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

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2021年2月1日,中國酒泉發射了一枚火箭,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發射,這枚火箭以“徐冰天書號”命名,是首枚以藝術之名發射的火箭。徐冰認為這個不能稱其為作品的專案,為其打開了一個新的思想空間。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2021年11月6日,“徐冰:藝術卡門線”(卡門線,被認為是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在紅磚美術館正式對外開幕。本次展覽由紅磚美術館主辦,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所長汪暉擔任學術主持,紅磚美術館館長閆士傑策展。展覽圍繞藝術家徐冰與星際榮耀火箭公司發射的“徐冰天書號”藝術火箭展開,透過大量的文字、圖片、影片資料、藝術作品和對太空藝術歷史的梳理,呈現一個獨特的展覽。透過對這枚“藝術火箭”命運的討論,引發當代藝術與太空領域、地球文明的誤區、誰有權使用太空資源,以及在新的思維尺度裡藝術如何被拉伸等問題的思考。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關於“卡門線”

卡門線,是地球和外太空兩個完全不同空間場域的隔離線。地球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在被保護的同時也被隔離,侷限了我們對太空的認知,封閉了我們的行動與思考。跨越“藝術卡門線”,一個全新的、充滿無限能量和未知的場域等待著我們……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藝術家徐冰

學術主持汪暉將“天書”的升空喻為“巴別塔寓言的當代版。在‘大洪水’之後,一群從東方來到示拿地區的、只說同一種語言的人決定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塔。上帝意識到他們的傲慢,遂決定在那裡打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到了世界各地,無法知曉別人的意思。‘徐冰天書號’發射的失敗只是人類無數探尋太空的嘗試之一,失敗並非停歇,毋寧是向未知挺進的綿延不絕的努力之象徵。但不同的是:‘天書’從來不是一群人的語言,而是一份沒有密碼本也沒有收件人的長電報。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或許可以從天問之天問的角度思考‘徐冰天書號’的命運?”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策展人閆士傑說,“在人類初期對‘天’無解的恐懼中,我們的先人留下了充滿想象的文化印記,用幻想跨越了‘藝術卡門線’。面對正在到來的太空時代,人們似乎剛剛從對上蒼的敬畏中又倉促地轉換角色,航天科技工作者開啟了對深空的不懈探索,在過往成果的條件下,藝術家徐冰機緣巧合中成為一位太空藝術的探索者,由此引發出‘徐冰:藝術卡門線’這一藝術實踐。”

以藝術之名,發射火箭

2021年2月1日,中國酒泉發射了一枚火箭,這是全球第6025次航天發射,這枚火箭以“徐冰天書號”命名,是首枚以藝術之名發射的火箭。徐冰是國際當代藝術界具有影響力,並被廣泛認為是當今語言學和符號學方面重要的觀念藝術家,他始終以極具突破力的藝術創作拓展著藝術的邊界。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徐冰天書號”安裝了一個5。5cm立方體的“天書魔方”。按計劃衛星將傳回魔方在外太空的即時影像。箭體上佈滿了《天書》文字。子級箭在完成推進任務後與載荷艙分離,回落地表。這些《天書》文字隨著火箭經歷上天入地的過程,在火力推送、大氣摩擦、箭體隕落等自然力量的再造中,呈現出獨特的作品形態。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據徐冰介紹,這枚“藝術火箭”很難說它是一件獨立的、有創意的藝術作品。由於它的基本元素來自35年前一件舊作的想法,卻被放在今天太空科技發展的新條件下,在35年來世界鉅變的各種因素之間滑動,從而使這枚‘藝術火箭’的概念成為一個遊移不定的東西。對這個專案的界定,就像‘當代藝術’是什麼,同樣的難於界定。把藝術觸角伸到外太空,解決的還是地球上的事,探究的還是人的侷限。最終尋求的還是新的、有效的哲學觀。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藝評家喬納斯·斯坦普(Jonas Stampe)提到,“在將火箭轉化為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徐冰將其所有不同的部分、功能和操作都納入思考範疇;火箭的主體、發射、推力、程序、痕跡、衛星、周圍的空間景觀以及打算留在卡門線外的軌道上的作品——《天書魔方》。徐冰對什麼是航天藝術進行了全面展望,所有的元素都作為意義的載體參與其中。不僅是有形的部分及其意義,還構建了無形的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科學和藝術在概念和物理上的統一。或者更準確地說,徐冰將最先進的兩種形式——航天科技和天書文字合而為一,一個代表了以結果為導向和可理解的科學的最高水平,另一個則代表了藝術的不可理解性。”

“劇本”不斷被改寫

藝術家徐冰坦言,“這個不能稱其為作品的專案,像是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思想空間。我預感到這個空間裡有太多的可能性。隨著地球上問題的增多,人類必須藉助對外太空的探究以獲得解決地球危機的參照,隨著太空科技與常人生活日益貼近,這必將為藝術創作開啟更多的思想空間。從文明史上看,藝術表達法的改變總是伴隨科技、材料的進步而改變。”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我們闖入了一個陌生領域,像是掉進了一個失去判斷支點的黑洞,也掉進了一個與社會現場近距離的糾纏中。好像事物的可控部分都被暗物質包裹著,這些都不許你繼續使用可憐的舊知識和主觀隨意的認定方法,與在工作室擺弄一件作品不同……這個構思嚴謹的‘劇本’一年多來從沒停止過疊加故事而不斷改寫,從極度寫實主義風格,變成了超現實或寓言風格。”關於這個專案的過程,徐冰如是說。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策展人閆士傑表示,藝術火箭被命名為“徐冰天書號”的那一瞬間,標誌著徐冰自願選擇跨越“藝術卡門線”,向未知的深空出發,這可能是一次無果的旅行,留給我們一個藝術家遠行的背影。他虔誠地期望借用太空的能量開悟自我,用藝術的方式解讀宇宙密碼;他的藝術實踐攪動了兩個空間場域之間的引力漩渦,身處其中,迷茫、失語,又在不斷尋找新的認知和座標。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他,以藝術之名發射了一枚火箭

我就知道你 “在看”

TAG: 徐冰藝術天書火箭太空