大多數學員都是半路學醫的,主要是為了謀生計或治病。

從小白到名醫,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只能一步一步來。在紅杏林,別的不敢說,最起碼他們不會走彎路,不僅能解決自己的病症,還可以掌握幾門真正有效的技術,並且能用這些技術去謀生。或許這就是平臺最大的吸引力吧!

當然,這一切才剛剛開始,紅杏林的發展單靠某一個人或者某幾個老師是撐不起來的,還需要很多很多社會力量加入進來,會有很多很多老師進來。因為它擔負了一個社會責任,一個傳承責任。

TAG: 中醫黃曉晨思維杏林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