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行書臨創瓶頸?屢入國展的他有絕招……

不少人雖然經過長時間的臨帖訓練

但始終無法運用

臨帖所學進行創作

臨創脫節

是很多書法愛好者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

這種狀況在自學群體中尤為明顯

臨到創的轉換

真就如此困難?

其最大原因是

缺乏

真正科學

有效的學習路徑和方法

米芾手札臨習心得

■王笑

米芾行書用筆八面出鋒,結字奇崛生動,其技法在北宋四家中最為完備,是整個二王行書體系中的十分重要的一環,因此米芾書跡是行書學習的必修課。米芾傳世行書作品風格多樣,如《蜀素帖》《苕溪詩帖》內容體量較多的長卷,《虹縣詩卷》《多景樓詩冊》氣勢磅礴的大字行書,最為靈動多變,書寫自如灑脫的當屬米芾手札。米芾不同時期手札書風不同。對於面貌各一的米芾手札,學書者容易無從下手,因此需要清晰的臨習思路。

如何解決行書臨創瓶頸?屢入國展的他有絕招……

米芾《虹縣詩卷》

一、瞭解米芾的學書思想

米芾不僅為後世留下了精彩絕倫的書法作品,同時在《海岳名言》等書論中闡述了自己對書法的思考理解。如他在《海岳名言》提到: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覆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

在米芾看來“勒字”“排字”“描字”“畫字”都是不可取的,其共性在於書寫狀態不自然,“刷字”體現了米芾自信的書寫狀態。但這種自信並非信筆而書,而是基於“集古字”之上的性情流露。米芾手札文辭內容多是與友人來往的書信,書寫狀態輕鬆隨意,相比《蜀素帖》《苕溪詩帖》更能體現出“刷字”的特徵。我們在學習米芾手札時可採取兩種學習狀態,

一是學習米芾“集古字”的學古精神,關注細節,對經典用筆、結字、字組,進行深入細緻的臨摹;二是在精臨基礎上,以“刷字”的書寫狀態進行通篇臨創,關注整體性,追求氣韻連貫,一氣呵成。

二、先易後難、先行後草

以《賀鑄帖》為代表的《米芾尺牘九札》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是米芾於宋徽宗崇寧元年至崇寧五年間的書跡,書風成熟且較為統一,相比米芾其他手札用筆更加飽滿厚重。

小字書寫多用筆尖,若不注意用筆提按,易流滑輕虛。以《米芾尺牘九札》入手,可以避開這一誤區。其次展廳時代對書法作品的整體性要求極高,強調作品氣象沉實茂密,《米芾尺牘九札》字內空間較為緊湊,以此風格創作更符合展廳效果。

《值雨帖》《向亂帖》《復官帖》摻入草意,在字勢以及章法更加跌宕,更能展示性情,空間的變化處理極為精彩,同時技法難度較大,須掌握一定的技巧才可臨習。

如何解決行書臨創瓶頸?屢入國展的他有絕招……

米芾《賀鑄帖》

三、建立“字型檔”

如何達到自由創作的的狀態?筆者認為應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字型檔”,即在掌握基本的用筆技巧上對大量字形熟記於心,對於同一個字,我們要掌握不同體勢的字形特徵,如橫勢與縱勢、緊湊與疏朗,根據不同的章法需要合理運用,使整體更加和諧自然。

那麼又該如何背帖呢?面對細節豐富的米芾書跡,能精臨已然不易,熟記更是難上加難。因此我們背貼在以複製重現為目標下,抓住其主要矛盾,也就是該字在疏密、粗細、正側等對比關係上最為突出的特徵,以及帶有個性色彩的用筆細節。這樣便會提高我們的背帖的效率。

沒有目的性的描摹字帖會造成時間浪費,提高效率,講究方法尤為重要,這樣才可更深入的瞭解古人書跡之趣,無論愉悅身心還是競技參賽,都會事半功倍。

【免費領取資料】

TAG: 米芾手札用筆行書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