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不能少了書法氣

書法與篆刻同是線條造形的藝術,所不同的是,書法是用毛筆寫就,而篆刻則出於刀刻之下。祖先的甲骨文、石鼓文、碣石、漢碑……都是用刀作筆,將文字“寫”下來,將燦爛的中華文化流傳到了今天。

鐵筆毛錐不可分,“刀即是筆,筆即是刀,寫與刻是相互關聯,分不開的”。

篆刻是一門飲中華民族源頭之水的藝術,十分古老。弘揚篆刻、愛好篆刻、學習篆刻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義深遠。而書法藝術由點和線組成,不管是什麼書體,都是由一點一線組成文字,再由文字化成一行行的行氣,最後由行氣形成章法,創作出完整的作品,

而點與線的結合、變化、急緩、快慢等表現形式直接反映了作者個人的風格。

立意、刀法、篆法、章法是一方好印應該具備的條件,四者缺一不可。

篆刻不能少了書法氣

立意就是指印文,比如說齊白石大師刻的一方比較經典的印——不知有漢。篆刻藝術的傳承正是從秦漢印開始的,所以每一個刻印的人都必須瞭解秦漢印,不瞭解、不學基礎是刻不好印的。齊白石作品中的“漢”正是指漢代的印章,實際上他正是知道有“漢”,此印文實乃自嘲也。

篆刻不能少了書法氣

再比如,“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吳昌碩先生曾經刻過一方名為“一月安東令”的印。吳昌碩先生早年並沒有走藝術之路,而是想當官、走仕途。他在安東縣當了一個月的縣令,結果發現自己不擅長官場之道,於是便辭官回家。後來他刻了這方印記載這段人生過程,這五字印文濃縮了他的感受、人生過往、思想,十分有內涵,很經典。

二說刀法,寫意風格的印章應該線條富有衝擊力,印面吸引眼球。三說篆法,漢代印章的篆法被稱為謬篆,謬是錯誤的意思。在一方印章裡,有的字筆畫繁複,有的字筆畫簡單,印面佈局不均衡,於是古人就把筆畫簡單的字新增筆畫,以達到填充印面、取得平衡的效果。

這種加筆畫的手法被稱為謬,它使印面變得和諧、平均,有了美感。因為這種篆法在漢印裡出現的時間長達幾百年,而且運用次數很多,成為了一種典型,所以後來古人把這種篆法叫做謬篆,時至今日,古人的錯誤成了今人刻印的法則。能將這種篆法掌握好、運用好,也是一方好印的標準。

最後談章法,章法包括行與行、字與字之間的關係,還有邊欄和字之間的關係,好的印章應該滿足平穩勻稱、疏密統一、邊格相宜的標準。

我們篆刻愛好者不能一味埋頭刻印,一定要加強書法的練習。書法和篆刻是相關的,相輔相成的,很多書法和篆刻之間都有緊密聯絡,比如流暢、嚴謹的圓珠文與篆書、秦篆的風格相近,狂草書法則與大刀闊斧的印風很接近,所以寫書法對於刻印有利無弊。傳統文化的積澱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透過時間的磨練,需要不斷認識、學習、提高。

(節選自網路文章)

TAG: 篆刻篆法書法印面筆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